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下半年經濟恢複步伐將加快 財政貨幣政策仍有發力空間

發布時間:2022-06-28 10:52:40 妲穎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2022年上半年即將結束。回顧上半年,受國際環境複雜嚴(yan) 峻、國內(nei) 疫情衝(chong) 擊等超預期因素的影響,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麵對困難局麵,我國出台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各地方也出台了配套舉(ju) 措,助推經濟運行向好因素增多、市場信心增強。

當前國際環境仍然複雜嚴(yan) 峻、通脹走高,下半年經濟形勢走勢如何?我國宏觀政策該如何應對?6月26日,《證券日報》記者分別就此采訪了巨豐(feng) 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摩根士丹利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yun)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誌恒、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徐陽。八位首席經濟學家普遍認為(wei) ,今年上半年GDP增速或在3%左右,下半年財政、貨幣政策需要加大力度,經濟恢複步伐將加快。

同比增1%至2%

麵對外部環境複雜嚴(yan) 峻和國內(nei) 疫情衝(chong) 擊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在原有的穩增長政策措施基礎上,5月份國務院進一步出台《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包含了6方麵33項具體(ti) 舉(ju) 措,各地也在積極落實中央要求,結合地方出台穩定經濟的措施。這些措施有望在6月份逐步顯效,將促進經濟恢複向好。

陳靂表示,盡管前期疫情帶來的擾動還未完全消退,但是企業(ye) 生產(chan) 複蘇趨勢不變,預計今年上半年GDP增速是3.5%。

董忠雲(yun) 認為(wei) ,6月份,商品房銷售出現明顯回暖,有望加快推動內(nei) 需的修複。隨著穩增長政策的不斷落地,二季度經濟呈現先下後上的運行格局,預計二季度GDP增速在2%以下,上半年GDP增速或在3%左右。在經濟繼續改善和基數效應的影響下,預計下半年GDP增速將有明顯回升。

“隨著穩增長政策不斷發力,5月份經濟有所恢複。”羅誌恒預計,二季度GDP同比增長1%至2%,上半年在3%左右,三四季度增速有望恢複到5%,全年呈V型走勢。

邱曉華也認為(wei) ,從(cong) 5月份數據可以看出經濟恢複趨勢明顯。預計二季度GDP同比增長在1%-2%。三四季度GDP增速要達到7%,才能確保全年GDP增速保持在5.5%以上。

明明認為(wei) ,上半年我國經濟麵臨(lin) 較大的困難和挑戰,一季度GDP僅(jin) 實現了4.8%的增速。二季度以來,不少經濟指標在4月份、5月份都落入負增長區間。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及時采取了有力措施,5月份以來物流和供應鏈問題有了顯著緩解,隨著對投資和消費的支持措施逐步落地,預計二季度GDP增速有望實現小幅正增長。

下半年市場焦點將集中在政策落實和傳(chuan) 導,為(wei) 實現全年5.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宏觀政策下半年將如何發力?

“貨幣政策方麵,應繼續加大金融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力度。”羅誌恒認為(wei) ,下半年可考慮進一步降準降息,降低實體(ti) 融資成本,提振信貸需求。同時,使用更多結構性工具,疏通“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chuan) 導渠道,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

董忠雲(yun) 認為(wei) ,外部流動性快速收緊會(hui) 對國內(nei) 流動性寬鬆帶來一定的約束,內(nei) 部流動性可以維持目前的充裕狀態,為(wei) 寬信用提供基礎,同時可繼續適當引導LPR(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下調,推動金融向實體(ti) 經濟讓利。

在章俊看來,下半年政策主要還是以財政為(wei) 主,更重要的是打通貨幣政策傳(chuan) 導機製來推動貨幣配合財政政策實施。5月份貨幣信貸數據顯示居民和企業(ye) 加杠杆意願不足,未來在增量政策方麵主要還是集中在財政方麵,可能會(hui) 發行特別國債(zhai) 和提前下達2023年的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額度來加大基建投資力度。

董忠雲(yun) 也認為(wei) 財政政策方麵可考慮發行特別國債(zhai) ,擴大財政支出能力。同時,應重點加強保主體(ti) 、促就業(ye) 方向的財政支出力度。針對企業(ye) 部門,應積極通過稅收、補貼、融資等多方麵改善企業(ye) 現金流。應加快各地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的發展,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ti) 係,為(wei) 困難企業(ye) 提供融資擔保增信、流動性支持等服務。針對居民部門,可考慮通過發放消費券等形式進一步加大對居民的消費補助力度。

“預計投資者和市場接下來關(guan) 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前期政策的落實以及政策的傳(chuan) 導。”章俊舉(ju) 例說,目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充裕且利率已經處於(yu) 曆史相對低位,投資者會(hui) 更加關(guan) 注未來貨幣政策傳(chuan) 導機製是否能打通,配合財政政策的實施來扭轉融資需求低迷的局麵,並有效降低企業(ye) 融資成本。

柏文喜表示,下半年市場普遍期望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能夠進一步發力。建議在加快推動市場信心修複的基礎上,綜合施策來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與(yu) 創新動力。

基建投資是穩增長重要抓手

從(cong) 微觀層麵來看,促進經濟增長的關(guan) 鍵點在哪裏?在多位首席經濟學家看來,基建投資是重要發力點之一。

“基建投資是當前我國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抓手,能夠提高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今年已下達的3.45萬(wan) 億(yi) 元專(zhuan) 項債(zhai) 券將在6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後續將加快使用進度,促進有效投資。”陳靂認為(wei) ,未來水利領域有望成為(wei) 基建投資的重點方向,一是重大水網建設工程,繼續發揮穩增長穩就業(ye) 的牽頭作用。二是縣城、農(nong) 村水利設施工程建設和現代化改造。此外,基礎設施REITs試點範圍可能進一步擴大,增強市場活力。

今年以來,我國水利建設全麵提速。水利部數據顯示,前5個(ge) 月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金額3108億(yi) 元,同比增加54%。近日,多項重大水利工程開工。例如6月25日,黃河下遊引黃涵閘改建工程、湖南大興(xing) 寨水庫工程、安徽包澮河治理工程開工建設,均為(wei) 國務院部署實施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董忠雲(yun) 表示,基建投資需擴大領域,應與(yu) 我國加大科技創新、推進新基建的方向相結合。

徐陽建議,傳(chuan) 統基建方麵應撬動更多金融資源來引導增強市場對基建投資的信心。同時,在新基建方麵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yu) ,拉動更多的市場投入,從(cong) 而更有效地實現穩投資。

章俊表示,可通過促進消費和有效投資來拉動需求。例如,放寬汽車限購和免征乘用車購置稅,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you) 化審批和新開工一批大型基建項目等。

明明認為(wei) ,微觀上促進經濟複蘇最關(guan) 鍵的還是穩就業(ye) 和穩市場主體(ti) 。一方麵今年大學生畢業(ye) 人數將繼續創曆史新高,另一方麵市場主體(ti) 經營壓力較大。發力點應聚焦在穩定市場主體(ti) 和創造新的就業(ye) 崗位上麵。

輸入性通脹風險相對可控

近期,各國相繼公布5月份物價(jia) 數據,高通脹成為(wei) 普遍現象。如,5月份,美國、英國CPI同比漲幅分別達8.6%、9.1%,再創新高。其中,美國物價(jia) 超預期上行,繼3月份之後再度創下40年來新高。在此背景下,是否會(hui) 對我國形成輸入性通脹壓力是市場關(guan) 注的焦點。

“下半年我國麵臨(lin) 的輸入性通脹風險主要來自於(yu) 國際油價(jia) 和糧價(jia) 。”羅誌恒分析稱,油價(jia) 方麵,地緣衝(chong) 突導致國際原油供應緊張,而OPEC和美國頁岩油均未明顯增產(chan) ,隨著交通出行等需求恢複,油價(jia) 將繼續震蕩向上。糧價(jia) 方麵,地緣衝(chong) 突、成本上升、氣候變化、投機交易四方麵因素或影響全球糧食供需格局。

在明明看來,輸入性通脹壓力確實存在,目前相對可控。

“能源方麵,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wei) 主,油價(jia) 對國內(nei) 能源價(jia) 格的衝(chong) 擊相對可控,近期我國有力保障了煤炭供給,價(jia) 格持穩。”明明表示,糧食方麵,我國對糧食保供穩價(jia) 高度重視,國內(nei) 主糧自給率較高,而且糧食在CPI中的權重並不大。在應對方法上,隻要延續上半年以來的保供穩價(jia) 措施,輸入性通脹風險能夠得到有效控製。

徐陽亦持相似觀點。他表示,“由於(yu) 我國糧食、煤炭等都已基本實現自給自足,有足夠空間應對外圍的高通脹。因此我國在輸入性通脹方麵並不會(hui) 出現整體(ti) 性風險,未來影響也不會(hui) 特別大,但需保持警惕。”

柏文喜認為(wei) ,當前國際能源價(jia) 格和大宗原材料價(jia) 格高位運行且有波動風險,國際糧價(jia) 有再創新高的可能,國內(nei) 輸入性通脹壓力仍然不小。為(wei) 此需要積極應對,提升國內(nei) 能源產(chan) 品產(chan) 能和供應保障能力,一方麵推動大宗原材料和進口糧食來源的多元化,另一方麵鼓勵國內(nei) 生產(chan) 以穩定供應,從(cong) 而推動國內(nei) 物價(jia) 漲幅保持在合理區間。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