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聯合發文,提出9大專項行動——製造服務業發展要提速了

發布時間:2021-03-30 09:20:32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集聚一批麵向製造業(ye) 中小企業(ye) 的數字化服務商、鼓勵製造服務業(ye) 企業(ye) 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並購重組、積極打造家電銷售和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產(chan) 業(ye) 鏈……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ge) 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動製造服務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相關(guan) 人士指出,此次出台的文件提出了製造服務業(ye) 6個(ge) 發展方向和9大專(zhuan) 項行動,將推動製造服務業(ye) 發展提速,有利於(yu) 形成服務業(ye) 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互促共進的局麵,以高質量的服務供給引領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和品質提升。

提高製造業(ye) 生產(chan) 效率

製造服務業(ye) 是麵向製造業(ye) 的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此次《意見》提出,力爭(zheng) 到2025年,製造服務業(ye) 在提升製造業(ye) 質量效益、創新能力、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麵的作用顯著增強,對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更加突出。

“我國製造業(ye) 規模持續擴大,產(chan) 業(ye) 體(ti) 係日臻完善,國際分工地位不斷攀升,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不斷鞏固,但在技術創新、產(chan) 品質量等方麵還存在一些突出短板,需要加快發展製造服務業(ye)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chan) 業(ye) 所服務業(ye) 研究室主任洪群聯說。

聚焦重點環節和領域,《意見》提出了6個(ge) 製造服務業(ye) 發展方向,包括提升製造業(ye) 創新能力、優(you) 化製造業(ye) 供給質量、提高製造業(ye) 生產(chan) 效率、支撐製造業(ye) 綠色發展、增強製造業(ye) 發展活力、推動製造業(ye) 供應鏈創新應用。

中國機械工業(ye) 聯合會(hui) 服務型製造分會(hui) 理事長陳斌認為(wei) ,中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提升創新能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出了更為(wei) 迫切的要求。製造服務業(ye) 要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從(cong) 研究開發、技術轉移、創業(ye) 孵化、知識產(chan) 權、科技谘詢乃至成果轉化等各個(ge) 關(guan) 鍵環節,通過協同創新、融合創新,為(wei) 提升製造業(ye) 創新能力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加快推動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將實施九大專(zhuan) 項行動

明確方向的同時,《意見》作出了具體(ti) 工作部署。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傑長表示,通過修訂措施、細化指引,《意見》提出了九大專(zhuan) 項行動,為(wei) 發展製造服務業(ye) 製定了清晰的行動計劃。

例如圍繞市場主體(ti) ,《意見》提出製造服務業(ye) 主體(ti) 培育行動,加快培育一批集戰略谘詢、管理優(you) 化、解決(jue) 方案創新、數字能力建設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服務平台;鼓勵製造服務業(ye) 企業(ye) 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並購重組,實現集約化和品牌化發展;培育一批製造服務業(ye) 新型產(chan) 業(ye) 服務平台或社會(hui) 組織,鼓勵其開展協同研發、資源共享和成果推廣應用等活動。

此外,聚焦製造業(ye) “測不了、測不準”難題,提出加快國家產(chan) 業(ye) 計量測試中心和聯盟建設,加強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針對智能轉型,提出在冶金、石化、汽車、家電等重點領域遴選一批實施成效突出、複製推廣價(jia) 值大的智能製造標杆工廠;圍繞綠色化改造,探索實施家電企業(ye) 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目標製度,研究開展廢棄電器電子產(chan) 品拆解企業(ye) 資源環境績效評價(jia) 。

夏傑長認為(wei) ,《意見》著眼於(yu) 構建兩(liang) 業(ye) 融合的生態體(ti) 係,從(cong) 生產(chan) 要素、行業(ye) 、區域、空間和製度等方麵采取各種政策措施,有助於(yu) 形成製造企業(ye) 、製造服務企業(ye) 、新興(xing) 技術服務機構與(yu) 各級政府協同發展、良性互動的產(chan) 業(ye) 生態係統。

加大融資支持力度

為(wei) 做好保障,《意見》提出了一係列措施。如在用地方麵,《意見》明確,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製的前提下,推動不同產(chan) 業(ye) 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探索增加混合產(chan) 業(ye) 用地供給,鼓勵各地探索創新產(chan) 業(ye) 用地模式,適應製造服務業(ye) 發展。

“除了用地,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麵,《意見》提出了‘1+X’證書(shu) 試點,貫通製造服務人才職業(ye) 發展通道等措施,有利於(yu) 打破傳(chuan) 統觀念,促進複合型人才隊伍的培養(yang) 和形成。”陳斌表示,此外,在組織保障、發展環境、開放合作、協同生態等方麵也有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保障措施。

發展製造服務業(ye) ,資金保障不可少。《意見》提出,拓寬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製造服務業(ye) 企業(ye) 開展債(zhai) 券融資,有效擴大知識產(chan) 權、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等無形資產(chan) 質押融資規模,創新發展供應鏈金融,逐步發展大型設備、公用設施、生產(chan) 線等領域的設備租賃和融資租賃服務,開發適合製造服務業(ye) 特點的金融產(chan) 品,鼓勵創投機構加大對製造服務業(ye) 的資本投入。

“這些保障措施,將為(wei) 推動製造服務業(ye) 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洪群聯說,展望未來,製造強國、科技強國等戰略持續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持續演進,製造業(ye) 與(yu) 服務業(ye) 融合發展持續深化,中國製造服務業(ye) 發展空間巨大、前景廣闊。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