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9-04 15:12:28 經濟參考報

日前,科技部發布了《“創新積分製”工作指引(全國試行版)》(以下簡稱《指引》),“創新積分製”從(cong) 國家高新區進一步擴展到全國試行,助力更多“硬科技”“好苗子”企業(ye) 脫穎而出。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近年來我國金融係統對於(yu) 科創企業(ye) 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提升,基於(yu) “創新積分製”等機製工具創新,結合企業(ye) 運營數據進行的金融“滴灌”也愈發精準。
作為(wei) 一種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創新積分製”綜合企業(ye) 研發投入、持有專(zhuan) 利情況等多個(ge) 維度指標,以及承擔建設省級及以上研發或創新平台數量、承擔省級及以上科技計劃項目數量等非財務性輔助指標,針對企業(ye) 給出創新積分,對企業(ye) 進行創新能力量化評價(jia) 。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高偉(wei) 認為(wei) ,科技型企業(ye) ,特別是科技型中小微企業(ye) 通常具有技術含量高、風險性大、資產(chan) 輕、抵押物短缺等特點,傳(chuan) 統金融機構難以準確識別。“創新積分製”作為(wei) 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通過數據模型量化企業(ye) 的創新能力,對於(yu) 幫助社會(hui) 資本更精準地識別和支持有發展前景的科技企業(ye) 有著重要意義(yi) 。
在落地過程中,不少銀行機構也紛紛基於(yu) “創新積分製”加強對於(yu) 科創企業(ye) 的識別和支持能力。
“中行以科技部‘企業(ye) 創新積分製’指標體(ti) 係為(wei) 基礎,設計推出信貸產(chan) 品工具——創新積分模型。基於(yu) 對7萬(wan) 家企業(ye) 的‘創新積分’,創新積分模型通過構建智能化模型,對科技型企業(ye) 信用風險及成長潛力進行量化評價(jia) ,為(wei) 授信審批提供輔助參考。截至目前,創新積分模型累計應用客戶數超4000戶,支持新授信客戶批複金額超450億(yi) 元。”中國銀行公司金融部副總經理趙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隻是中國銀行,目前,工商銀行、農(nong) 業(ye) 銀行、建設銀行、郵儲(chu) 銀行等均在總行層麵全麵參與(yu) 了“創新積分製”工作。同時,已有近20家銀行主動與(yu) 積分試點地區合作。
地方也在積極推進“創新積分製”的落地應用。截至2023年底,實施“創新積分製”的試點高新區已達133家,覆蓋全國25個(ge) 省份。
青島市科學技術局有關(guan) 負責同誌表示,青島根據科技部推進科技創新再貸款有關(guan) 工作部署,積極運用“創新積分製”政策工具賦能增效,推動當地銀行機構開發“創新積分貸”等專(zhuan) 項金融產(chan) 品,設置專(zhuan) 屬特色信貸審批模型,結合企業(ye) 創新積分一企一策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目前已累計為(wei) 653家(次)企業(ye) 發放貸款181.5億(yi) 元,預計9月底前還將為(wei) 148家(次)企業(ye) 提供融資支持92.5億(yi) 元。
“我們(men) 作為(wei) 政府招商引資的初創型高新技術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項目未交付,資金大部分投入研發項目和市場背景下,由企業(ye) 直接對接金融機構無增信力度,獲得貸款支持難度較高。在青島科技局和‘創新積分製’的幫助下,銀行機構將我們(men) 持有發明專(zhuan) 利和科研團隊能力納入考量,提升了對企業(ye) 的授信評價(jia) 。而且通過政府部門的國有投資平台提供擔保服務,最終還獲得了市科技局的投保貸貼息政策支持,補貼了我們(men) 貸款一半的利息,大大降低了資金獲取難度和壓力。”提到金融係統的支持,中天長光(青島)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戴曉燕十分感慨。
實際上,不止是“創新積分製”,金融係統還在推出更多機製創新,納入更多維度指標,不斷完善對於(yu) 科創企業(ye) 的評估模型,擴大支持範圍。
“創遠信科(上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zhuan) 注研發射頻通信測試儀(yi) 器和提供整體(ti) 測試解決(jue) 方案的專(zhuan) 業(ye) 儀(yi) 器儀(yi) 表公司。廣發銀行上海鬆江支行在充分了解創遠信科在人才、專(zhuan) 利、技術、市場方麵的優(you) 勢後,運用廣發‘科信貸’產(chan) 品方案,為(wei) 公司量體(ti) 裁衣製定授信方案,最終為(wei) 公司成功申請無抵押的流動資金貸款1000萬(wan) 元。”廣發銀行上海分行公司銀行部總經理景沈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介紹,廣發銀行“科信貸”產(chan) 品在公司財務報表分析基礎上疊加了企業(ye) 主成績、科創基金支持等非財務因素打分,優(you) 化了科創企業(ye) 信貸條件,也讓更多優(you) 秀科創企業(ye) 能夠獲得銀行支持。
隨著金融係統對於(yu) 科創企業(ye) 的識別能力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科創企業(ye) 獲得貸款支持。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獲得貸款支持的高新技術企業(ye) 25.76萬(wan) 家,獲貸率為(wei) 55.6%,比去年同期高1.1個(ge) 百分點。
作為(wei) “五篇大文章”之一,科技金融正展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偉(wei) 認為(wei) ,隨著各類基於(yu) 數據驅動的新型工具深入實施應用,金融資源將更加高效地流向科技創新領域,為(wei) 我國科技自立自強和新質生產(chan) 力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