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之問一:投入與產出的效益賬該怎麽算?

發布時間:2024-07-09 09:48:44 新華社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不久前,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審議通過《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為(wei) 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作出頂層設計。

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但轉型的過程充滿挑戰。一些企業(ye) 尤其中小企業(ye) 因為(wei) 投入較大、周期較長而陷入“不能轉、不敢轉”的迷茫。

這筆投入與(yu) 產(chan) 出的賬究竟該怎麽(me) 算?記者近日在上海、浙江、廣東(dong) 、安徽、重慶等省份實地調研,聽企業(ye) 、政府、金融機構圍繞這個(ge) 問題談思路、算細賬,從(cong) 中了解進一步推動數字化轉型的現實路徑。

“顯性賬”:通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現利潤增長

推動數字化轉型,企業(ye) 雖然要投入幾百萬(wan) 元乃至上千萬(wan) 元資金,但可以實現降成本、提效率。對企業(ye) 而言,是一筆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收益。

一台台機器高速運轉,五顏六色的麵料翻轉流動……位於(yu)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的鑫海盛天紡織後整理有限公司車間內(nei) ,生產(chan) 井然有序。

鑫海盛天從(cong) 事的印染業(ye) 務,過去俗稱“染坊”。數字化轉型之前,廠裏的老師傅隨著時間消逝逐年減少,而年輕人又不願意進車間,企業(ye) 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鑫海盛天總經理馮(feng) 德明經常思考的問題。

2021年,鑫海盛天和上海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啟動數字化轉型,上馬“飛梭智紡”銀河染整智造係統,覆蓋配色、排產(chan) 、定型等各個(ge) 印染業(ye) 務環節。

馮(feng) 德明告訴記者,數字化轉型除了軟件支撐,還需要采購新的先進設備,如印染行業(ye) 就需要配套測色儀(yi) ,用機器來“讀取”產(chan) 品顏色信息。這樣一套軟硬件改造做下來,投入達到五六百萬(wan) 元,占鑫海盛天年營業(ye) 收入的2%左右。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印染行業(ye) 銷售利潤率僅(jin) 為(wei) 3.03%。顯然,這個(ge) 投入力度需要企業(ye) 下很大的決(jue) 心。

“投入雖不小,但效率提高了,收益很明顯。”馮(feng) 德明說,印染廠生產(chan) 之前要打樣,滿足客戶對於(yu) 顏色的要求,過去這個(ge) 環節高度依賴老師傅的經驗,一種顏色往往要配五六次才能成功。改成智能配色係統後,年輕人簡單培訓就能上手,打樣效率也大幅提升。“以前產(chan) 品打樣需要3天,現在服裝業(ye) 流行‘小單快反’模式,急單隻要24小時即可出樣。”

數字化轉型帶來的不僅(jin) 是效率的提升,還有成本的節省。

致景科技高級產(chan) 品總監龔斯偉(wei) 說,印染是一個(ge) 化學過程,加料、攪勻等諸多環節決(jue) 定著最終的產(chan) 品成功率。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各種技術,致景科技開發的智造係統在印染工藝上實現了智能配方、協同排產(chan) 等多個(ge) 功能。來自鑫海盛天的數據顯示,數字化轉型後企業(ye) 產(chan) 品回收率下降30%、次品率下降10%,一年節省成本三四百萬(wan) 元。

在安徽泰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記者看到,數字化轉型讓設備、生產(chan) 、管理之間全部打通。“一些從(cong) 前容易被隱藏的問題都呈現出來,比如機物料消耗,通過數據積累可以精細化管控,用多、用少都不行。”泰爾重工生產(chan) 運營中心總監楊煒說,數字化轉型讓該公司的機物料消耗降低40%。

很多企業(ye) 開始嚐到了數字化的甜頭,轉型積極性提升。谘詢機構e-works調研數據顯示,全國約80%的企業(ye) 已經製定了數字化轉型規劃,且超過40%的企業(ye) 將數字化轉型作為(wei) 核心戰略。多數企業(ye) 在數字化轉型方麵持續投入,其中投資額在300萬(wan) 元至1000萬(wan) 元區間的企業(ye) 比例穩定上升。

“隱性賬”:通過倒逼管理、布局長遠提質升級

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也在倒逼企業(ye) 管理體(ti) 係升級。此外,通過推動數字化解決(jue) 業(ye) 務痛點,有利於(yu) 企業(ye) 長遠發展,這些都是轉型帶來的隱性收益。

多位采訪對象表示,數字化轉型除了資金壓力,有一大挑戰是內(nei) 部阻力。數字化帶來透明化。數字化轉型之後,企業(ye) 從(cong) 生產(chan) 到銷售,每個(ge) 環節效率怎麽(me) 樣,存在哪些問題,都比以前看得清楚,這導致一些管理層的抵觸。特別是一些負責生產(chan) 的廠長,認為(wei) 自己的價(jia) 值被削弱了。

“如果管理意識、體(ti) 係不升級,數字化轉型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馮(feng) 德明說。

企業(ye) 推進數字化轉型,還要統籌算好短期收益和長期收益兩(liang) 筆賬。

重慶馳騁輕型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引進了150多台機器人。過去車間焊接主要靠人工,肉眼總有看不到的縫隙,存在漏焊等情況。用了機器人後,產(chan) 品合格率一躍超過99%,很好地匹配了賽力斯等整車廠的訂單需求。

“2016年起,我們(men) 陸續投入2億(yi) 多元資金用於(yu) 數字化改造,如引進機器人設備、部署MES信息係統。”公司副總經理黃甘說,砸下重金之後,碰到汽車行業(ye) 下行,訂單量一度萎縮,企業(ye) 壓力很大。“但我們(men) 認為(wei) 這是必經階段,企業(ye) 最終挺過來了。隨著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我們(men) 的月產(chan) 值從(cong) 原來的1000多萬(wan) 元增長到目前的4000多萬(wan) 元,轉型紅利逐步釋放。”

華為(wei) 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近期發布的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投入產(chan) 出關(guan) 係研究報告指出,從(cong) 發展階段看,數字化轉型正進入以價(jia) 值驅動為(wei) 核心的新階段,企業(ye) 需要更加關(guan) 注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實際價(jia) 值,而不僅(jin) 僅(jin) 是技術應用或數字化程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認為(wei) ,在價(jia) 值驅動模式下,企業(ye) 不再單純追求短期的利潤最大化,而是將短期商業(ye) 價(jia) 值與(yu) 可持續發展等長期戰略價(jia) 值結合考慮,不斷調整和優(you) 化投入產(chan) 出結構,確保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產(chan) 出的最大化。

政策加持:既有“真金白銀”也有傾(qing) 斜扶持

數字化轉型是一項係統工程,靠企業(ye) “單打獨鬥”難以跨越數字鴻溝。記者在多地調研發現,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服務商等社會(hui) 各方都出台推動數字化轉型的措施。“真金白銀”的支持幫助企業(ye) 分攤了轉型投入、縮短了回報周期,提升了企業(ye) 對數字化轉型的信心。

——引來金融“活水”。數字化轉型短期要投入,長期有收入。敢於(yu) 數字化轉型的企業(ye) 也因此成為(wei) 金融機構關(guan) 注的對象。

早在2021年,製造業(ye) 重鎮廣東(dong) 省佛山市在全國率先上線“數字貸”,推出風險補償(chang) 、全額貼息兩(liang) 大政策。佛山登奇機電技術有限公司是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廣發銀行佛山分行在了解該企業(ye) 的“伺服電機數字化車間”升級項目有資金需求後,通過“數字貸”為(wei) 其提供6000萬(wan) 元授信。據佛山市統計數據,“數字貸”累計貼息約1.5億(yi) 元,貸款金額近43億(yi) 元,撬動企業(ye) 投資超189億(yi) 元。

據重慶市渝北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當地已協調轄區內(nei) 4家金融機構,麵向中小企業(ye) 提供數字化轉型信用貸,貸款利率僅(jin) 為(wei) 3%至4%。

——明確支持對象。印染產(chan) 業(ye) 重鎮浙江省紹興(xing) 市柯橋區,對印染企業(ye) 實施“N+X”(共性+個(ge) 性)數字化改造且投入額在30萬(wan) 元以上的,按實際投資額給予“N”應用30%、“X”應用20%以內(nei) 獎勵(每家企業(ye) 最高不超過100萬(wan) 元)。

安徽省支持製造業(ye) 重點行業(ye) 龍頭骨幹企業(ye) 建設“數字領航”企業(ye) 。對列入省級典型示範的項目按項目設備、工業(ye) 軟件購置額,給予最高10%的獎補,單個(ge) 項目最高獎補500萬(wan) 元。

——搭建服務平台。為(wei) 推動中小微企業(ye) 數字化發展,安徽省工信廳2023年出台相關(guan) 政策,在全省範圍內(nei) 對3萬(wan) 家中小企業(ye) 各免費發放1萬(wan) 元消費券,企業(ye) 可以在羚羊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上領券並購買(mai) 自己需要的數字化軟件,覆蓋生產(chan) 製造、設計研發、倉(cang) 儲(chu) 物流、管理數字化四大類產(chan) 品。

重慶市渝北區入圍全國首批30個(ge) 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除了投入獎補資金8000萬(wan) 元用於(yu) 汽車零配件等細分行業(ye) 數字化改造,我們(men) 還計劃建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台,集聚一批優(you) 質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培養(yang) 一批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管理人才。”渝北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指出,“要加大對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支持”“探索形成促進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長效機製”。

“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優(you) 化數字化發展環境;企業(ye) 要加大研發投入,練就過硬的數字化‘內(nei) 功’;金融機構要創新服務模式,為(wei) 轉型注入源頭活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際剛說,以數字化轉型為(wei) 牽引,加快構築我國製造業(ye) 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記者何欣榮、雷敏、張辛欣、馬姝瑞、黃興(xing) 、魏一駿)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