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綠色貿易成國際社會關注焦點 中國綠色貿易發展成效明顯

發布時間:2024-02-04 09:34:40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年來,氣候變化、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yan) 峻挑戰。在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貿易發展與(yu) 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成為(wei) 主要經濟體(ti) 和國際組織關(guan) 注的焦點,綠色貿易成為(wei) 廣泛討論的議題。2023年底,在阿聯酋舉(ju) 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28)對《巴黎協定》進行了首次全球盤點,推動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邁出堅實步伐。人類在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方麵仍麵臨(lin) 不少挑戰,應加強綠色發展合作,破除各種綠色壁壘,共同推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

綠色貿易成為(wei) 國際社會(hui) 關(guan) 注焦點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各國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參與(yu) 全球氣候治理,已有130多個(ge) 國家宣布到21世紀中葉將實現淨零排放目標。2020年9月,中國宣布力爭(zheng)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wei) 全球應對和減緩氣候變化作出貢獻。主要大國加快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國與(yu) 歐盟通過建立並發展氣候變化夥(huo) 伴關(guan) 係,圍繞可再生能源、碳捕獲和封存等關(guan) 鍵議題進行了大量務實合作。2023年11月,中美兩(liang) 國共同發表《關(guan) 於(yu) 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xiang) 聲明》,提出致力於(yu) 有效實施巴黎協定及其決(jue) 定,受到國際社會(hui) 廣泛讚譽。

在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貿易發展與(yu) 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成為(wei) 主要經濟體(ti) 和國際組織關(guan) 注的焦點。國際貿易中商品和服務跨國流動對環境的影響,是多邊貿易體(ti) 製關(guan) 注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早在1994年,關(guan) 稅及貿易協定烏(wu) 拉圭回合談判就達成了《關(guan) 於(yu) 貿易與(yu) 環境的決(jue) 定》。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貿易與(yu) 環境委員會(hui) ,專(zhuan) 門負責貿易與(yu) 環境問題。2014年,14個(ge) WTO成員方發表聲明,以開放式諸邊談判的形式正式啟動《環境產(chan) 品協定》談判,旨在實現對環境產(chan) 品減免關(guan) 稅,推動環境產(chan) 品自由貿易,截至2016年12月共進行18輪談判。參與(yu) 談判的成員方約占全球環境產(chan) 品貿易90%的市場份額,由於(yu) 各成員方對協議涵蓋環境產(chan) 品種類、環境產(chan) 品關(guan) 稅削減幅度及範圍存在分歧,談判陷於(yu) 停滯,目前尚未重啟。

“綠色貿易”一詞在國內(nei) 外政策文件中多次出現,國際社會(hui) 對推動綠色貿易達成一定共識。聯合國相關(guan) 機構政策文件中,綠色貿易主要指環境與(yu) 貿易協調,《21世紀議程》《裏約環境與(yu) 發展宣言》《可持續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hui) 議的報告》《全球可持續發展報告》等文件中,均強調貿易與(yu) 環境相輔相成、相互協調、相互促進。202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綠色國際貿易:前進道路》,多次提及綠色貿易,並提出構建環境與(yu) 貿易2.0議程,包括加強與(yu) 貿易相關(guan) 的環境政策、在貿易政策和協定中推動環境規製升級、推進環境與(yu) 貿易相關(guan) 合作等。歐盟《適應氣候變化:邁向歐洲行動框架》等政策文件關(guan) 注綠色貿易,其中的綠色貿易主要有兩(liang) 層含義(yi) ,即綠色貿易措施和綠色產(chan) 品貿易。

目前,官方文件和學術界尚未對綠色貿易概念和內(nei) 涵的界定達成統一。廣義(yi) 上看,綠色貿易是指在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中達到綠色標準的經濟活動,包含國內(nei) 貿易和國際貿易;狹義(yi) 上看,綠色貿易是指在產(chan) 品貿易中防止由於(yu) 貿易活動而威脅自然環境及對人類健康產(chan) 生損害,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活動。這種新的貿易形式,不僅(jin) 關(guan) 注市場上實際發生的成本,還將環境成本納入成本核算範圍。

全球綠色貿易呈穩定增長態勢

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發展綠色貿易作為(wei) 推動經濟轉型、提高低碳領域國際競爭(zheng) 力和話語權的重要抓手,以環境產(chan) 品為(wei) 代表的綠色貿易在國際貿易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全球綠色貿易總體(ti) 保持平穩增長。2013年至2022年,全球綠色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率為(wei) 0.85%,2023年前三季度達6.5萬(wan) 億(yi) 美元。綠色貿易規模波動與(yu) 全球貨物貿易基本同步,占比穩定在20%至23%之間。2022年,全球貨物貿易顯著增長,綠色貿易占比小幅下降,約占貿易進出口總額的18.17%;中國綠色貿易進出口總額為(wei) 10792.8億(yi) 美元,全球占比12.2%,比2013年提高2.3個(ge) 百分點。

發達國家和地區綠色貿易發展靠前。從(cong) 2022年全球綠色貿易進出口總額來看,歐盟、美國和中國居前三位,合計占比40%左右,日本、英國、韓國等國家位居前列。2023年前三季度,綠色貿易規模前十名的國家(地區)依次為(wei) 歐盟、美國、中國、日本、英國、墨西哥、韓國、加拿大、新加坡和印度,分別占全球綠色貿易進出口總額的14.1%、13.5%、11.7%、4.2%、3.6%、3.4%、3.4%、2.7%、2.7%和2.3%,合計占比61.6%。

綠色貿易中環保科技產(chan) 品占據主導地位。從(cong) 產(chan) 品類別看,環保科技、碳捕獲和存儲(chu) 以及可再生能源產(chan) 品進出口總額位居前列。2023年前三季度,這三大類產(chan) 品的進出口總額分別為(wei) 3.9萬(wan) 億(yi) 美元、2.6萬(wan) 億(yi) 美元和1.9萬(wan) 億(yi) 美元。從(cong) 增速看,位於(yu) 前列的是其他環境友好、碳捕獲和存儲(chu) 以及環保科技產(chan) 品。2013年至2022年,上述三大類產(chan) 品的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分別為(wei) 4.7%、4.4%和3.8%。

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成為(wei) 全球共識,綠色貿易成為(wei) 全球貿易的重要內(nei) 容。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全球綠色貿易規模呈穩定增長態勢,環境產(chan) 品清單有望進一步擴圍,市場參與(yu) 方將更加多元。

中國綠色貿易發展成效明顯

中國對發展綠色貿易作出一係列部署。例如,2019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貿易與(yu) 環境協調發展。2021年2月,《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ti) 係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綠色貿易體(ti) 係”,強調積極優(you) 化貿易結構,大力發展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綠色產(chan) 品貿易。《“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將“構建綠色貿易體(ti) 係”作為(wei) 十項重點任務之一,並提出建立綠色低碳貿易標準和認證體(ti) 係、打造綠色貿易發展平台、營造綠色貿易發展良好政策環境、紮實開展綠色低碳貿易合作等四項舉(ju) 措。多年來,中國一直在全球綠色貿易中位居前列。2020年和2021年,中國連續兩(liang) 年成為(wei) 全球第一大綠色貿易經濟體(ti) ,進出口總額全球占比13%左右。2022年中國綠色貿易規模居世界第三位,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綠色貿易出口國和第三大進口國。

進出口規模穩步增長。2013年至2022年,中國綠色貿易進出口總額從(cong) 8144.3億(yi) 美元增至10792.8億(yi) 美元,10年間增長約32.5%,年均增長率3.2%。其中,出口額從(cong) 4957.9億(yi) 美元增至6916.4億(yi) 美元,年均增長率3.8%,在貨物出口總額中占比19.2%;進口額從(cong) 3186.4億(yi) 美元增至3876.4億(yi) 美元,年均增長率2.2%,在貨物進口總額中占比14.3%。同時,綠色貿易規模全球占比穩步提升,由2013年的9.9%提高至2022年的12.2%,其中,出口占比由12.1%提高至16%,進口占比由7.8%提高至8.6%。

綠色貿易以環保科技產(chan) 品為(wei) 主。從(cong) 產(chan) 品類別看,2023年前三季度,環保科技、碳捕獲和存儲(chu) 以及可再生能源產(chan) 品進出口總額位居前列,分別為(wei) 5551.1億(yi) 美元、3057.6億(yi) 美元和1639億(yi) 美元。從(cong) 全球綠色貿易占比看,2023年前三季度環保科技產(chan) 品進出口總額在全球同類產(chan) 品中占比為(wei) 14.3%;其次是廢物處理和水汙染治理設備,全球占比為(wei) 13.9%;碳捕獲和存儲(chu) 產(chan) 品占11.9%,可再生能源產(chan) 品占8.6%,其他環境友好產(chan) 品占7.9%,空氣汙染控製設備占7.2%。此外,以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為(wei) 代表的“新三樣”成為(wei) 外貿增長新動能,2023年出口額首次突破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同比增長29.9%。

進口市場多元化。2023年前三季度,美國、德國和日本是中國綠色貿易進口前三大來源地,進口額分別為(wei) 331.2億(yi) 美元、309.4億(yi) 美元和306.1億(yi) 美元,合計占中國綠色貿易進口的35.3%。近年來,這一比例有所下降,自馬來西亞(ya) 、韓國、俄羅斯等國進口占比上升,進口市場呈現多元化趨勢。

區域發展格局呈現“一帶一軸”。“一帶”即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區域聚集發展的沿海發展帶,“一軸”即圍繞長江流域形成的沿江發展軸。中國東(dong) 部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發達,環境產(chan) 業(ye) 基礎紮實,先進技術、高端人才等資源集聚,綠色貿易活躍,2023年前三季度綠色貿易額占全國比重為(wei) 78.3%。川渝地區資源稟賦優(you) 勢突出,近年來,隨著環境產(chan) 業(ye) 體(ti) 係日臻完善,綠色貿易發展水平不斷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綠色貿易額占全國比重為(wei) 7.3%。中西部地區(除川渝外)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綠色貿易占比較低但增速快,2023年前三季度綠色貿易額同比增幅達7.5%,有較大發展潛力。

低碳規則帶來深刻變化

應對氣候變化成為(wei) 國際共識,國際低碳規則逐漸成為(wei) 全球政治、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議題,是多方關(guan) 注和博弈的焦點。當前,雖然低碳規則在聯合國等多邊機製中進程放緩,但在亞(ya) 太經合組織(APEC)、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機構取得積極進展,在自由貿易協定中的廣度和深度持續拓展。

重要國際機構推進低碳規則。2012年,APEC成員達成一份包含54個(ge) 6位海關(guan) 稅號的環境產(chan) 品清單,涉及大氣汙染控製、固廢及危廢處置、可再生能源、廢水及飲用水處理、自然風險管理、環境監測及分析設備、環境友好產(chan) 品等領域,這是全球首個(ge) 實質性達成用於(yu) 推動環境產(chan) 品貿易自由化的環境產(chan) 品清單。2021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在二十國集團框架下,結合發展階段和曆史排放責任,提高全球主要碳排放大國碳價(jia) 水平並設置碳價(jia) 下限。OECD長期關(guan) 注碳定價(jia) 機製,指出碳定價(jia) 是應對氣候變化最主要的政策工具,提議建立顯性和隱性碳定價(jia) 包容性框架,通過包容性框架下的統一標準,為(wei) 碳泄漏問題提供定量分析框架,進而推動政策協調,實現全球淨零排放目標。

各國紛紛建立碳定價(jia) 相關(guan) 製度體(ti) 係。為(wei) 建立有效經濟手段實現溫室氣體(ti) 減排,國際社會(hui) 開始推行碳定價(jia) ,這深刻改變著全球綠色貿易成本結構。碳排放交易係統(ETS)和碳稅是兩(liang) 種重要的碳定價(jia) 工具。截至2023年4月,全球正在運行的碳定價(jia) 機製共73項,覆蓋約23%的溫室氣體(ti) ,部分國家和地區已宣布將啟動新的ETS或碳稅計劃。一方麵,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區域內(nei) 碳交易體(ti) 係。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22年全球碳市場總交易額達95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約13%,來自ETS的收入占總收入的69%,來自碳稅的占31%。發展較為(wei) 成熟的碳市場主要包括歐盟碳排放交易體(ti) 係、美國區域溫室氣體(ti) 倡議、新西蘭(lan) 碳排放交易體(ti) 係等。2021年7月,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行業(ye) 覆蓋範圍有序擴大,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ti) 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另一方麵,丹麥、芬蘭(lan) 等北歐國家較早開始征收碳稅,將其作為(wei) 一個(ge) 單獨的稅種,已構建起較為(wei) 完備的碳稅製度;日本、意大利等國將碳稅隱含在環境稅、能源消費稅等現有稅種中;美國、加拿大等國的碳稅政策僅(jin) 在國內(nei) 特定區域實施或由各州(省)自行製定征收計劃,政策實施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自由貿易協定中低碳規則持續拓展。隨著全球環境治理領域合作日益緊密,環境規則成為(wei) 平衡貿易自由化與(yu) 環境保護的重要工具。雖然多邊貿易進程放緩,但區域貿易合作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環境保護條款作為(wei) 貿易議題納入自由貿易協定中,環境保護範圍擴大、環境規則深度拓展、環境與(yu) 貿易投資融合等趨勢日益明顯。環境保護成為(wei) 具有合作前景的領域,各國環境保護目標一致提升,《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等高標準經貿協定設置了環境專(zhuan) 章。

提升綠色貿易發展水平

新形勢下,發展綠色貿易是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路徑,也是推動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將繼續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綠色發展合作,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提升綠色貿易發展水平,為(wei) 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更大力量。

優(you) 化全球綠色產(chan) 品和服務貿易結構。發揮各地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綠色發展優(you) 勢,加快綠色電力改造、推動綠色技術運用,鼓勵企業(ye) 優(you) 先采用低碳、節能、環保、綠色的材料與(yu) 技術工藝進行綠色設計和製造,提升綠色產(chan) 品出口競爭(zheng) 力。支持綠色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技術、設備、關(guan) 鍵零部件及原材料貿易,增加環保、新能源等綠色低碳產(chan) 品貿易,鼓勵綠色消費品貿易。積極開展節能技術、低碳技術綠色設計、環境服務、節能環保等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

加強國際綠色產(chan) 業(ye) 鏈合作。以綠色貿易帶動上下遊產(chan) 業(ye) 和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實現低碳發展,加強綠色製造國際合作,推動構建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合作體(ti) 係,促進高端要素與(yu) 實體(ti) 經濟高效協同發展。協調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綠色轉型,提升綠色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構建綠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堅持集約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提高新型基礎設施利用效率和綠色化水平。鼓勵企業(ye) 實施綠色采購、推行綠色包裝,協同推進綠色供應鏈管理。發展綠色低碳運輸,提升現代物流綠色化水平。

加強技術交流合作。降低綠色產(chan) 品和技術的市場準入成本,加速其在全球範圍內(nei) 推廣,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的頂層設計。加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chan) 、清潔能源等領域綠色技術創新力度,開展國際科研合作和技術交流,實現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突破。鼓勵企業(ye) 、高校、科研院所與(yu) 相關(guan) 國際組織開展綠色技術創新交流與(yu) 合作。深化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領域技術裝備和服務國際合作,推動綠色技術和綠色服務交流共享。推動發達國家兌(dui) 現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能力建設支持,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營造更加開放的發展環境

持續推動綠色貿易高質量發展,需加快製度體(ti) 係建設,圍繞綠色低碳領域國際合作、綠色貿易標準和認證等方麵統籌推進,為(wei) 綠色貿易營造更加開放的發展環境。

深化多雙邊和區域合作。共同維護以聯合國為(wei) 核心的國際體(ti) 係,推動各方全麵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積極參與(yu) 國際航運、航空減排談判。加強與(yu) 國際組織合作,推動在綠色低碳貿易發展領域的製度溝通、技術交流、項目合作、人員培訓等。深化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綠色基礎設施、綠色能源裝備、綠色技術、綠色服務、綠色金融等領域交流合作。

推進綠色產(chan) 品認證與(yu) 標識國際互認。推動各國進出口商品的碳標簽認證,推動電池等產(chan) 品碳足跡方法論的協調與(yu) 互認。加強綠色電力認證國際合作,推動建立國際綠色電力證書(shu) 體(ti) 係,加強綠色電力證書(shu) 核發、計量、交易等國際標準研究製定。積極推動國際技術質量標準和規範製定,持續完善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國際合作交流體(ti) 係,加強綠色標準國際合作。

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推動氣候投融資領域務實合作,鼓勵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zhai) 券、綠色保險等金融產(chan) 品,為(wei) 節能環保、清潔生產(chan) 、清潔能源、生態環境、綠色基建、綠色服務等重點領域提供融資支持。完善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機製,在綠色金融評估標準、環境與(yu) 治理信息報告和披露等方麵加強對接。加強綠色金融國際研討,共同推動綠色投融資產(chan) 品和服務創新。積極參與(yu) 國際綠色金融標準研究和製定,加強綠色金融標準體(ti) 係國際協調。

完善促進綠色貿易的製度體(ti) 係。探索建立綠色貿易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推動WTO《環境產(chan) 品協定》談判重啟和APEC環境產(chan) 品擴圍,支持企業(ye) 推出更多高質量綠色低碳產(chan) 品。完善綠色貿易促進體(ti) 係,支持綠色技術研發和綠色貿易公共平台建設,推動技術先進、成效明顯、可行性高、推廣性強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落地。支持舉(ju) 辦綠色貿易主題展會(hui) ,打造高水平、國際化的綠色貿易促進平台。

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場化機製。發揮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用,進一步完善配套製度,逐步擴大交易行業(ye) 範圍。加強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建設,深化核算方法研究,推動建立統一規範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ti) 係。引導外貿加工企業(ye) 開展清潔能源替代,降低單位產(chan) 品碳排放。統籌推進碳排放權、用能權、電力交易等市場建設,加強市場機製間的銜接與(yu) 協調,將碳排放權、用能權交易納入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推廣綠色電力證書(shu) 交易,促進綠色電力消費,推動綠證國際互認。加快國際碳市場鏈接,推動中國碳市場項目與(yu) 國際碳市場項目互認。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