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6 14:41:15 中國網

盤和林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等六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提出,到2025年,算力規模超過300 EFLOPS(百億(yi) 億(yi) 次/秒),智能算力占比達到35%,東(dong) 西部算力平衡協調發展。
近年來,中國出台一係列重要政策舉(ju) 措,讓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走上快車道。截至2022年底,中國算力總規模達18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近五年保持了30%的年增長率。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760萬(wan) 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到197EFLOPS,存力總規模超過1080艾字節(EB)。圍繞算力樞紐節點建設130條幹線光纜,數據傳(chuan) 輸性能大幅改善。據測算,2023年,中國算力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有望突破2萬(wan) 億(yi) 元。
除了總體(ti) 水平有所提升以外,京津冀等8個(ge) 國家算力樞紐建設已經進入深化實施階段。新開工數據中心項目超60個(ge) ,新建數據中心規模超130萬(wan) 標準機架,區域帶動作用逐步凸顯,“數據向西,算力向東(dong) ”的東(dong) 數西算工程初見雛形,全國一體(ti) 化大數據中心體(ti) 係布局已經完成。
算力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
算力是集信息計算力、網絡運載力、數據存儲(chu) 力於(yu) 一體(ti) 的新型生產(chan) 力。信息計算力是數字經濟核心要素——數據生產(chan) 和處理的能力。它決(jue) 定了有數據產(chan) 生信息的及時程度和質量,因而也決(jue) 定了技術應用的水平,是數字經濟發展賴以生存的基礎。網絡運載力則是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關(guan) 鍵力量。信息交換才能帶來產(chan) 業(ye) 融合,產(chan) 業(ye) 融合才能打造數字經濟生態。數據存儲(chu) 力則是數字經濟發展後勁的保證,數據即時搜集處理需要大量的時間,因而強大的數據存儲(chu) 力可以先完成數據搜集和初步處理,避免後續信息整理中的重複工作。三力合一,從(cong) 要素供給,要素流轉,要素儲(chu) 備三個(ge) 方麵共同支撐數字經濟的長遠發展。
算力基礎設施對於(yu) 全產(chan) 業(ye) 鏈來說就像血管組織,可以起到串聯行業(ye) 合作、實現全行業(ye) 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作用。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決(jue) 定了行業(ye) 間的信息時滯的長短,也決(jue) 定了行業(ye) 協同決(jue) 策、即時反應的速度。因而可以說,算力基礎設施是全產(chan) 業(ye) 鏈轉型數字化、智能化的保證,強大的算力也為(wei) 一些行業(ye) 間的創新合作提供了可能。簡單的智能化工廠也可以逐步發展為(wei) 融合生產(chan) 、配送、銷售等多環節的智能化綜合商業(ye) 體(ti) 。
不僅(jin) 如此,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還可以進一步促進行業(ye) 的科技創新。一是數據基礎研究的進步。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會(hui) 促進算力相關(guan) 基礎科學的研究,包括科學計算類的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學科;工程計算類的計算機輔助工程、電子設計自動化等;智能計算類的機器學習(xi) 、數據分析等。二是數字產(chan) 業(ye) 化的創新。算力基礎設施有著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包括芯片、PCB、交換機、光模塊、射頻器件等等細分產(chan) 業(ye) 鏈,均是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可以加快這些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的步伐。三是產(chan) 業(ye) 數字化融合的創新。產(chan) 業(ye) 數字化融合會(hui) 催生新的經濟業(ye) 態,背後需要新的行業(ye) 邏輯、經濟模式、激勵機製以及相應的監管體(ti) 係,這也將進一步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等行業(ye) 的發展和創新,推進生產(chan) 服務化轉型,加快實體(ti) 經濟與(yu) 數字科技的融合。
綜上,《計劃》的出台,預示著中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將邁上新台階,無論總體(ti) 算力規模還是區域算力布局,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和優(you) 化,夯實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進一步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科技創新和全產(chan) 業(ye) 鏈的數字化融合。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