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社會(hui) 各界非常關(guan) 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成為(wei) 當前比較熱的話題。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山西考察。他強調,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上不斷取得突破。
在今年的地方考察中,習(xi) 近平也多次提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詞。在浙江,總書(shu) 記指出要抓住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陝西,總書(shu) 記強調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型基建投資。除了地方考察,在中央會(hui) 議上,“新基建”也是高頻詞。
中央密集部署 加快“新基建”建設進度
今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hui) 召開會(hui) 議,會(hui) 議強調,要啟動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和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可見今年實質性的“重大項目”已經部署。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hui) 會(hui) 議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信號十分明確:中國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那麽(me) ,何為(wei) “新型基礎設施”,中央又是如何部署的?
“新基建”受關(guan) 注,並非始於(yu) 今年。官方表述“新基建”概念,源於(yu) 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談及2019年工作任務時,會(hui) 議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3個(ge) 月後的2019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和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規模部署,加強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融合應用”。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一表述背後,意味著政策支持。2020年1月3日,開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要求,“要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ye) ,出台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能、綠色製造”。
同樣在今年,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要求:要加快釋放新興(xing) 消費潛力,積極豐(feng) 富5G技術應用場景,帶動5G手機等終端消費,推動增加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網絡教育、網絡娛樂(le) 等方麵消費。
2月14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十二次會(hui) 議強調: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ti) 優(you) 化、協同融合為(wei) 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chuan) 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
2月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部署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wei) 契機,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會(hui) 議強調,加強傳(chuan) 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擴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投資。
顯而易見,對“新基建”的“投資支持政策”,箭在弦上。
官方首次闡釋“新基建”概念
關(guan) 於(yu) “新基建”的概念,怎麽(me) 去理解,包括哪些方麵?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ju) 行4月份新聞發布會(hui) 。會(hui) 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對這一問題進行回應稱,關(guan) 於(yu) 新型基礎設施的概念,我們(men) 認真學習(xi) 中央有關(guan) 文件、精神和要求,係統梳理國內(nei) 外發展現狀,初步研究認為(wei) ,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以技術創新為(wei) 驅動,以信息網絡為(wei) 基礎,麵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ti) 係。
目前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個(ge) 方麵內(nei) 容: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yu) 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ye) 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wei) 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區塊鏈等為(wei) 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wei) 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chuan) 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chan) 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當然,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nei) 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伍浩進一步說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正在加快釋放。
“新基建”的應用場景和前景
近年來,以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物聯網建設等為(wei) 代表的“新基建”正改變著社會(hui) 治理、生產(chan) 製造、民眾(zhong) 生活等各個(ge) 方麵。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建更是站上風口,正在成為(wei) 開年以來經濟“熱詞”。
從(cong) 一季度數據來看,不少“新基建”相關(guan) 行業(ye) 也展現實力。3月份,全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長8.9%,比1至2月大幅回升了20多個(ge) 百分點。
向雲(yun) “遷徙”,實現零售轉型;數字“賦能”,提升製造效率;精細飼養(yang) ,確保農(nong) 牧質量;智慧管理,破解“大城市病”……“新基建”帶來的機遇,並非簡單指向個(ge) 別企業(ye) 、某些行業(ye) ,而是廣泛麵向經濟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和新動能。
由“新基建”撬動的新規劃、新探索、新勢能正“多地開花”,構成一幅全新的經濟生態藍圖:江蘇製定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擴大信息消費和支持發展5G網絡的政策意見;福建公布了2020年度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其中數字新基建項目52個(ge) ,總投資729億(yi) 元;上海發布新基建行動方案,首批重大項目3年投資2700億(yi) 元;總投資8864億(yi) 元的537個(ge) 浙江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高新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工程項目占比六成。
“新基建”的價(jia) 值不僅(jin) 在“建”,更在“用”。用好“新基建”之策,讓它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城市轉型等提供助力,還需要有新路徑。4月2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指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創新投資建設模式,堅持以市場投入為(wei) 主,支持多元主體(ti) 參與(yu) 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chan) 品強化服務。
中國發力“新基建”,也在為(wei) 全球產(chan) 業(ye) 儲(chu) 備更多後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說,疫情以後的世界,大家當前都是揣測,但有一點在跨國公司調研中較為(wei) 明顯:疫情促使下一階段的產(chan) 業(ye) 更重視數字基建,即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中國恰巧正在5G、數據中心等數字基建上加速,未來的商業(ye) 基礎設施優(you) 勢或許會(hui) 得到加強而非削弱。
(來源:資料參考新華社、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新聞網記者姚茜整理)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