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8-22 14:40:52 光明日報

作者:王飛(陝西省社會(hui) 科學院院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從(cong) 國家發展全局出發,準確把握全球大勢,高度重視數字化發展,圍繞數字經濟、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等作出了一係列重大部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41.5%,名義(yi) 增長10.3%,已連續11年高於(yu) GDP增速;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數字政府建設成效顯著,數字國際合作不斷深化,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已上升成為(wei) 國家戰略。
數字技術賦予經濟發展新的內(nei) 涵
縱觀世界發展史,每一次產(chan) 業(ye) 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生產(chan) 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當前,第四次工業(ye) 革命帶來生產(chan) 力發展的又一次飛躍,數字技術推動世界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並賦予經濟發展新的內(nei) 涵。
數據成為(wei) 繼勞動、土地、資本、技術之後新的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一方麵,數據能夠標注、記錄、存儲(chu) 和鏈接世界,人類一切活動的信息都以數據形式被表現。另一方麵,數據要素融入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能夠優(you) 化各類生產(chan) 要素的配置和組合,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對經濟發展具有放大、疊加、倍增的作用。
數字技術成為(wei) 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的重要引擎,算力成為(wei) 新的生產(chan) 力。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ye) 互聯網等的高速發展,促使經濟全球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速轉型。數字技術作為(wei) 信息化的產(chan) 物,能夠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各類市場主體(ti) 加速融合,幫助市場主體(ti) 重構組織模式,實現跨界發展,打破時空限製,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數字化生產(chan) 推動了工業(ye) 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度融合,極大提高了社會(hui) 化大生產(chan) 的效率。
數字經濟有利於(yu) 促進共商共建,實現共享發展。數字經濟兼具創造財富和共享收益的功能,是能夠促進效率與(yu) 公平更加統一的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數字經濟下人人都是數據的生產(chan) 者,也是數據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更加強調充分實現數據要素價(jia) 值、加快社會(hui) 生產(chan) 方式變革、促進全體(ti) 參與(yu) 者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數字經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yu) 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當前,數字技術已深度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我國數字經濟進入協同創新、深化應用、規範發展、普惠共享的快速成長階段,數字經濟的發展導向和實踐路徑契合中國式現代化的內(nei) 涵要求。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有助於(yu)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闊步向前。
14億(yi) 多人口的數據優(you) 勢形成推動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比較優(you) 勢。相比發達國家已經完成了工業(ye) 化、城鎮化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我國是以數字化滲透和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城鎮化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實現“新四化”同步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能夠使我國巨量人口和超大市場的潛在規模優(you) 勢,有效轉化為(wei) 海量數據優(you) 勢和豐(feng) 富應用場景優(you) 勢,從(cong) 而在推動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形成顯著比較優(you) 勢。
數字經濟的普惠屬性符合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秉承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發展數字經濟,不僅(jin) 數據本身作為(wei) 新型生產(chan) 要素參與(yu) 分配,而且各類市場主體(ti) 通過要素協同、數據協同、業(ye) 務協同,能夠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實現價(jia) 值共創、利益共享。因此,發展數字經濟有助於(yu) 彌合地區、城鄉(xiang) 和收入差距,實現數字惠民、數字便民,提高億(yi) 萬(wan) 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發展數字經濟不僅(jin) 創造物質財富,也創造精神財富。數字語言與(yu) 文字語言一樣,具備傳(chuan) 承文化、推動文明進步的功能。繁榮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是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戰略部署,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重要舉(ju) 措。一方麵,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將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以數字的形式記錄、編輯和存儲(chu) ;另一方麵,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必須堅守塑形和鑄魂的要求,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數字經濟是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數字經濟與(yu) 綠色發展深度融合,創新形成了“生態+數字”的發展思路和模式。數字技術通過數據、算法和算力的集成創新,構建綠色製造體(ti) 係,帶動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促進能源結構轉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數字經濟的發展,不斷改變人們(men) 的生活習(xi) 慣和消費行為(wei) ,有助於(yu) 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推動構建全球數字共同體(ti) ,走和平發展道路。當前,圍繞數字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競爭(zheng) 愈發激烈,全球數字經濟治理領域麵臨(lin) 數據跨境、數據安全、數據產(chan) 權等新挑戰,各種思想文化、多元價(jia) 值觀念伴隨數據流動在數字空間激烈交鋒,給產(chan) 業(ye) 發展、社會(hui) 穩定、國家安全帶來巨大風險。大力推動數字向善、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數字合作互利共贏,協力構建全球數字共同體(ti) ,有助於(yu) 為(wei) 人類和平與(yu) 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增進全人類福祉。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數字經濟發展道路
我國14億(yi) 多人口實現現代化,是人類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必將為(wei) 全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貢獻。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進程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必須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深刻認識到這是一項艱巨的時代變革重任,堅定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數字經濟發展道路。
做好頂層設計。數字經濟事關(guan) 國家大局,做強做優(you) 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強黨(dang) 對經濟工作的全麵領導,做好數字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和體(ti) 製機製建設。頂層設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堅持自立自強與(yu) 對外開放有機結合,堅持提升數字經濟治理效能。
築牢數字經濟的底座。充分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一方麵,夯實數字基礎能力,健全和完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領域的國家基礎數據資源體(ti) 係,按照高速泛在、天地一體(ti) 、雲(yun) 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要求,打通數據“大動脈”,保障和暢通數據資源循環與(yu) 利用,加強數據、算力、算法、應用的有效協同和布局優(you) 化,提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水平。另一方麵,強化數字關(guan) 鍵能力,聚焦數據創新、挖掘數據價(jia) 值,提高數據公信力,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特別是強化量子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人機交互等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確立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構築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ti) 係。
驅動生產(chan) 方式變革。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技術強化經濟活動的時空和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性。把握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構建“產(chan) 業(ye) 大腦+未來工廠”的模式,推進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融合,促進三次產(chan) 業(ye) 聯動協同、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優(you) 化和質量效益顯著提高。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化與(yu) 產(chan) 業(ye) 數字化,高度重視算法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算法化,牽引實現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利用數字技術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進行全方位、全鏈條、全流程改造,提高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和生產(chan) 效率。依靠5G、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等數字新基建,發揮我國製造業(ye) 體(ti) 係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you) 勢,促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化發展,不斷開發新模式、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構建自主可控產(chan) 業(ye) 生態,按照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實現核心技術、重要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頭部企業(ye) 等安全可控。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大企業(ye) 和具有產(chan) 業(ye) 鏈控製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ye) ,打造世界級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
推進數字治理現代化。按照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要求,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建立多元協同共治的數字治理格局,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相統一。一方麵,加強製度建設,發揮市場在數據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明晰數據權利邊界、規範數據行為(wei) ,積極構建數據產(chan) 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數據基礎製度;持續健全產(chan) 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zheng) 等市場經濟製度,防止平台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推動數字經濟健康良好發展。另一方麵,提升數字公共服務水平,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治理理念,提高全民數字素養(yang) 、履行數字社會(hui) 責任,推動數字資源共建共用、數字服務共享共用,製定與(yu) 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數字社會(hui) 治理措施,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現代數字社會(hui) 。同時,深化全球數字治理與(yu) 合作,共同協議數字規則、深化數據互聯、促進數據安全。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