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規模首破50萬億元 多維度數據看數字經濟發展勢能

發布時間:2023-05-18 14:23:06 經濟參考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規模首次突破50萬(wan) 億(yi) 元 創新動力、數字產(chan) 業(ye) 等指標高位增長

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首次突破50萬(wan) 億(yi) 元,同比名義(yi) 增長10.3%,連續11年高於(yu) 同期GDP名義(yi) 增速;創新動力、數字產(chan) 業(ye) 、數字治理等數字經濟相關(guan) 指標增長最快……最新發布的多項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數字經濟整體(ti) 呈現蓬勃向上發展態勢,在國民經濟中重要支柱地位更加凸顯。

數字經濟規模首次突破50萬(wan) 億(yi) 元

5月15日,賽迪顧問發布了《2023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下稱“指數”),該指數以2017年第四季度為(wei) 對比基期,選取了數字基礎、數字產(chan) 業(ye) 、數字融合、數字治理、主體(ti) 活力、創新動力、資本熱力、民眾(zhong) 參與(yu) 8項一級指標,細化成55項二級指標,以動態反映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進程。

指數顯示,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國數字經濟整體(ti) 呈現蓬勃向上發展態勢。2022年第四季度總指數值達到202.3,首次突破200大關(guan) ,是2018年第四季度的1.8倍。

賽迪顧問高級分析師劉旭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過去一年麵對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依然形成穩步向上的運行軌跡。其中,數字基礎、數字產(chan) 業(ye) 、數字治理等指標高位增長,數字融合、主體(ti) 活力、民眾(zhong) 參與(yu) 等指標穩中有進。“綜合數據整體(ti) 來看,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加速器’作用日益凸顯。”她說。

中國信通院近日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下稱“報告”),也印證了數字經濟成為(wei) 穩增長的重要引擎。

根據報告,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首次突破50萬(wan) 億(yi) 元,達到50.2萬(wan) 億(yi) 元,同比名義(yi) 增長10.3%,已連續11年顯著高於(yu) 同期GDP名義(yi) 增速,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相當於(yu) 第二產(chan) 業(ye) 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達到41.5%。

數字經濟全要素生產(chan) 率也進一步提升。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全要素生產(chan) 率為(wei) 1.75,相較2012年提升了0.09,數字經濟生產(chan) 率水平和同比增幅都顯著高於(yu) 整體(ti) 國民經濟生產(chan) 效率,對國民經濟生產(chan) 效率提升起到支撐、拉動作用。

中國信通院院長餘(yu) 曉暉說,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數字經濟規模更大、占比更高,持續為(wei) 國民經濟穩增長保駕護航。

創新動力、數字產(chan) 業(ye) 、數字治理“三輪驅動”

從(cong) 數字經濟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來看,研究顯示,創新動力、數字產(chan) 業(ye) 、數字治理成為(wei) 數字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從(cong) 創新動力來看,根據指數,2022年,數字經濟創新動力指標值首超150,第四季度達到154.8,同比增長35.5%;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達到32.5萬(wan) 件,占全社會(hui) 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的四成以上。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加速提升,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不斷增強。”劉旭說,以5G領域為(wei) 例,截至2022年6月,中國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zhuan) 利中,企業(ye) 專(zhuan) 利權人占比約為(wei) 90%,遠超其他類型創新主體(ti) 。

日前在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上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也顯示,數字技術儲(chu) 備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國5G實現了技術、產(chan) 業(ye) 、網絡、應用的全麵領先,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等方麵取得重要進展。2022年我國市值排名前100的互聯網企業(ye) 總研發投入達3384億(yi) 元。

——從(cong) 數字產(chan) 業(ye) 來看,指數顯示,數字產(chan) 業(ye) 指標值四年翻番,2022年第四季度指標值達到261。2022年軟件業(ye) 收入首次躍上10萬(wan) 億(yi) 元台階;數據中心、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呈現亮點。

“數字產(chan) 業(ye) 化向強基礎、重創新、築優(you) 勢方向轉變,構築數字經濟發展基石。”餘(yu) 曉暉說,2022年我國數字產(chan) 業(ye) 增加值為(wei) 9.2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0.3%,占GDP比重為(wei) 7.6%,產(chan) 業(ye) 內(nei) 部結構持續優(you) 化。

——從(cong) 數字治理來看,“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等創新實踐不斷湧現。上述《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從(cong) 2012到2022年,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國際排名從(cong) 78位上升到43位,是上升最快的國家之一。

“2018年至2022年間,創新動力、數字產(chan) 業(ye) 、數字治理三項指標增長最快。”劉旭說,創新動力與(yu) 數字產(chan) 業(ye) 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當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導性動力;數字治理能力的提升,為(wei) 數字經濟可持續規範發展提供了基礎性保障。

數實融合發展潛力廣闊

值得一提的是,相關(guan) 研究顯示,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空間廣闊,是激發數字經濟增長潛力的重點領域。

根據中國信通院報告,產(chan) 業(ye) 數字化對數字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2022年,產(chan) 業(ye) 數字化規模為(wei) 41萬(wan) 億(yi) 元,同比名義(yi) 增長10.3%,占數字經濟比重為(wei) 81.7%。其中,第二產(chan) 業(ye) 數字經濟滲透率為(wei) 24%,與(yu) 第三產(chan) 業(ye) 滲透率增幅差距進一步縮小,形成服務業(ye) 和工業(ye) 數字化共同驅動發展的格局。

指數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數字融合指標值達到172.4,同比增長5.5%。生產(chan) 設備數字化率、數字化研發涉及工具普及率等指標穩定增長。“近年來數字融合指標穩中有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有巨大空間。”劉旭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記者獲悉,相關(guan) 部門將完善支持數字化轉型的政策舉(ju) 措,研究製定重點行業(ye) 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推動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創新賦能傳(chuan) 統行業(ye) 數字化發展,新模式新業(ye) 態將加速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裂變與(yu) 重構。”劉旭說,我國是產(chan) 業(ye) 門類齊全的製造業(ye) 大國,也擁有規模體(ti) 量巨大的服務業(ye) 場景,要重視先進適用技術的研發推廣,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廣泛賦能全行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數字貿易,滿足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量大麵廣的需要。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