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8-18 14:22:27 中國水運網

鄉(xiang) 村既是巨大的消費市場,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場,農(nong) 村流通是現代流通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8月14日,中央財辦等九部門聯合出台《關(guan) 於(yu) 推動農(nong) 村流通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旨在加快建設高效順暢的農(nong) 村現代流通體(ti) 係,推進農(nong) 村流通設施和業(ye) 態全麵融入現代流通體(ti) 係,促進農(nong) 村流通高質量發展。
處於(yu) 發展之中的農(nong) 村物流,再次迎來利好政策。
著力暢通兩(liang) 個(ge) “一公裏”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的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8.4%,增速快於(yu) 城鎮增速0.3個(ge) 百分點,消費潛力不斷釋放。
記者了解到,在日常消費中,農(nong) 戶想購買(mai) 生活產(chan) 品,一般有兩(liang) 條路徑,一個(ge) 是到鄰近的街道購買(mai) ,徒步需要20至30分鍾的時間;另一個(ge) 是網購,以武漢為(wei) 例,網購至農(nong) 村快遞點,需要3—4天時間,農(nong) 戶仍然需要自行去鄰近的街道快遞點取貨。
雖然目前農(nong) 村很多人口外出打工,日常居住相對較少,但由於(yu) 日常居住的農(nong) 戶都有一小片土地,基本可以滿足一年的食用需求,因此,蔬菜等產(chan) 品在集市上的售價(jia) 並不高,反而是對工業(ye) 品的需求較高。
中國社科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與(yu) 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認為(wei) ,就農(nong) 村而言,現代流通體(ti) 係是建立在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與(yu) 服務之上,麵向農(nong) 村高水平生活方式與(yu) 生產(chan) 交易的一種流通體(ti) 係,具有連接城鄉(xiang) 生產(chan) 和消費的功能。其中,促進工業(ye) 品下行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雙向暢通”是目前的主要發力點。
《意見》提出,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暢通兩(liang) 個(ge) “一公裏”。圍繞工業(ye) 品下鄉(xiang) “最後一公裏”和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裏”兩(liang) 個(ge) 突出問題,加快補齊農(nong) 村流通設施短板,強化節點、打通堵點、補上斷點。如:推動流通渠道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農(nong) 村郵政快遞、商貿、客運資源,深化郵快合作、快快合作、商快合作和客貨郵融合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構建鄉(xiang) 村末端物流線路共享係統,大力發展共同配送;實施供銷社縣域流通服務網絡提升行動,增強農(nong) 資、日用品下鄉(xiang) 和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一網多用、雙向流通”綜合服務功能;在確保安全前提下發展農(nong) 村客運車輛代運郵件快件,推廣農(nong) 村物流“貨運班線”和農(nong) 村客貨郵融合車型,等等。
同時,《意見》提出建設目標:到2025年,農(nong) 村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基本建成設施完善、集約共享、安全高效、雙向順暢的農(nong) 村現代商貿網絡、物流網絡、產(chan) 地冷鏈網絡,流通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新業(ye) 態新模式加快發展,農(nong) 村消費環境明顯改善。到2035年,建成雙向協同、高效順暢的農(nong) 村現代流通體(ti) 係,商貿、物流、交通、農(nong) 業(ye) 、供銷深度融合,農(nong) 村流通設施和業(ye) 態深度融入現代流通體(ti) 係,城鄉(xiang) 市場緊密銜接、商品和資源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工業(ye) 品“下行”和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形成良性循環。
補齊縣鄉(xiang) 村物流設施短板
為(wei) 進一步發揮縣域商業(ye) 對暢通城鄉(xiang) 經濟循環的促進作用,日前,商務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啟動縣域商業(ye) 三年行動,持續推動供應鏈、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務下沉以及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加快補齊農(nong) 村商業(ye) 設施、商品服務等短板弱項,重點在“四個(ge) 進一步”上下功夫,確保到2025年,建立起縣域統籌,以縣城為(wei) 中心、鄉(xiang) 鎮為(wei) 重點、村為(wei) 基礎的縣域商業(ye) 體(ti) 係,促進農(nong) 民增收和消費提質良性循環。
8月15日,商務部舉(ju) 行“實施縣域商業(ye) 三年行動,助力農(nong) 民增收和農(nong) 村消費”專(zhuan) 題新聞發布會(hui)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李剛介紹,2022年,全國建設改造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983個(ge) ,鄉(xiang) 鎮商貿中心、集貿市場3941個(ge) ,網點改造堅持“改設施、不改傳(chuan) 統”的原則,保持了鄉(xiang) 村的特色和底蘊;各地建設各類縣級物流和寄遞配送中心1500個(ge) ,鄉(xiang) 鎮快遞和郵件處理站點7600個(ge) ,95%的行政村實現快遞直達;新增農(nong) 產(chan) 品冷庫庫容1080萬(wan) 噸,產(chan) 銷對接活動幫助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760億(yi) 元,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銷銜接更加緊密;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車型銷售同比增長87%,家電以舊換新銷售額同比增長127.6%。
“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也看到,我國縣域商業(ye) 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消費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商品種類還不夠豐(feng) 富、物流配送成本偏高等,需要集中力量,再接再厲,推動解決(jue) 。”李剛說。
因此,《意見》明確提出,堅持集約高效、多站合一、資源共享,科學謀劃縣域交通物流設施布局,加快推進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節點建設。鼓勵各類流通經營主體(ti) 加強市場化合作,健全完善縣域公共配送中心,實現統一采購、倉(cang) 儲(chu) 、分揀、運輸、配送。因地製宜分類分級補齊鄉(xiang) 鎮物流場站短板,優(you) 化提升現有場站,不斷提高運營效能。突出抓好村級物流站點布局建設,逐步實現具備條件行政村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全麵覆蓋。發揮郵政普遍服務網絡在中西部邊遠地區的基礎支撐作用,滿足當地基本寄遞需求。科學布局建設化肥等重要農(nong) 資骨幹倉(cang) 儲(chu) 設施,推進重要節點和糧食主產(chan) 區農(nong) 資倉(cang) 儲(chu) 設施建設,完善縣鄉(xiang) 村三級農(nong) 資經營服務網絡。健全農(nong) 村糧食物流服務網絡。
發展農(nong) 村直播電商新業(ye) 態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農(nong) 村網民規模超過3億(yi) 人。越來越多的商品和服務通過電商進入農(nong) 村,農(nong) 民足不出戶就能買(mai) 到物美價(jia) 廉的商品。2014年至2022年,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從(cong) 1800億(yi) 元增長到2.17萬(wan) 億(yi) 元,擴大了11倍。
電商拉近了農(nong) 民與(yu) 市場的距離,讓農(nong) 村各類產(chan) 品賣得更遠、賣得更好。2022年,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達5313.8億(yi) 元,同比增長9.2%,比2014年增長了4倍多。同時,農(nong) 村電商吸引一批農(nong) 民工、大學生、退役軍(jun) 人返鄉(xiang) 創業(ye) ,截至2022年底,全國農(nong) 村網商(店)已達到1730.3萬(wan) 家。
《意見》提出,強化農(nong) 村流通數字賦能。加快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實施農(nong) 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數商興(xing) 農(nong) ”和“互聯網+”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工程,逐步“讓手機成為(wei) 新農(nong) 具、讓數據成為(wei) 新農(nong) 資、讓直播成為(wei) 新農(nong) 活”。規範發展農(nong) 村直播電商,打造一批縣域電商直播基地、“村播”學院,發展網訂店送、即時零售等線下和線上融合新業(ye) 態。推廣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直采、定製生產(chan) 等模式,發展農(nong) 副產(chan) 品直播電商。綜合運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改造升級農(nong) 村流通企業(ye) ,推動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定期舉(ju) 辦多種形式農(nong) 村直播電商大賽,提高農(nong) 村電商創業(ye) 技能。
《意見》還積極引導培育農(nong) 村流通龍頭企業(ye) 。鼓勵平台企業(ye) 創新商業(ye) 模式,積極建設麵向鄉(xiang) 村零售店的共享數字服務係統,助力鄉(xiang) 村傳(chuan) 統商店升級迭代。充分發揮供銷社係統作用,推進全係統集采集配、聯采聯銷,統籌開展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資、消費品跨區域流通業(ye) 務。推動有條件的農(nong) 資企業(ye) 向現代農(nong) 業(ye) 綜合服務商轉型。
為(wei) 了進一步讓快遞企業(ye) “觸角”深入農(nong) 村每個(ge) 角落,在用地保障方麵,《意見》鼓勵地方政府多渠道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用地問題,支持利用農(nong) 村閑置房屋、廢棄廠房或經營性建設用地等開展流通設施建設;在金融財稅政策方麵,各地不得幹預連鎖企業(ye) 依法登記和享受總分機構匯總納稅政策,引導流通企業(ye) 在業(ye) 務上以盈補虧(kui) 、在區域上以城補鄉(xiang) ,穩妥有序拓展農(nong) 村流通業(ye) 務。
此外,鼓勵商業(ye) 銀行等金融機構適當增加農(nong) 村流通領域信貸投放,積極開發適合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特點的金融產(chan) 品,支持金融租賃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依法依規向農(nong) 村商貿流通、冷鏈物流項目提供融資融物服務。與(yu) 此同時,推動農(nong) 村商貿、交通、物流領域基礎設施、裝載工具、票證單據、作業(ye) 規範等相互銜接和應用,推進標準互認和服務互補。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