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更優環境

發布時間:2023-03-16 14:51:56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中小企業(ye) 聯係千家萬(wan) 戶,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ye) 、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營造良好環境、加大支持力度,是促進中小企業(ye) 高質量發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近年來,我國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的體(ti) 製機製不斷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日益增強,公共服務體(ti) 係加快建設,中小企業(ye) 發展的信心和決(jue) 心更加堅定。

助企紓困政策效果逐步顯現

去年以來,國家層麵出台40多項支持中小企業(ye) 發展相關(guan) 政策,各地出台270多項相關(guan) 舉(ju) 措。今年年初,《助力中小微企業(ye) 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幹措施》印發,提出了兩(liang) 個(ge) 方麵15條具體(ti) 措施,進一步推動穩增長、穩預期。“在一係列政策支持下,廣大中小企業(ye) 迎難而上,呈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lan) 介紹,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中小企業(ye) 的數量、營業(ye) 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0.5%、5.2%和1.1%。

日前發布的《2022年度中小企業(ye) 發展環境評估報告》顯示,各地積極推動落實各項政策舉(ju) 措,著力解決(jue) 中小微企業(ye) 麵臨(lin) 的各項困難。

“我們(men) 通過企業(ye) 座談會(hui) 及問卷調查,了解中小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狀況及發展意願,逐項分析相關(guan) 助企紓困政策的知曉落實情況及企業(ye) 滿意度。”中國中小企業(ye) 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單立坡介紹,助企紓困政策宣傳(chuan) 普及和落地實施效果較好,約八成企業(ye) 表示知道有關(guan) 政策;養(yang) 老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費緩繳、住房公積金和醫保費緩繳等政策涉及麵最廣,近五成企業(ye) 獲益;企業(ye) 所得稅增值稅減免、地方“六稅兩(liang) 費”減免、增值稅留抵退稅等稅收政策含金量較高,近七成的企業(ye) 已經獲益;用水用電用氣“欠費不停供”、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等政策滿意度較高,已享受政策的企業(ye) 中約七成表示非常滿意或滿意。

單立坡告訴記者,調研中發現今年一些政策為(wei) 企業(ye) 降低了運營成本,很大程度上解決(jue) 了融資問題。企業(ye) 普遍希望能夠保持政策延續性,為(wei) 企業(ye) 創造更多休養(yang) 生息的空間和時間。

“我們(men) 經常說政策千萬(wan) 條、落實第一條。工信部將壓實各方麵責任,力爭(zheng) 該免的免到位、應減的減到位、能緩的緩到位,切實讓中小企業(ye) 享受政策紅利。”徐曉蘭(lan) 說。

促進形成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

在中國中小企業(ye) 發展促進中心政策研究處處長宋烜懿看來,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對於(yu) 中小企業(ye) 發展至關(guan) 重要。中小企業(ye) 在與(yu) 大企業(ye) 競爭(zheng) 過程中,仍處於(yu) 弱勢地位,存在機會(hui) 不對等現象。例如,在某項招投標中,即便雙方產(chan) 品質量相近,采購方也更青睞大企業(ye) 。

為(wei) 解決(jue) 這一困境,宋烜懿告訴記者,財政部於(yu) 2021年印發《政府采購需求管理辦法》,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也於(yu) 近期印發《助力中小微企業(ye) 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幹措施》,明確要求將政府采購工程麵向中小企業(ye) 的預留份額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策,延續到2023年底。

各地也積極出台細則,深圳市深化政府製度改革,通過推進電子化招投標、規範保證金管理等,確保中小微企業(ye) 公平享受政策紅利。“還有的地方要求一定金額以下訂單盡量交給中小企業(ye) 做,並給予適當優(you) 惠。但政府采購行為(wei) 仍要符合市場規律,中小企業(ye) 要想獲得更多訂單需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宋烜懿認為(wei) ,大多數中小企業(ye) 自身創新能力有限,應尋找外部創新資源,加強產(chan) 學研協作,既能節約研發成本,又能在關(guan) 鍵技術環節取得突破。多地經驗值得借鑒:重慶圍繞重點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技術需求,依托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研究院和“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發展基金,構建“總院+分院”“母基金+子基金”的中小企業(ye) 育成體(ti) 係;合肥積極引進國內(nei) 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資源,共建高水平協同創新平台。

影響中小企業(ye) 創新另一關(guan) 鍵因素便是人才。“我們(men) 在調研中發現,不少中小企業(ye) 反映引進高端人才難,留住更難。個(ge) 中原因較為(wei) 複雜,人才落戶、子女教育、薪酬、職業(ye) 前景等導致人才難以流入中小企業(ye) 。”宋烜懿建議,各地政府應加強引導,積極出台相關(guan) 政策解決(jue) 人才瓶頸。例如,杭州市出台“人才生態37條”,圍繞高峰人才引育、體(ti) 製機製改革等方麵,提出四大工程和七大計劃;南寧市建立全國首個(ge) “智慧人才”一體(ti) 化服務平台,實現跨部門數據共享、業(ye) 務協同,實現流程自轉人才“一次不用跑”;天津市深化民營企業(ye) 職稱評審“直通車”機製,針對上市培育重點企業(ye) 推出“科創企業(ye) 評職稱”專(zhuan) 項服務,有效提升企業(ye) 創新實力。

幫扶政策落地還需做好服務

據統計,僅(jin) 在2022年,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及各相關(guan) 部門就出台了40多份文件,從(cong) 融資、財稅、創新等方麵支持中小企業(ye) 發展。政策工具已經非常充足,但如何讓政策管用、好用,關(guan) 鍵在於(yu) 做好後續服務。工信部明確提出,要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中小企業(ye) 服務體(ti) 係,打造“一起益企”、服務月等服務品牌。

“經過多年發展,已建成1700多家各類中小企業(ye) 服務中心和促進中心,並形成其為(wei) 骨幹,以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示範平台、雙創示範基地為(wei) 重要支撐的中小企業(ye) 服務體(ti) 係。”單立坡說。

在浙江,企業(ye) 碼平台定期梳理企業(ye) 訴求及反映問題,形成訴求快速提交、後台及時處理、部門限時答複等在線工作機製。“我們(men) 根據企業(ye) 提出的問題線索,聯合開展萬(wan) 名幹部助萬(wan) 企精準服務活動,助企服務‘一對一’幫扶。2022年累計受理企業(ye) 訴求96602件,答複辦結率97%。”浙江省中小企業(ye) 服務中心主任唐輝介紹。

“部分地區在優(you) 化中小企業(ye) 發展環境方麵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包括企業(ye) 成本負擔依然較重,政務服務能力水平需進一步提升,知識產(chan) 權運用及保護能力偏弱,數字化轉型支持政策和服務效果有待增強等。”單立坡認為(wei) ,推動中小企業(ye) 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有高質量的服務,應緊跟企業(ye) 更高層次需求,打造更加專(zhuan) 業(ye) 化、精細化服務產(chan) 品。

“要加快研製進一步健全中小微企業(ye) 服務體(ti) 係的指導意見,通過以政府指導的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中心、示範平台、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等服務機構提供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機構提供專(zhuan) 業(ye) 服務,強化協同鏈條,不斷提升服務的能力,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徐曉蘭(lan) 說。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