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代表委員聚焦“數字經濟”:風口之上如何提檔升級?

發布時間:2023-03-13 09:52:58 中國新聞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築國家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有力支撐。發展數字經濟,正是其中的關(guan) 鍵一環。風口之上如何提檔升級?此間舉(ju) 行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多位代表委員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激發數字經濟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實體(ti) 經濟的賦能。

絲(si) 綢紡織產(chan) 業(ye) 肩負著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發展的雙重使命。隨著綠色轉型、數智賦能、品牌塑造等發展共識深入人心,深耕該行業(ye) 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萬(wan) 事利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屠紅燕深知是挑戰,更是機遇。

在她看來,傳(chuan) 統絲(si) 綢紡織行業(ye) 想要高質量發展,就要插上數字化翅膀。目前,乘著數字化改革浪潮,浙江傳(chuan) 統絲(si) 綢在生產(chan) 、設計、營銷等領域實現了數字化的全麵賦能,加快了產(chan) 業(ye) 升級速度,通過對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核心產(chan) 業(ye) 鏈條上的綜合應用,可實現消費者多種多樣的個(ge) 性需求。此外,浙江絲(si) 綢的數字化“一件生產(chan) ”也顛覆行業(ye) 想象,最快30分鍾完成生產(chan) ,且全程綠色低碳。

“數字賦能實體(ti) 經濟的成效有目共睹,但絲(si) 綢紡織產(chan) 業(ye) 多為(wei) 傳(chuan) 統中小企業(ye) ,對於(yu) 數字化改造‘心有餘(yu) 而力不足’,普遍存在‘不會(hui) 轉,不敢轉,不能轉’的問題。”屠紅燕說:“浙江是全國最大的絲(si) 綢生產(chan) 出口基地,全國絲(si) 綢行業(ye) 十大企業(ye) 中,有五家在浙江。作為(wei) 數字經濟大省,浙江如何解決(jue) 好傳(chuan) 統絲(si) 綢數字化轉型問題,對全國絲(si) 綢乃至全國紡織行業(ye) 都有極其重要的示範意義(yi) 。”

屠紅燕建議,相關(guan) 部門認真梳理總結數智場景在行業(ye) 的創新實踐與(yu) 應用,並形成具有數字化特征的標準技術成果,快速在全行業(ye) 推廣。鑒於(yu) 絲(si) 綢紡織企業(ye) 多為(wei) 中小企業(ye) ,“不會(hui) 轉,不敢轉,不能轉”情況突出,可考慮搭建一個(ge) 直接麵向絲(si) 綢紡織產(chan) 業(ye) 的數字化升級公共服務平台,以及可落地中小企業(ye) 的數字化應用場景,真正讓數字化賦能實體(ti) 經濟。

以數字經濟賦能實體(ti) 經濟,離不開頂層設計和法治環境。

從(cong) 製造業(ye) 起家,到發展服務生產(chan) 製造的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全國人大代表、傳(chuan) 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一直堅守實體(ti) 經濟。

“當前,製造業(ye) 麵對轉型升級的挑戰,追求供應鏈物流各環節降本增效、數字化運營升級以及優(you) 質服務保障的訴求日益強烈。然而,公路物流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程度仍然較低,據調查,公路物流園區的數字化投入占實際投資總額的平均值僅(jin) 為(wei) 9.2%。盡管有64.4%的物流園區搭建了物流信息平台,但缺少統一標準和規範,難以發揮數據集成共享的效用,存在平台建而不聯、聯而不通的情況。”徐冠巨說。

公路城市物流中心是城市重要物流基礎設施,其數字化改造可以充分提升物流運行效率與(yu) 質量,促進供應鏈效能提升。對此,徐冠巨認為(wei)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是暢通國內(nei) 國際經濟循環的關(guan) 鍵。

他建議,設立公路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重大專(zhuan) 項支持;盡快出台公路物流基礎設施數字化標準,包括數字化園區頂層設計、行業(ye) 標準及數據標準,從(cong) 頂層設計引導數字化升級,並在重點項目建設中評選一批標杆示範項目進行推廣。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長興(xing) 縣煤山鎮新川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張天任則提交了關(guan) 於(yu) 製定《數字經濟促進法》的議案。

“整體(ti) 來看,中國實體(ti) 經濟和製造業(ye) 仍處於(yu) 低端產(chan) 能過剩和高端供給不足的階段,產(chan) 業(ye) 結構亟待優(you) 化升級。製定《數字經濟促進法》,可以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發展等各方麵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和製度措施上升為(wei) 國家立法,為(wei) 推動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和依據。”張天任表示。

張天任建議,應充分吸收地方立法實踐和學術研究成果,借鑒域外立法經驗,建議盡快啟動立法程序,力爭(zheng) 用3到5年的時間,形成以《數字經濟促進法》為(wei) 核心,以《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等為(wei) 支撐,部門規章和地方條例為(wei) 補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經濟立法體(ti) 係,主要內(nei) 容應包括數字技術創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治理和服務數字化、數據利用和保護、保障和監督、國際合作與(yu) 資源共享、法律責任等方麵。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