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數字經濟的曆史演進與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3-02-22 10:29:53 光明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要求“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規律,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作為(wei) 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wei) 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zheng) 格局的關(guan) 鍵力量。在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曆史進程中,把握數字經濟的曆史演進與(yu) 發展趨勢至關(guan) 重要。數字經濟的發展始於(yu) 數字技術的發明創新,技術進步推動了數據要素的普及應用,數據要素的全麵深入普及應用帶來了要素市場的成長成熟,隨著市場體(ti) 係的不斷完善,與(yu) 數字經濟相關(guan) 的一係列製度體(ti) 係不斷建立健全,促進並最終實現了數字經濟與(yu) 數字社會(hui) 的高度融合。

1.數字技術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數字經濟源於(yu) 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早期的技術化階段,數字經濟發展高度依賴數字技術。隨著計算機的發明和普及,信息化經曆了兩(liang) 個(ge) 高速發展的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個(ge) 人計算機的大規模普及應用,人類迎來以單機應用為(wei) 主要特征的第一次大規模數字化;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互聯網的大規模商用,以聯網應用為(wei) 主要特征的網絡化帶來第二次數字化浪潮。

數字經濟的發展主要得益於(yu) 計算機和互聯網這兩(liang) 項關(guan) 鍵技術。這兩(liang) 項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對經濟社會(hui) 產(chan) 生了三方麵的影響: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以計算機為(wei) 代表的信息處理技術的出現、算力的發展和應用,方便了數據的收集、存儲(chu) 、加工和處理;二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技術的興(xing) 起深刻影響了人類生產(chan) 生活,促進了數據的海量生產(chan) 、交換和流動,移動互聯網快速普及,推動全球數據爆發增長、海量集聚;三是近年來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複合應用,產(chan) 生了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數字技術逐漸成為(wei) 通用技術,為(wei) 數據要素化轉化和應用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術支撐。比如,基於(yu) 大數據采集、存儲(chu) 、處理和呈現等技術,實現了海量數據的實時與(yu) 近實時處理。

數據成為(wei) 生產(chan) 要素進入經濟係統也得益於(yu) 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通信技術推動了電子商務、社交媒體(ti) 、即時通信等新經濟模式的發展。數字技術被實體(ti) 產(chan) 業(ye) 廣泛應用,技術從(cong) 助力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輔助工具向引領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重要生產(chan) 要素轉變。作為(wei) 一種獨立的生產(chan) 要素,數據逐步融入實體(ti) 經濟,促進產(chan) 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進而催生出一種新的經濟範式——數字經濟。依托數字技術,長期積累和儲(chu) 備的數據資源得以轉化和應用,從(cong) 而為(wei) 數字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數據的采集、存儲(chu) 、加工、流通、分析與(yu) 應用快速發展。例如,區塊鏈技術推動數據要素實現跨部門安全共享,隱私保護計算技術在充分保護數據和隱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使用可控可計量”,大數據技術極大地擴展了數據分析處理的應用空間。數字技術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和企業(ye) 能夠接觸和使用大數據。當數字技術融入生產(chan) 、流通和消費環節成為(wei) 基本的管理工具時,越來越多的企業(ye) 開始從(cong) 管理者主導的經驗型決(jue) 策轉向高度依賴數據分析結果的科學決(jue) 策模式,即“數據驅動型決(jue) 策”。

在數據要素化階段,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共同驅動數字經濟發展,數據要素成為(wei) 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隨著數字平台的發展,數據可以自動化、模式化、持續不斷地實時在線獲取,實現數據流動自動化,而且數據複製和傳(chuan) 遞的邊際成本幾乎為(wei) 零。數據規模越大、種類越豐(feng) 富,產(chan) 生的信息和知識就越多,呈現規模報酬遞增的特點。數據要素不僅(jin) 推動傳(chuan) 統生產(chan) 要素革命性聚變與(yu) 裂變進而產(chan) 生倍增效應,而且提高了傳(chuan) 統要素的配置效率,驅動經濟加快創新發展。因此,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數據要素具備了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的典型特征,最終,數據要素成為(wei) 數字經濟繁榮的核心引擎。

隨著我國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以及大數據產(chan) 業(ye) 的不斷發展壯大,數據作為(wei) 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的屬性不斷凸顯。數據要素作為(wei) 核心引擎推動數字經濟深化發展,是做強做優(you) 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必然選擇。

3.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guan) 鍵機製

數據成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的關(guan) 鍵生產(chan) 要素,必須依賴市場機製。在市場機製的作用下,市場主體(ti) 能夠探索更靈活的數據交易模式,提升數據交易流通的效率。不斷完善相關(guan) 市場機製,有助於(yu) 發揮數據要素的疊加倍增效應、激發數據要素的價(jia) 值潛力。

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經過了兩(liang) 個(ge) 階段。2014年—2020年,我國大數據交易處於(yu) 起步階段。在此期間,數據交易主要以單純的原始數據“粗加工”交易為(wei) 主,數據成交率和成交額不高,難以滿足社會(hui) 的有效需求。數據交易過程中缺乏全國統一的規範體(ti) 係,無法有效破解數據定價(jia) 、數據確權等難題。2020年4月,中央明確將數據列為(wei) 生產(chan) 要素,部署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標誌著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進入全麵突破階段。之後,一方麵國家和各地方政府陸續出台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相關(guan) 的政策文件,致力於(yu) 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厘清數據要素市場主體(ti) 之間的關(guan) 係、平衡數據有序流動與(yu) 數據安全之間的關(guan) 係;另一方麵在政府牽頭下,上海、深圳、北京、湖南等多地加快布局數據交易所,聚焦解決(jue) 確權難、定價(jia) 難、互信難、入場難、監管難等共性問題。

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必須建立多層次數據要素市場,既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jue) 定性作用,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出台相關(guan) 政策,鼓勵和支持多層次數據要素市場建設;重組原有的數據交易所,吸收大型互聯網公司、大型IT廠商、垂直數據服務商、金融機構等主體(ti) 參與(yu) ,建設區域性數據市場;形成全國性市場與(yu) 區域性市場、一級市場與(yu) 二級市場、綜合市場與(yu) 專(zhuan) 業(ye) 市場共同發展的多層次數據要素市場體(ti) 係。

4.數據要素製度體(ti) 係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數據要素製度體(ti) 係是統籌數據要素收集、流通、交易與(yu) 應用的一係列相互關(guan) 聯、相互協調的製度安排,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基礎類製度,包括數據采集製度、數據產(chan) 權製度、收益分配製度等;二是發展類製度,包括技術標準、政府數據開放共享製度、流通交易規則、數據跨境流動規則、數據綜合利用規則等;三是治理類製度,包括數據倫(lun) 理、數據隱私保護、個(ge) 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等。

製度創新是激發市場活力、拓展創新空間的關(guan) 鍵保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權利保護、跨境傳(chuan) 輸管理、交易流通、開放共享、安全認證等基礎製度和標準規範,深入開展數據資源調查,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這標誌著我國全麵啟動數據要素製度化工作。保護數據安全和隱私、平衡保護與(yu) 利用的關(guan) 係成為(wei) 推動數據要素應用的核心問題和要素製度化的重點。我國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和個(ge) 人信息保護,積極開展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ge) 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guan) 立法和標準製定,構築起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安全、個(ge) 人信息權益保護的安全防護網。

全球數字治理體(ti) 係是數字空間構建中融合數字技術與(yu) 多元主體(ti) 參與(yu) 的開放多元的新型治理模式、機製和規則。當前,全球數字治理體(ti) 係的構建麵臨(lin) 諸多挑戰。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hui) 議發布的《2021年數字經濟報告》稱,數據驅動的數字經濟表現出極大不平衡,呼籲采取新的全球數字治理框架,以應對全球數字治理的挑戰。全球數字治理體(ti) 係尚處於(yu) 探索期,由於(yu) 各國數字治理關(guan) 注的重點不同、發展程度有別,未來全球數字治理體(ti) 係將呈現差異化、多元化、層次化、多機製共存的格局。

5.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致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的賀信中提出,“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數字文明是基於(yu) 數字技術、以高科技為(wei) 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態,如何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共同擔起為(wei) 人類謀進步的曆史責任,是人類社會(hui) 共同麵對的時代命題。

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需要推進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構建數字命運共同體(ti) 。作為(wei) 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zheng) 格局的重要力量,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建立公平、透明、開放和包容的新型世界經濟秩序,共同化解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中可能麵臨(lin) 的製度、規則、安全等多重風險。麵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合作共贏、和衷共濟才是人類文明的最終出路,封閉排他、對立分裂隻會(hui) 走進死胡同。中國正在積極推進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合作,在充分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的基礎上,有能力成為(wei) 全球數字文明的最大推動者,為(wei)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中國力量。

(作者:李 濤,係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歐陽日輝,係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均係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