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18 09:46:23 中國青年報

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麵實現“村村通寬帶”,打通了廣大農(nong) 村接入數字經濟時代的“信息大動脈”。而最新的數據是,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建成開通5G基站196.8萬(wan) 個(ge) ,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和96%的鄉(xiang) 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
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張瑞安最近把支教團兩(liang) 個(ge) 多月前對一個(ge) 村莊的觀察,寫(xie) 成了總結材料,這個(ge) 他去過三回的偏遠村落,今年有了快遞點。
2019年暑假,張瑞安頭一回隨學院支教團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xiang) 合寨村小學時,手機幾乎接收不到信號,為(wei) 了一個(ge) 驗證碼,他要跑到1.6公裏外的大路上去等。到去年再來時,張瑞安的手機不僅(jin) 信號滿格,還可以用小程序下單買(mai) 菜。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全麵實現“村村通寬帶”,打通了廣大農(nong) 村接入數字經濟時代的“信息大動脈”。而最新的數據是,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建成開通5G基站196.8萬(wan) 個(ge) ,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和96%的鄉(xiang) 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
隨著近年來通信設施的改善,網絡撐起了中國縣域數字經濟發展的起點。在《數字鄉(xiang) 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中,著力發展鄉(xiang) 村數字經濟等內(nei) 容位列其中,鄉(xiang) 村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提升工程、智慧農(nong) 業(ye) 建設工程、農(nong) 村電商優(you) 化升級工程等七大工程成為(wei) 重要抓手。
可以說,縣域數字經濟的培育之路還很漫長。而與(yu) 此同時,一大批高校教師和學生走入鄉(xiang) 村,在田間地頭出謀劃策。在這些支教學生、幫扶老師的調研與(yu) 觀察中,中國鄉(xiang) 村積極求變、縣域數字經濟謀發展的路徑正一點點清晰。
快遞進村
“有了好的基礎設施,就能解決(jue) 一部分問題,而鄉(xiang) 村在數字能力建設方麵主要靠借力,靠搭建一些農(nong) 業(ye) 大數據采集與(yu) 應用平台,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yu) 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張平文曾帶領團隊提出數字生態指數,將數字基礎、數字能力和數字應用作為(wei) 3個(ge) 一級指標。在他看來,數字基礎是數字生態的根基,包括基礎設施、數據資源和政策環境。而快遞進村、電商進村正是具備數字基礎的表現,“快遞進村後,至少有助於(yu) 一些農(nong) 村解決(jue) 假冒偽(wei) 劣商品問題。”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快遞進村”比例提升近30個(ge) 百分點,江浙滬等地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2021全國縣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信息化發展水平評價(jia) 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縣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信息化發展總體(ti) 水平達37.9%,電商服務站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8.9%。但同時,2020年全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信息化水平為(wei) 22.5%,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化水平為(wei) 22.1%,縣域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占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總額的13.8%。
相比於(yu) 工業(ye) 與(yu) 服務業(ye) ,我國農(nong) 業(ye) 數字化滲透率較低。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shu) 》顯示,2020年,農(nong) 業(ye) 、工業(ye) 、服務業(ye) 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wei) 8.9%、21.0%和40.7%。
從(cong) 稅收角度對數字經濟百強城市的區位發展進行綜合分析的中國稅務學會(hui) 理事、北京大數據協會(hui) 財稅大數據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焦瑞進,最近把分析結果寫(xie) 進了《中國數字經濟稅收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shu) 。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縣域經濟要充分利用大城市或都市圈的發達經濟基礎及交通、物流服務設施,發展有特色的縣域經濟。而解決(jue) 農(nong) 業(ye) 數字化發展,包含兩(liang) 方麵內(nei) 容,一是通過電商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問題;二是以數字化手段智能控製生產(chan) 方式。“第二個(ge) 方麵比第一個(ge) 方麵更重要,而且投入更大,更難以實現。”
張瑞安和支教團成員就曾在訪談當地村支書(shu) 蘭(lan) 鋒時得知發展數字化的“難度”。“村裏也想發展電商,通過直播帶貨增收,但問題是‘貨’定在哪一個(ge) 方向還不確定,還不知道要帶什麽(me) 貨。”蘭(lan) 鋒告訴支教團成員,2009年時村裏就注冊(ce) 了相關(guan) 商標,但一直缺乏獨具特色的本土產(chan) 品。
事實上,在張瑞安的三段支教記憶裏,不是沒有遊客到訪合寨村,這個(ge) 村子有其吸引人的地方——1980年成立村民委員會(hui) ,因其保存了相對最完整的記錄原件,被稱為(wei) “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有多年曆史的村規民約,到現在都在發揮作用。“村裏過農(nong) 曆三月三歌圩節的收支情況就公布在村裏的牆上。”張瑞安說。
但其他特色景點的缺乏沒能讓遊客停留。用蘭(lan) 鋒的話來說,遊客往往看完大樟樹、“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紀念館”就離開。
產(chan) 業(ye) 留人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沒能發展起來的背後是人才的流失。今年支教期間,張瑞安還碰到了一個(ge) 4年前“教”過的學生。“如今她已經升入高中,走出屏南鄉(xiang) 上學,未來可能會(hui) 像父輩一樣到更遠的地方工作。”在張瑞安的印象裏,很少在村裏看到年輕人,支教團在此駐足的8月,正是水稻種下第二茬的時候,“插秧的也基本是村裏的老人”。
蘭(lan) 鋒和支教團成員分析過村裏發展現代化農(nong) 業(ye) 的“可能”——合寨村的土地不平整,成片規模化比較困難,加上人均土地麵積少,發展現代化農(nong) 業(ye) 後剩餘(yu) 的勞動人口如何安排也是一大難題。“農(nong) 業(ye) 轉型如果能得到群眾(zhong) 支持肯定能更快開展,但目前沒有一個(ge) 穩定的保障,風險較大。”
這也符合張平文的觀察,要調動農(nong) 民的積極性,就得讓他們(men) 看到實實在在的利好和保障,“光調動農(nong) 民積極性還不夠,還得吸引人才、吸引能人回村”。
張平文所在的北京大學就在去年派了10位專(zhuan) 家學者,到定點幫扶的雲(yun) 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擔任“名譽村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馬化祥就是其中之一。
實際上,從(cong) 2016年與(yu) 彌渡縣德苴鄉(xiang) 定點結對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上百名師生就參與(yu) 並見證了當地基礎設施完善、產(chan) 業(ye) 升級的過程。當地的德苴花魚洞提水工程就得益於(yu) 幫扶學院的協調籌資,解決(jue) 了德苴鄉(xiang) 近1萬(wan) 村民和2萬(wan) 畝(mu) 耕地的生活生產(chan) 用水問題。彭家莊水庫等水利項目更是解決(jue) 了全縣飲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今年7月,由馬化祥指導、十多名研究生同學組成的雲(yun) 南彌渡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踐團還帶回了關(guan) 於(yu) 當地現代農(nong) 業(ye) 、文旅產(chan) 業(ye) 等發展狀況的一手調研報告。在走訪了彌渡縣規模最大的三家農(nong) 業(ye) 企業(ye) 後,實踐團成員發現,當地的光照、氣候條件等環境優(you) 勢在企業(ye) 選址時發揮了很大作用,而政府部門在土地流轉等方麵的支持也使得企業(ye) 少了很多後顧之憂。
張平文就對彌渡縣寅街鎮永豐(feng) 村某公司種植的櫻桃小番茄印象深刻,在引入智能種植係統後,該品種的番茄植株能得到精準的營養(yang) 供給,以實現品質可控,從(cong) 而在產(chan) 量、價(jia) 格上非常可觀。“高價(jia) 值密度的農(nong) 產(chan) 品更適合運用數字化手段管理,因為(wei) 在生產(chan) 、銷售等環節都能產(chan) 生效益。”該企業(ye) 開創的檸黃蜜茄、葡萄番茄、串收番茄等新品種,產(chan) 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畝(mu) 產(chan) 價(jia) 值40多萬(wan) 元。
焦瑞進也分析說,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數字化,不僅(jin) 僅(jin) 是提升效能,還有安全、質量、品種研發等方方麵麵的內(nei) 容,要通過重組現代生產(chan) 組織方式,“聚少成多,積小作大,分擔成本,整體(ti) 受益”。
今年發布的《縣域數字鄉(xiang) 村指數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縣域鄉(xiang) 村經濟數字化整體(ti) 水平較低,且呈現明顯的東(dong) 西部差異。鄉(xiang) 村數字經濟的發展主要體(ti) 現在數字化生產(chan) 指數、數字化供應鏈指數、數字化營銷指數方麵。相較於(yu) 2019年,2020年數字化生產(chan) 指數增長120%,數字化供應鏈指數增長5.7%,數字化營銷指數增長12.3%。
無論是缺人才、缺產(chan) 業(ye) 的合寨村,還是已在數字化生產(chan) 之路上探索的彌渡縣,縣域經濟裏的具體(ti) 實踐讓高校師生們(men) 注目。在定點幫扶的路上,“名譽村長”的名單仍在擴大,幫扶教師們(men) 還將出主意、想辦法、做實事。
如今,張瑞安仍想堅持參加學院每年暑假舉(ju) 行的支教團實踐項目,他想繼續觀察合寨村的發展,發現更多當地的新變化,也希望能在促進“校村合作”產(chan) 業(ye) 項目上盡自己的一份力。但最讓他開心的還是,村裏孩子給他發的消息陸續多了,都在喊他快點再來村裏上課。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