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0-14 09:12:50 中國交通新聞網

中國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和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所聯合推出的《智慧物流助力可持續交通發展》研究報告近期即將發布。本研究受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委托,是中國交通運輸部與(yu) 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安全部(簡稱德國環保部)共同合作開展的“中德低碳交通合作項目”框架下的聯合研究項目。中德低碳交通合作項目受德國環保部的國際氣候倡議框架(IKI)資助,由GIZ負責實施,中方合作夥(huo) 伴為(wei) 交通運輸部。該研究作為(wei) 智能物流領域內(nei) 第一個(ge) 中德鏡像研究項目,分析了中德兩(liang) 國智慧物流的定義(yi) 邊界、發展曆程以及政府舉(ju) 措和企業(ye) 實踐方麵的異同,為(wei) 交通運輸降本增效與(yu) 綠色發展、推動全球可持續交通交流互鑒提供範本。
聚焦節能減排促進交通綠色低碳發展
技術革新與(yu) 數字化發展為(wei) 交通運輸行業(ye) 尤其是物流運輸領域高效、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潛力。放眼全球,通過政府主導推動行業(ye) 製定可持續發展路線圖和高效解決(jue) 方案愈發重要。立足中歐,環境主題也成為(wei) 關(guan) 注焦點,節能減排在政策製定中分量不斷加碼。近年來,德國持續推進交通低碳可持續發展,今年以來,中國提出“雙碳”目標,節能減排成為(wei) 中德兩(liang) 國物流行業(ye) 發展的應有之義(yi) 與(yu) 共同訴求。
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中德兩(liang) 國是可持續交通發展的參與(yu) 者、建設者和受益者,中德在可持續交通領域的合作對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重大意義(yi) 和重要作用。兩(liang) 國政府曾在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等多個(ge) 可持續發展議題上開展對話。早在2010年,中德雙方就交通節能減排特別是綠色低碳物流領域的管理經驗進行了合作交流。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勁泉介紹,中德兩(liang) 國在物流領域的深入合作與(yu) 經驗分享具有世界範圍內(nei) 的廣泛影響力。以《智慧物流助力可持續交通發展》為(wei) 依托,中德研究人員達成了一個(ge) 共識,即推動先進技術在智慧物流領域的廣泛應用,對促進可持續交通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GIZ可持續轉型項目領域負責人Markus D.Delfs表示,中德低碳交通項目自2015年開展以來,通過政策對話、交流研討與(yu) 專(zhuan) 業(ye) 研究等方式,致力於(yu) 推動中國交通的低碳、可持續發展,並在中國交通運輸部和德國環保部的通力合作下,取得了一係列的合作成果。在全球碳中和發展的大背景下,GIZ將繼續與(yu) 合作夥(huo) 伴緊密協作,支持中國交通領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數字化驅動政企研多主體(ti) 共同發力
智慧物流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政府、企業(ye) 、研究機構與(yu) 協會(hui) 都是重要的角色。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物流政策研究團隊負責人介紹,中德兩(liang) 國政府在推動智慧物流發展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均製定了中長期規劃和戰略。中國交通運輸部、發展改革委員會(hui) 、商務部等在推動智慧物流發展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德國,聯邦運輸和數字基礎設施部、聯邦經濟和能源部以及環保部等也陸續出台了一係列政策,積極推動德國物流的智慧化、低碳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政府十分重視交通基礎設施對智慧物流的支撐作用。目前,中國高速鐵路運營裏程、高速公路運營裏程、萬(wan) 噸級及以上沿海港口泊位居世界第一。在基礎設施支撐下,2020年,中國全社會(hui) 完成營業(ye) 性貨運量463.4億(yi) 噸。
在企業(ye) 實踐層麵,中德兩(liang) 國在發展路徑上各具特色,中德兩(liang) 國物流企業(ye) 服務自動化、運營數字化及智能決(jue) 策化方麵的能力不斷提升。
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以菜鳥、京東(dong) 、順豐(feng) 為(wei) 代表的智慧物流領軍(jun) 企業(ye) ,注重通過平台統籌物流數據,著力大數據處理,並積極推動整個(ge) 供應鏈的完整數據和資源整合,為(wei) 客戶提供個(ge) 性化解決(jue) 方案。
德國近年來也在持續鼓勵技術創新推動物流行業(ye) 的綠色發展。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在2020年推出“智慧工廠”項目,加大射頻識別等技術在物流業(ye) 務的應用。寶馬製定建設自主運輸係統和物流機器人的全網絡化生產(chan) 戰略。
在政府藍圖繪製與(yu) 企業(ye) 等多主體(ti) 的創新實踐下,未來中德智慧物流業(ye) 呈現了不一樣的發展路徑。
研究報告提出,預計中國在未來5至10年,物流數字化將大幅提升,綠色包裝、綠色運輸、綠色倉(cang) 儲(chu) 將加快推廣應用。更多中國標準將融入國際並被廣泛應用,因此加強物流領域的國際合作是智慧物流發展應有之義(yi) 。
德方預測,未來幾年,德國將更多關(guan) 注低碳技術探索,挖掘包括自動駕駛、無人機運輸、互聯網貨運等方麵的技術潛力。
借鑒有益經驗,智慧物流未來又該如何落地落實落細,研究報告在加強全球智慧物流經驗分享、智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專(zhuan) 業(ye) 人才培育等方麵提出建議。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