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增長勢頭足 高技術製造業獲投資“熱捧”

發布時間:2021-08-13 14:47:46 經濟參考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增長勢頭足 高技術製造業(ye) 獲投資“熱捧”

各地重點項目“加速跑” 多渠道資金保障進一步完善

當前保持快速增長的高技術製造業(ye) 將獲更多支持。近期地方密集披露的經濟發展“半年報”顯示,多地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實現兩(liang) 位數高增長,彰顯製造業(ye) 後勁十足。《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日前上海、重慶、天津、浙江、廣東(dong) 等地密集出爐“十四五”時期製造業(ye) 發展相關(guan) 規劃,明確未來五年高技術製造業(ye) 增長目標與(yu) 發展路徑,並圍繞電子及通信設備、醫藥製造、高端裝備等領域謀劃和儲(chu) 備重點投資項目,完善財政、金融、社會(hui) 資本等資金保障,以加快培育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帶動地方產(chan) 業(ye) 鏈向中高端邁進。

高技術製造業(ye) 增長勢頭足

近期地方密集披露的上半年經濟社會(hui) 運行情況,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發展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積極態勢。

在北京,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同比增長38.6%。小米智能工廠二期84天落地開工,經開區國家信創園一期開工、落地企業(ye) 100家,萬(wan) 泰創新藥物生產(chan) 基地、福田戴姆勒高端重卡、燕東(dong) 微電子8英寸集成電路等一批高精尖項目加速推進。此外,湖北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51.7%,增速高於(yu) 規模以上工業(ye) 16.8個(ge) 百分點,山東(dong) 省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增長24.0%,重慶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同比增長27.1%……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增長29.7%。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ye) 投資增長56.4%,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ye) 投資增長47.5%,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ye) 投資增長29.9%。

高技術製造業(ye) 何以實現高投資、高增長?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規劃研究所工業(ye) 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樊蒙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一方麵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ye) 利潤同比增長62.0%,兩(liang) 年平均增長36.2%,高技術製造業(ye) 盈利水平向好,極大提升了相關(guan) 企業(ye) 投資能力。另一方麵,消費升級擴大高技術製造業(ye) 發展空間,醫療保健、電子設備等領域消費品質持續提升,帶動了高技術製造業(ye) 需求不斷擴張,相關(guan) 領域投資水平維持在高位。此外,5G、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帶動高技術製造業(ye) 需求持續提升,企業(ye) 加快投資擴產(chan) 。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認為(wei) ,今年財政在落實好小微企業(ye) 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以及對製造業(ye) 和科技創新的稅收減免和抵扣力度,調動了民間投資和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的積極性。

重點項目投資密集開展

下一步,高技術製造業(ye) 發展將持續加力。近期多地密集出爐“十四五”時期製造業(ye) 發展相關(guan) 規劃,明確提出未來五年高技術製造業(ye) 發展目標。

8月9日,廣東(dong) 正式發布《廣東(dong) 省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3%。天津提出,到2025年高技術產(chan) 業(ye) (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達到30%以上。此外,重慶、上海、浙江等地也製定了相關(guan) 目標計劃。

相關(guan) 項目投資也在全國範圍內(nei) 如火如荼地展開。7月26日,西安2021年三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63個(ge) 項目總投資629.4億(yi) 元,涵蓋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精密製造等多個(ge) 方麵。近日,雲(yun) 南滇中新區舉(ju) 行2021年上半年項目集中開工儀(yi) 式,先導(昆明)新材料科技產(chan) 業(ye) 園、滇中新區先進計算中心等10個(ge) 產(chan) 業(ye) 類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75.6億(yi) 元,涉及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chan) 業(ye) 。北京日前啟動2021年首次項目公開推介,麵向民營資本公開推介111個(ge) 項目,覆蓋高技術製造業(ye) 、信息服務業(ye) 等領域,總投資達1334億(yi) 元,其中擬引入民間資本576.8億(yi) 元。

麵向未來五年,多地也在搶抓機遇加強項目儲(chu) 備,並進一步完善財政、金融、社會(hui) 資本等資金保障。廣東(dong) 表示,梳理“十四五”時期全省重點產(chan) 業(ye) 項目889個(ge) 、合計投資額2.28萬(wan) 億(yi) 元。“十四五”期間,計劃安排約500億(yi) 元用於(yu) 支持先進製造業(ye) 項目的落地,為(wei) 戰略性產(chan) 業(ye) 提供超過2.5萬(wan) 億(yi) 融資額度。天津則提出,圍繞製造業(ye) 立市,加快建設一批好項目、大項目,為(wei) 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關(guan) 鍵支撐,同時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發揮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等的作用,支持引導企業(ye) 上市融資,拓寬企業(ye) 直接融資渠道。

合理規劃 聚焦補短板強弱項

在專(zhuan) 家看來,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強勁呈現出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競爭(zheng) 能力不斷提高、向中高端價(jia) 格鏈不斷攀升的良好態勢。但地方在投資建設時需要注重多元化、差異化發展,避免投資過剩,同時找準產(chan) 業(ye) 發展短板,加大對核心技術、關(guan) 鍵環節的投入。

“高技術製造業(ye) 持續向好,表明我國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加速向中高端邁進,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催生,拉動力不斷增強。”樊蒙表示,各地應更加注重規劃布局,依靠自身資源稟賦和產(chan) 業(ye) 基礎適度發展,避免過度競爭(zheng) 和產(chan) 能過剩。

同時核心技術攻關(guan) 、夯實產(chan) 業(ye) 基礎仍需要進一步發力。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範若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發展仍麵臨(lin) 諸多挑戰,包括芯片、精密儀(yi) 器、發動機等領域的關(guan) 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的自給能力不足,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有待進一步夯實;金融支持體(ti) 係與(yu) 高技術製造業(ye) 企業(ye) 發展的匹配度不夠,大量企業(ye) 在融資問題上受到製約;同時企業(ye) 人力、研發成本負擔較重,稅收、監管等配套製度和服務有待加強。

樊蒙也指出,雖然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產(chan) 品質量持續提升,但部分領域與(yu) 國外先進產(chan) 品相比,在產(chan) 品一致性、可靠性、精度等技術指標上仍有差距。下一步需推進高技術產(chan) 品首購、訂購,完善首台套、首批次應用風險補償(chang) 機製,拓展首版次應用風險補償(chang) 機製。創新“研發費用損失險”等保險品種,加大高技術製造企業(ye) 前端研發力度。

範若瀅表示,下一步需要完善多重保障體(ti) 係,加強對基礎研究的重視,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核心技術,推動相關(guan) 企業(ye) 加速發展。進一步優(you) 化金融供給結構,建立與(yu) 高技術製造業(ye) 企業(ye) 發展相匹配的金融體(ti) 係,創新金融產(chan) 品與(yu) 服務模式,加強投貸聯動,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同時完善相關(guan) 公共服務,創造有利於(yu) 高技術製造業(ye) 發展的外部環境,實行嚴(yan) 格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製度,為(wei) 高技術製造業(ye) 發展賦能。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