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高技術製造業投資何以高增長

發布時間:2021-08-05 09:25:36 經濟日報

今年上半年,我國製造業(ye) 投資同比增長19.2%,高於(yu) 全部投資6.6個(ge) 百分點,表明市場投資信心不斷增強。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增長29.7%,更是一馬當先。

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為(wei) 何能高速增長?意味著什麽(me) ?高技術製造業(ye) 發展狀況如何?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

與(yu) 製造業(ye) 整體(ti) 拉開差距

受政策、技術、市場等多方麵因素拉動,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增長迅速,遠高於(yu) 整體(ti) 製造業(ye) 平均水平。

從(cong) 細分行業(ye) 看,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ye) 、醫療儀(yi) 器設備及儀(yi) 器儀(yi) 表製造業(ye) 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7.5%、34.2%,兩(liang) 年平均分別增長26.3%、18.7%;平均增速均領先於(yu) 製造業(ye) 超15個(ge) 百分點。

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增長的平均速度與(yu) 整體(ti) 製造業(ye) 投資增速在不斷拉開差距。這說明經過持續努力和投入,我國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經濟結構優(you) 化、創新動力的培育進入了收獲期和穩定發展期,高技術製造業(ye) 已成為(wei) 引領中國產(chan) 業(ye) 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為(wei) 何能高速增長?

一方麵,及時出台的一係列政策舉(ju) 措促進了高技術製造業(ye) 的投資。我國不斷完善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技術創新體(ti) 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為(wei) 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的爆發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等高端產(chan) 品的市場需求,從(cong) 而拉動了相關(guan) 投資。

另一方麵,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代表著優(you) 質化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本身具有對資本的吸引力。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投資相比,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往往能獲得較高回報。

“資本市場對高技術製造業(ye) 板塊追捧積極,疫苗、芯片、新能源電力、新能源汽車的投融資火爆,成為(wei) 資本市場上行的中堅力量,說明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總體(ti) 是成功的,市場認同中國機遇中最為(wei) 活躍的高技術製造業(ye) 機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

為(wei) ,通過推進資本市場注冊(ce) 製,未來高技術製造業(ye) 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將更加簡便,資本市場對高技術製造業(ye) 的支持力度還將加大。

創新力牽引力增強

投資新動能不斷壯大,產(chan) 業(ye) 新動能增勢也很強勁。上半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實現了增加值、產(chan) 量、利潤等方麵的全麵快速增長,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和成長力。

看速度,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22.6%。“兩(liang) 年平均增長13.2%,平均增速較一季度加快0.9個(ge) 百分點,高出2019年同期4.2個(ge) 百分點;同比增速和平均增速都領先製造業(ye) 超過5個(ge) 百分點。”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說。

看產(chan) 量,受國產(chan) 替代、投資拉動、需求升級等各方麵因素刺激,上半年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工業(ye) 機器人、太陽能電池、電子計算機整機等高技術產(chan) 品產(chan) 量同比增長均高達40%以上,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同比增長更是高達69.8%。

看利潤,高技術製造業(ye) 表現也很搶眼,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ye) 利潤同比增長62%,兩(liang) 年平均增長36.2%,比規模以上工業(ye) 平均水平高15.6個(ge) 百分點;平均增速領先製造業(ye) 13.4個(ge) 百分點。

看趨勢,7月份高技術製造業(ye) PMI為(wei) 55%,繼續擴張,保持穩中有升態勢。今年以來高技術製造業(ye) PMI持續高於(yu) 製造業(ye) ,領先製造業(ye) 的幅度擴大到4.6個(ge) 百分點。

從(cong) 細分行業(ye) 看,新能源汽車、工業(ye) 機器人、醫藥製造等領跑態勢明顯。其中,新能源汽車主要受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國家一係列培育政策影響,不管是產(chan) 量還是銷量都刷新了同期曆史紀錄;工業(ye) 機器人發展主要受益於(yu) 3C、鋰電、光伏、新能源汽車等行業(ye) 旺盛需求,以及疫情使企業(ye) “機器換人”決(jue) 心更堅定;醫藥製造業(ye) 則是受全球疫情的推動,新冠疫苗、檢驗檢測物資以及關(guan) 聯醫藥生產(chan) 設備的生產(chan) 都受到極大刺激和拉動,上半年醫藥製造業(ye) 利潤同比增長高達88.8%。

“縱觀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ye) 的發展,有三個(ge) 亮點。”眾(zhong) 誠智庫副總裁張曉娜說,一是機器人技術與(yu) 應用齊頭並進,商業(ye) 落地進程提速。二是人工智能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成為(wei) 重要趨勢,不斷引領工業(ye) 企業(ye) 實現產(chan) 品、價(jia) 值鏈和業(ye) 務模式的創新。三是以數字化、智能化為(wei) 特征的智能工廠發展趨勢明顯。

“卡脖子”問題仍待突破

高技術製造業(ye) 強勁增長非一日之功。相關(guan) 政策的持續支持和引導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技術的不斷成熟進步和雄厚的產(chan) 業(ye) 基礎提供了強大的基礎支撐,加之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刺激,尤其是當前基於(yu) 對嚴(yan) 峻疫情的防控需求,加速了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ye) 互聯網、5G等技術的市場應用,催化了這些領域高技術製造業(ye) 的快速發展。

“消費升級趨勢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迎來快速發展機遇,在疫情中表現出很強的抗風險、抗打擊能力,持續引領經濟穩步複蘇。”劉文強說。

穩製造業(ye) ,就要穩製造業(ye) 投資。而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為(wei) 製造業(ye) 投資增長提供了穩定支撐,高技術製造業(ye) 強勁增長也為(wei) 製造業(ye) 整體(ti) 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但也要看到,盡管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生產(chan) 、投資、效益增速都遙遙領先於(yu) 製造業(ye) 平均水平,但規模體(ti) 量仍然偏小,還有較大發展提升空間。

一些“卡脖子”問題仍待突破。“要從(cong) 源頭解決(jue) 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產(chan) 業(ye) 的技術束縛,提升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張曉娜說。

一些短板仍待補齊。劉文強表示,要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加快補齊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和產(chan) 業(ye) 技術基礎等瓶頸短板,夯實我國高技術製造業(ye) 發展的基礎能力。

一係列支撐政策仍待加強。劉文強認為(wei) ,要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經費投入,顯著提高我國研發經費支出中基礎研究經費占比,增強高技術製造業(ye) 企業(ye) 的基礎創新能力。

對外開放仍要步伐堅定,繼續深化。“海外需求是高技術製造業(ye) 的重要支撐,中國依然需要和其他國家聯合起來解決(jue) 技術上的現實問題,通過自貿區不斷探索新的體(ti) 製機製。”盤和林說。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