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21 13:57:01 人民日報海外版

縣域商業(ye) 將迎來快速發展。5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ju) 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會(hui) 上指出,“十四五”時期,將實施縣域商業(ye) 建設行動,著力在農(nong) 村建立完善以縣城為(wei) 中心、鄉(xiang) 鎮為(wei) 重點、村為(wei) 基礎的農(nong) 村商業(ye) 體(ti) 係,力爭(zheng) 到2025年,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縣縣有連鎖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鄉(xiang) 鎮有商貿中心、村村通快遞,促進農(nong) 民收入和農(nong) 村消費雙提升。
推進農(nong) 村商業(ye) 體(ti) 係建設
“十四五”時期,農(nong) 村流通工作將呈現“四個(ge) 突出”——
突出把縣域作為(wei) 工作切入點。中國有2.1萬(wan) 個(ge) 鎮,當前農(nong) 民消費主要集中在鎮。“十四五”時期,把縣域作為(wei) 農(nong) 村商業(ye) 切入點,不僅(jin) 包括傳(chuan) 統意義(yi) 的農(nong) 村,還包括鎮,以適應當前農(nong) 村流通、農(nong) 村消費的實際情況,強化縣城的中心地位,發揮鎮的重要節點功能。
突出下沉和上行兩(liang) 個(ge) 重點。下沉,就是引導城市的生產(chan) 流通企業(ye) 下鄉(xiang) ,帶動新產(chan) 品、新服務、新技術、新理念下鄉(xiang) ,逐步縮小城鄉(xiang) 消費差距,讓農(nong) 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與(yu) 城市同樣水平的消費環境、同樣質量的商品、同樣標準的服務。上行,就是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建立更緊密的產(chan) 銷銜接,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損耗,培育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增加農(nong) 民收入,讓城市消費者獲得質量更優(you) 、價(jia) 格更合理的農(nong) 產(chan) 品。
突出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農(nong) 村商業(ye) 體(ti) 係,要把發展質量擺在突出位置上,把農(nong) 村現代流通體(ti) 係作為(wei) 方向。通過推進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規範化,統籌軟硬件建設,補齊農(nong) 村商業(ye) 短板,改變農(nong) 村商業(ye) 落後的麵貌,提高農(nong) 村商業(ye) 發展水平,決(jue) 不搞低水平的重複建設,決(jue) 不允許在農(nong) 村商業(ye) 搞無序不公平競爭(zheng) 。
突出農(nong) 民收入、農(nong) 村消費雙提升。王炳南指出,農(nong) 村流通連接生產(chan) 與(yu) 消費,鄉(xiang) 鎮和村兩(liang) 級消費市場占中國消費市場總體(ti) 的38%,具有巨大消費潛力。健全農(nong) 村現代商業(ye) 體(ti) 係,既要在個(ge) 體(ti) 層麵上提高農(nong) 民收入,增強農(nong) 民獲得感、幸福感,也要在宏觀層麵上擴大農(nong) 村消費,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
提高農(nong) 民消費能力
近年來,隨著農(nong) 民收入水平穩步提升,帶動農(nong) 村消費規模“水漲船高”。2020年,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達5.3萬(wan) 億(yi) 元,比2015年增長26.1%,連續8年快於(yu) 城鎮。農(nong) 村消費升級趨勢明顯,2020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le) 、交通通信、醫療保障消費支出分別比2015年增長35.1%、58.3%和67.6%。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劉德成介紹,未來將繼續促進農(nong) 民增收,提高農(nong) 民消費能力,讓農(nong) 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骨幹網。以農(nong) 產(chan) 品主產(chan) 區、主要集散地和主銷區為(wei) 基礎,提升產(chan) 地初加工、批發和零售等環節設施建設水平和服務功能,促進流通節點有效銜接,完善跨區域產(chan) 銷鏈條。確定一批全國骨幹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和骨幹流通企業(ye) ,帶動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運輸、倉(cang) 儲(chu) 、消費等各環節信息互聯互通、設施共享共用,增強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為(wei) 農(nong) 服務水平。
擴大電商進農(nong) 村覆蓋麵。強化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統籌能力,為(wei) 電商企業(ye) 、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等各類主體(ti) 提供市場開拓、資源對接等服務,增強電商服務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能力。降低農(nong) 村物流成本,支持郵政、快遞、物流、商貿流通等企業(ye) 開展市場化合作,實現統一倉(cang) 儲(chu) 、分揀、運輸、配送和攬件,積極發展統倉(cang) 共配。
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商品化處理能力。加快補齊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設施短板,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培育,拓展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更好促進小農(nong) 戶與(yu) 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強化產(chan) 銷對接長效機製。引導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企業(ye) 與(yu)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通過發展訂單農(nong) 業(ye) 、產(chan) 銷一體(ti) 、股權合作等多種模式實現精準對接。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產(chan) 銷對接活動,鼓勵各地發揮東(dong) 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縣企合作等機製作用,推動對接資源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和脫貧地區加大傾(qing) 斜力度。
改善農(nong) 村消費環境
王炳南介紹,當前農(nong) 村商業(ye) 領域存在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的情況,突出表現在農(nong) 村商業(ye) 設施水平低、商品服務質量不高、市場秩序欠佳等方麵。既有市場主體(ti) 進入農(nong) 村意願不高等市場原因,也有監管力量薄弱等製度因素。下一步,將重點進行四方麵升級工作,使農(nong) 村消費環境實現較大改觀。
設施升級。在縣城,重點改造升級一批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強化縣城綜合商業(ye) 服務能力。在鄉(xiang) 鎮,重點改造升級一批鄉(xiang) 鎮商貿中心,增加生活服務功能,推動購物、娛樂(le) 、休閑等業(ye) 態融合。在村裏,把一批“夫妻老婆店”改造升級為(wei) 新型連鎖便利店,鼓勵因地製宜豐(feng) 富快遞收發、農(nong) 產(chan) 品經銷等業(ye) 務。
商品服務升級。要引導城市生產(chan) 流通企業(ye) 進入農(nong) 村市場,向農(nong) 村延伸營銷網絡,開發適合農(nong) 村市場的商品服務,推動更新換代。同時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民俗、特色文化、休閑農(nong) 業(ye) 等服務,推動農(nong) 村商旅文娛體(ti) 融合發展。
模式升級,即“改造”和“融合”。改造,就是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一方麵要大力發展農(nong) 村電子商務,進一步擴大農(nong) 村電商覆蓋麵,著力解決(jue) 農(nong) 村網購“最後一公裏”問題,力爭(zheng) 用3-5年時間,做到快遞網點在所有行政村全覆蓋。另一方麵,要推動農(nong) 村傳(chuan) 統商業(ye) 企業(ye) 大規模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軟硬件升級。融合,即在功能上推動跨界融合發展,疊加“商業(ye) +生活服務”等功能,實現一點多能、一網多用。
監管升級。“十四五”時期,把規範農(nong) 村市場秩序和加強市場監管放在突出位置,完善城鄉(xiang) 聯動機製,加強源頭治理,嚴(yan) 厲打擊農(nong) 村生產(chan) 經營假冒偽(wei) 劣商品等違法經營行為(wei) 。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