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創新外賣監管方式 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發布時間:2021-01-04 10:29:45 人民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目前,我國網上外賣用戶超4億(yi) 人次,消費者對外賣餐飲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段時間,本報收到多封讀者來信反映相關(guan) 問題,並就創新外賣餐飲食品安全監管方式提出意見建議。

與(yu) 此同時,第三方服務平台、地方市場監管部門負責人和專(zhuan) 家學者表示,確保舌尖上的安全不能有半點鬆懈,應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原則,在守住食品安全底線的前提下,促進外賣餐飲平穩健康發展。

近年來,網上外賣逐漸成為(wei) 群眾(zhong) 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上外賣用戶已達4.09億(yi) 人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外賣餐飲業(ye) 持續快速發展,2020年前5月新增外賣相關(guan) 企業(ye) 10.6萬(wan) 家,同比增長766%。外賣餐飲對保障基本民生、增加社會(hui) 就業(ye) 等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是,由於(yu) 鏈條長、環節多,加之新模式新業(ye) 態不斷湧現,食品安全監管法規、標準和手段還不適應外賣餐飲快速發展,平台和入網商戶主體(ti) 責任落實不到位、消費者維權難等問題有所凸顯。

小餐飲紛紛上線,消費者容易“少看一眼”,但市場監管部門理應“多看一眼”

“很多小餐飲、小作坊、小雜食店等陸續入駐網上平台,尤其是一些專(zhuan) 做外賣沒有堂食的小餐飲,大多位於(yu) 不起眼的街巷角落,食材安全、環境衛生等往往存在隱患。”河南省漯河市讀者王琦表示,顧客點外賣大多考慮方便實惠,不會(hui) 專(zhuan) 門去這些小店小鋪實地看看,這也讓有些商家存在僥(jiao) 幸心理。

小餐飲紛紛上線,消費者容易“少看一眼”,但市場監管部門理應“多看一眼”。實際上,食品安全法授權各地對“三小”製定具體(ti) 管理辦法。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各地對“三小”采取了許可、備案或登記等多種管理模式,但不同地區在小餐飲綜合管理水平方麵差異較大,有的地方允許其上線經營,有的地方則認為(wei) 其不宜在線上擴展經營半徑。

對此,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dong) 方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肖燚表示,應當將小餐飲納入市場監管範圍,采取一些有效的政策舉(ju) 措,確認小餐飲的入網經營資格,提升外賣餐飲食品安全水平,讓食品安全監管在“看得見”的基礎上實現“管得好”,在政府和平台共同管理下,提升小餐飲商戶的食品安全水平。“建議市場監管部門完善入網小餐飲服務提供者台賬,對小餐飲店鋪加強檢查力度,開展線下綜合治理。”

山西省陽城縣讀者楊果平則更關(guan) 注外賣包裝和配送安全,“疫情防控中,無接觸外賣配送服務快速發展,但配送人員尚未納入食品從(cong) 業(ye) 人員管理,也沒有針對外賣包裝和配送工具的監管。建議有關(guan) 部門不僅(jin) 要關(guan) 注餐品本身的質量安全,也要重視外賣包裝和配送安全,確保外賣食品在流通過程免遭汙染。”目前,多地正在探索推行食品安全封簽製度,封簽上須填寫(xie) 製作人、打包人、送餐人姓名和體(ti) 溫,商戶在外賣打包時貼好封簽,交給外賣配送員,有讀者表示這一做法值得總結推廣。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靜建議,應推廣食品安全電子全程追溯,實現外賣食品二維碼追溯全覆蓋。除了原料采購、食品加工人員、食品加工時間等信息,還要將配送車輛、配送人員、配送時間等信息注入二維碼,消費者用手機就能實現“一掃便知”,真正實現損害可賠償(chang) 、責任可追究。

針對在外賣打包和配送環節出現惡意汙損、偷食餐品等現象,四川省平昌縣讀者孫中成建議,市場監管部門除了關(guan) 注食材、環境安全,還應將經營、流通環節相關(guan) 工作人員納入製度化監管範圍,強化業(ye) 務培訓,提高法治意識,依法依規對嚴(yan) 重威脅消費者食品安全的行為(wei) 和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者進行懲處。

此外,一些傳(chuan) 統商超、菜市場、生鮮店等也逐漸加入網絡餐飲隊伍,向居民提供快餐、熟食、半成品菜等外賣服務,一些外賣品牌還把采購、加工等環節進行外包。這些新模式新業(ye) 態的出現,也給外賣食品安全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

平台不能當“甩手掌櫃”,應利用消費者評價(jia) 等大數據實現精準監管

前不久,深圳市讀者陳先生在第三方平台點了冒菜,吃到一半時發現菜裏有蟑螂,“我在線上投訴後,商戶態度十分惡劣,多次聯係平台無果,隻能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反映,要求他們(men) 賠償(chang) 。”

陳先生的遭遇並非個(ge) 案。有很多讀者來信反映,通過第三方服務平台點外賣,食用不衛生餐品後身體(ti) 出現不良反應,找商戶維權碰壁,找平台被敷衍塞責。

對此,安徽省合肥市讀者吳玲表示,對網絡餐飲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第三方平台不應以“建議謹慎購買(mai) ”“無行政執法權”等說辭回應消費者的合理維權訴求,不能當“甩手掌櫃”。《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一)》日前公布,明確:平台未對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台服務等義(yi) 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主張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與(yu) 平台內(nei) 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王靜建議,整合政府與(yu) 市場數據資源,探索“互聯網+信用”新型監管模式。明確平台在法規許可範圍內(nei) ,對入駐商戶實行商業(ye) 管理。對商戶從(cong) 信用和食品安全兩(liang) 個(ge) 維度進行風險評級,對高風險商戶依法依規處理。

一些第三方平台也在探索如何監督商戶為(wei) 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餐飲服務。“我們(men) 設有專(zhuan) 門的食品安全部門,通過大數據,從(cong) 多維度對商戶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和選優(you) ,促進商戶更關(guan) 注食品安全問題,主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一家大型第三方平台公司食品安全部總監晏陽表示,大數據有助於(yu) 對食品安全類投訴、保險理賠申請等進行分析,更好了解消費者食品安全需求、商戶在食品安全管理中遇到的問題、痛點,有針對性開展監管。

“平台對外賣食品安全負有重要責任。”另外一家第三方平台公司高級副總裁穆榮均表示,平台要在消費者無法到場的情況下,保障生產(chan) 加工服務水平,在管好上網準入的前提下,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原則,建議從(cong) 準入審核向事中事後監管延伸,推進包括食品經營許可證、小餐飲各類經營憑證等監管大數據平台建設,利用消費者評價(jia) 等市場數據實現精準監管,利用大數據手段提高監管水平。

完善數據傳(chuan) 遞和信息共享機製,及時糾正違法違規行為(wei)

“我們(men) 以學校和居民小區周邊、城鄉(xiang) 接合部等為(wei) 重點區域,嚴(yan) 厲打擊無證套證等違法經營行為(wei) ,2020年前11個(ge) 月共發現問題4454個(ge) ,責令整改2392戶,查處無證無照經營113戶,立案18起。同時督促第三方平台加強配送人員管理,明確規範流程,實行資格審查,做好配送車輛和餐箱清洗消毒。”湖南省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安全監管處處長黃曉嵐介紹說,湖南近年來開展專(zhuan) 項整治,通過查處一批典型案件,有效提升了外賣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但與(yu) 此同時也發現了一些監管難點。

目前,在湖南網絡訂餐市場份額最大的兩(liang) 家第三方平台企業(ye) ,注冊(ce) 地分別在北京和上海。某縣在一次外賣食品安全檢查中,執法人員發現平台存在對入駐商戶資質審核不嚴(yan) 等問題,擬對該縣代理機構進行處罰。“平台對入駐商戶資質審核有管理責任,若存在違規違法行為(wei) ,市場監管部門可依法對其實施行政處罰。”黃曉嵐表示,但因為(wei) 平台注冊(ce) 地與(yu) 違法行為(wei) 發生地不在同一區域,跨區域執法辦案有難度。對平台代理機構實施行政處罰,雖能夠及時糾正違法違規行為(wei) ,但不利於(yu) 督促平台企業(ye) 從(cong) 根源上加強管理,降低外賣食品安全風險。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按照法律法規,平台企業(ye) 應定期主動向市場監管部門推送入駐商戶信息,但目前做得並不到位,大數據互聯互通的優(you) 勢也並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對此,黃曉嵐表示,平台企業(ye) 若要提升商戶資質審核能力,應當充分利用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公示的商戶主體(ti) 信息,包括注冊(ce) 、許可、監管和信用管理等,這些信息已完全公開,“但平台企業(ye) 若要進行批量訪問,進行大數據比對,數據傳(chuan) 遞與(yu) 共享機製還需要進一步建設完善。”

“我們(men) 從(cong) 2018年開始,委托第三方監測機構對全省21個(ge) 地級市的平台入網餐飲商戶開展亮證經營情況、食品安全信息、網絡食品安全信息三大項內(nei) 容監測,相關(guan) 監測情況及時通報各市,由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開展線下核查,及時下線違法違規入網餐飲商戶。”據廣東(dong) 省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安全監管處副處長鍾百川介紹,通過持續監測、通報、核查,證照不全問題得到有效治理,證照不全率從(cong) 2019年初的2.29%下降至目前的0.14%,“鼓勵經營外賣食品的大中型餐飲單位率先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向消費者展示食品製作過程,增強消費信心,同時建設係統的衛生監控、人員管理、食品安全知識推送、違法行為(wei) 分析報告推送等功能模塊,進一步提升自身食品安全管理。”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