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邁向發展新階段

發布時間:2025-07-25 10:08:59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規模突破7000億(yi) 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

今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產(chan) 品實現了從(cong) 技術到應用的全方位進步,產(chan) 品數量迅猛增長,應用場景持續擴大。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影響力顯著提升。截至今年3月,共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完成備案。

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向具體(ti) 應用場景縱深滲透。截至今年6月,用戶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產(chan) 品回答問題的比例最高,達到80.9%。國產(chan) 人工智能產(chan) 品不僅(jin) 在千億(yi) 級參數規模、多模態能力等方麵實現突破,並與(yu) 辦公協同、教育普惠、工業(ye) 設計、內(nei) 容創作等場景深度融合,構建了覆蓋多個(ge) 領域的智能應用生態。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劉鬱林認為(wei)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正在從(cong) “互聯網+”的廣泛連接階段,向“人工智能+”的創新引領階段邁進。“互聯網+”構建了萬(wan) 物互聯的數字底座,積累了寶貴的數字場景和數據資源,“人工智能+”則助力產(chan) 業(ye) 智能升級。

“十四五”期間,我國互聯網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5年來,互聯網基礎資源持續豐(feng) 富,推動越來越多用戶共享數字發展成果,助力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劉鬱林介紹,在製造業(ye) 領域,重點工業(ye) 企業(ye) 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4.1%。在服務業(ye) 領域,沉浸式文旅、低空配送、即時零售等數字化場景不斷湧現,助力數字消費規模平穩增長。

與(yu) 此同時,互聯網不斷增強縣域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成效愈發顯著。《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農(nong) 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wei) 69.2%,較2024年12月提升1.9個(ge) 百分點。

在劉鬱林看來,“互聯網+”加速向“人工智能+”躍遷,既是主動應對全球科技競爭(zheng) 的戰略選擇,也是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對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質量檢測等全流程深度賦能,推動生產(chan) 效率實現質的躍升,為(wei) 製造業(ye) 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提供了強大支撐。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曉說,隨著一批優(you) 質國產(chan) AI產(chan) 品加速出海,我國AI產(chan) 品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報告顯示,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人工智能專(zhuan) 利最大擁有國,占比達60%。截至今年4月,我國人工智能專(zhuan) 利申請量達157.6萬(wan) 件,占全球申請量的38.58%,居全球首位。此外,2024年我國數據生產(chan) 量已達41.06澤字節,同比增長25%;全國算力總規模達280EFLOPS(每秒百億(yi) 億(yi) 次浮點運算);高質量數據集數量同比增長27.4%,有力支撐人工智能模型的研發和訓練。

“隨著創新環境的不斷優(you) 化,我國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話語權明顯增強。未來,要進一步提升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作用,積極參與(yu) 並提出中國解決(jue) 方案,致力推動建立公平、公正的全球AI治理規則。”張曉說。(記者 李芃達)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