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03 09:32:45 中國交通新聞網

近日,2020中國物流企業(ye) 家年會(hui) 在山東(dong) 青島召開,眾(zhong) 多專(zhuan) 家學者、物流企業(ye) 代表齊聚一堂,就我國物流業(ye) 如何促進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話題展開討論。
加強頂層設計
構建高質量物流體(ti) 係
加快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guan) 鍵是要將我國市場規模和生產(chan) 體(ti) 係優(you) 勢,轉化為(wei) 參與(yu) 國際合作和競爭(zheng) 的新優(you) 勢。其中,要求打通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各個(ge) 環節,這就對我國物流業(ye) 提出了新要求。
华体会登录界面會(hui) 長何黎明表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新時期我國物流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指引。麵對新的曆史機遇和現實挑戰,我們(men) 要加強物流頂層設計,依托強大國內(nei) 市場,加強產(chan) 業(ye) 聯動融合,進一步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釋放高質量新供給,創造高品質新需求,增強高能級新動力,打造新時代物流強國,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現代物流企業(ye) ,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高質量現代物流運行體(ti) 係,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必要物流保障。
在今年抗擊疫情的大考中,我國物流從(cong) 業(ye) 者發揮了極其重要的基礎保障作用,為(wei) 防疫和生活物資的運輸提供了有力支撐。“但同時,疫情的衝(chong) 擊暴露了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存在的風險隱患和問題短板,這就要求我們(men) 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在補鏈固鏈中抓住服務市場的新機遇。”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關(guan) 鵬認為(wei) ,促進國內(nei) 大循環和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關(guan) 鍵就是要發揮全網運營的效應,聚焦物流本質,提升雙循環效應,從(cong) 實踐角度來講,就是要通過運輸、倉(cang) 儲(chu) 兩(liang) 種方式實現貨物流通。
傳(chuan) 化智聯總裁姚巍認為(wei) ,受疫情影響,社會(hui) 各界愈發深刻認識到物流在保障民生和社會(hui) 經濟運行中的主動脈作用。以國家物流樞紐為(wei) 中心的國內(nei) 大循環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wei) “十四五”發展重點,與(yu) 之相應的“一帶一路”大通道建設也將持續加速,並在質量和效率上大幅提升。但是,隨著市場競爭(zheng) 加劇,物流企業(ye) 麵臨(lin) 由增量到提質的轉型升級,需要實現內(nei) 部的變革,而變革的核心抓手是基於(yu) 物流走向供應鏈。在此過程中,需要通過“倉(cang) 、運、配”的供應鏈變革反過來幫助和影響企業(ye) 的“產(chan) 、供、銷”,最終實現降本增效。
抓住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趨勢
發展平台經濟
物流強國的建設離不開智慧物流的發展,“《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這就要求我們(men) 抓住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趨勢,發展數字經濟、平台經濟,打造萬(wan) 物互聯的物流網絡,推動傳(chuan) 統物流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培育一批負責任的物流平台企業(ye) ,助力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平台化轉型,共同構建數字驅動、協同共享的智慧物流新生態。”何黎明說。
天地匯集團總裁何一博表示,疫情暴露了我國物流行業(ye) 在應急物流、冷鏈物流等方麵存在的短板。“未來這個(ge) 行業(ye) 將會(hui) 朝著集約化、組織化的方向轉型。”何一博認為(wei) 。
九州通醫藥集團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青鬆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wei) 每家企業(ye) 細分標準不同,導致冷鏈運輸在專(zhuan) 業(ye) 度、信息化和流程化方麵不足,而冷庫網、冷藏運力網、冷鏈信息係統構成的“三網”,將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驅動下快速崛起,成為(wei) 冷鏈物流發展的核心戰略。同時,5G、人工智能等技術將推動供應鏈各環節的智能化協作,促使冷鏈物流向專(zhuan) 業(ye) 化、一體(ti) 化和標準化發展。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