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我國自貿試驗區數量增至21個 稅收助力自貿區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0-10-13 10:14:26 人民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9月下旬,北京、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相繼掛牌,我國自貿試驗區數量增至21個(ge) 。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獲批以來,7年間我國自貿試驗區6度擴圍,在全國31個(ge) 省(市、自治區)中,實現了京津冀全覆蓋、長三角全覆蓋、東(dong) 中西部地區覆蓋。

在探索建立自貿試驗區的過程中,各地先行先試、探路前行,形成了超過200個(ge) 創新成果,不少經驗已向全國推廣。這其中,稅收製度作為(wei) 試驗田內(nei) 容之一屢屢創新,積累了豐(feng) 富成果。與(yu) 此同時,國家稅務總局及各自貿試驗區所在地稅務部門主動作為(wei) 、靠前服務,為(wei) 自貿試驗區助力,為(wei) 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力量。

重要力量:21個(ge) 方案均有涉稅內(nei) 容

7年從(cong) 1個(ge) 增至21個(ge) ,自貿試驗區走過了一條迅速的擴圍之路。

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亮相;2015年,廣東(dong) 、天津、福建成為(wei) 第二批自貿試驗區;2017年,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7地自貿區成立;2018年,海南自貿區獲批,並於(yu) 2020年6月以自貿港身份啟動運作;2019年,江蘇、河北、黑龍江、廣西、山東(dong) 、雲(yun) 南6地自貿試驗區掛牌;2020年9月,北京、安徽、湖南自貿試驗區以及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獲批。

記者梳理發現,21個(ge) 自貿試驗區方案中,均有涉稅內(nei) 容,包括納稅服務創新、稅收製度創新以及稅收製度探索等方麵,聚焦激勵投資、助力擴大開放——自貿試驗區的創新之路,稅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貿易便利化方麵,辦稅流程優(you) 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加快出口退稅速度成為(wei) 多個(ge) 自貿試驗區的重要改革內(nei) 容。

在稅收製度方麵,各地自貿試驗區出台了涉及企業(ye) 所得稅、個(ge) 人所得稅等多項稅收優(you) 惠,特別是上海自貿試驗區臨(lin) 港新片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的稅收製度創新,突出鼓勵投資、促進貿易導向。

在稅收製度研究探索方麵,多個(ge) 方案均提到:在符合稅製改革方向和國際慣例,以及不導致利潤轉移和稅基侵蝕的前提下,積極研究完善境外所得稅收抵免的稅收政策。

肩負“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使命,自貿試驗區在為(wei) 改革探路的同時,也成為(wei) 穩外貿、穩外資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ge) 月,18個(ge) 自貿區新設外資企業(ye) 33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900億(yi) 元以上,進出口額達到了2.7萬(wan) 億(yi) 元。此次自貿試驗區在特殊背景下的再度擴圍,被認為(wei) 是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信號:“自貿試驗區未來要成為(wei) 聯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載體(ti) 和平台。”國務院參事室自貿試驗區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晉平表示。

先行先試:稅收製度創新各有側(ce) 重

作為(wei) 新一輪改革開放試驗田,包括稅收在內(nei) 的製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幾年來,稅收製度致力於(yu) 吸引投資、擴大開放,推動貿易發展,並針對不同自貿試驗區的特點、定位與(yu) 發展目標,稅收安排各有所側(ce) 重。

作為(wei) 先行者,上海自貿試驗區不斷完善企業(ye) 準入“單一窗口”製度,推行對非貨幣性資產(chan) 轉讓所得分期繳納所得稅,啟運港退稅等稅收政策創新,為(wei) 其他自貿試驗區奠定了稅收製度基礎。2019年,臨(lin) 港新片區成立並提出要建立實施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稅收製度和政策,部分企業(ye) 可享受企業(ye) 所得稅15%優(you) 惠稅率的政策彰顯了其鼓勵技術創新與(yu) 進一步開放的政策導向。

在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guan) 稅、低稅率、封關(guan) 運作成為(wei) 其重要特征。貨物貿易零關(guan) 稅,符合條件的企業(ye) 減按15%征收企業(ye) 所得稅,離島免稅升級等政策,為(wei) 把海南打造成為(wei) “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提供重要基礎。

最新設立的北京自貿試驗區,則以“科技創新、服務業(ye) 開放、數字經濟”為(wei) 主要特征。在其他自貿試驗區仍以發展貨物貿易為(wei) 主的背景下,北京自貿試驗區突出了發展服務貿易的特色。在稅收方麵,北京自貿試驗區將持續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和應用領域,並對符合政策的區內(nei) 研發機構科研設備進口免稅,探索研究鼓勵技術轉移的稅收政策。

此外,河南自貿試驗區對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內(nei) 企業(ye) 生產(chan) 所需的進口機器、設備予以免稅,湖南自貿試驗區對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商零售出口企業(ye) 核定征收企業(ye) 所得稅,浙江自貿試驗區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區內(nei) 單位進口科研設備免稅……

事實上,7年來,自貿試驗區內(nei) 稅收製度不斷創新的同時,我國稅收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特別是大規模減稅降費、國地稅征管體(ti) 製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推行,使改革創新成為(wei) 自貿試驗區所處的大環境與(yu) 小環境共同的關(guan) 鍵詞。

開花結果:納服創新經驗複製推廣

自貿試驗區生機勃勃的試驗田裏,正開花結果。納稅服務創新,正助力提升全國納稅服務水平。

2018年,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幹措施的通知》提到,允許自貿試驗區創新推出與(yu) 國際接軌的稅收服務舉(ju) 措。事實上,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稅務總局專(zhuan) 門出台了多條服務舉(ju) 措,並已有多項在全國推廣;各地自貿試驗區所在地稅務部門同樣積極創新、提速增質,實施多條納稅服務新舉(ju) 措。在近幾年公布的6批向全國推廣的自貿試驗區經驗成果中,就有不少稅收服務內(nei) 容。

如今,在天津東(dong) 疆試點的融資租賃貨物出口退稅政策擴大到全國;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的個(ge) 人非貨幣性資產(chan) 投資分期繳稅政策推廣至全國,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範圍擴大至多個(ge) 港口;一般納稅人登記網上辦理推廣至全國,出口退稅納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在多個(ge) 自貿試驗區實現;此外,境外旅客離境退稅也已在多地實現,全國所有自貿試驗區也已實行證照分離,為(wei) 在全國範圍內(nei) 實行奠定堅實基礎。

不僅(jin) 如此,各地自貿試驗區不斷加快納稅服務創新步伐。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平認為(wei)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自貿試驗區將成為(wei) 我國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試驗場,為(wei)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積累經驗,稅收則在這片改革開放的高地上,發揮自身力量,助力創新之路,助推開放之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