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09 16:03:28 國家郵政局網站

開欄的話
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men) 將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發展極不平凡的五年。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內(nei) 外環境,特別是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頑強拚搏、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奮力開創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新局麵,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戰脫貧攻堅進入衝(chong) 刺階段,勝利就在前方!
在引領推動“十三五”時期發展的過程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基層一線考察調研,了解人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實情,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充分彰顯了深厚真摯的人民情懷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使命擔當。
本報今起推出“‘十三五’,總書(shu) 記關(guan) 心的這些事”專(zhuan) 欄,生動反映“十三五”期間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推動相關(guan) 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講述各行各業(ye) 、各條戰線積極進取、奮力拚搏的故事,激發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奪取“十三五”圓滿收官、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強大力量!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與(yu) 億(yi) 萬(wan) 人切身利益緊密相關(guan) 。
情牽百姓、心係民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就業(ye) 。如何創造更多就業(ye) 崗位?資源枯竭型城市怎樣做好就業(ye) 再就業(ye) 工作?貧困群眾(zhong) 易地搬遷後有沒有穩定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工作找得怎麽(me) 樣?如何培養(yang) 更多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這些問題,總書(shu) 記始終念茲(zi) 在茲(zi) 。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十三五”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圍繞就業(ye) 工作提出一係列新思想新論斷,科學回答了做好就業(ye) 工作的一係列理論和實踐問題,為(wei) 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ye) 指明了方向。
“努力創造更多就業(ye) 崗位”
雨歇晚霞明,風調夜景清。秋日的傍晚,壯美的火燒雲(yun) 出現在北京的天空,引得路人駐足觀賞。
順豐(feng) “快遞小哥”齊南南無暇欣賞美景。“從(cong) 早上7點多到現在一直沒休息,晚上8點結束取件還得回網點裝車發貨,回家起碼得9點。”
同為(wei) 順豐(feng) 北京石頭胡同營業(ye) 站的快遞員,劉闊也堅守在自己負責的琉璃廠片區。“一個(ge) 字,忙!現在每天收派快遞300件。”
雖然很辛苦,但齊南南和劉闊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er) 。“總書(shu) 記把我們(men) 比作‘小蜜蜂’,特別形象,也讓我們(men) 心頭暖暖的!”
2019年2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看望北京市前門石頭胡同服務點的“快遞小哥”時說,“快遞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貪黑、風雨無阻,越是節假日越忙碌,像勤勞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勞動者,為(wei) 大家生活帶來了便利。
“勤勞的小蜜蜂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我們(men) 把工作做好,方便大夥(huo) 兒(er) 的生活,也能實現自己的價(jia) 值。”如今,齊南南、劉闊的幹勁更足了。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總書(shu) 記在看望“快遞小哥”時強調,“要堅持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把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就業(ye) 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創造更多就業(ye) 崗位。”
創造更多就業(ye) 崗位,要積極挖掘各行業(ye) 尤其是新業(ye) 態、新模式帶來的就業(ye) 新潛力。
就拿快遞業(ye) 來說,“十三五”期間,我國快遞業(ye) 連年邁上新台階,吸納了大量的勞動者。今年以來,快遞業(ye) 繼續提供大量就業(ye) 崗位,齊南南、劉闊所在的順豐(feng) 速運,僅(jin) 今年上半年新增用工人數就達23.3萬(wan) 人。
“快遞小哥”的就業(ye) 質量也在提升。“公司幫我們(men) 上了社會(hui) 保險,心裏踏實多了。你看我們(men) 的裝備,也越來越先進。”劉闊說,現在電子麵單已完全取代紙質麵單,公司配了掃描設備、便攜式打印機,幹起活來更順手。
創造更多就業(ye) 崗位,對於(yu) 資源枯竭型城市而言,要在轉型發展中更加重視民生問題,為(wei) 群眾(zhong) 就業(ye) 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遼寧省撫順市有著百年煤炭開采史,是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在撫順,市民吳悅工作有了著落,生活也有了奔頭。
2018年9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撫順東(dong) 華園社區,在陳玉芳家同居民們(men) 圍坐在一起嘮家常。“總書(shu) 記很關(guan) 心就業(ye) 問題,特意問了我和我丈夫的工作情況。”陳玉芳的小女兒(er) 吳悅說。
“當時我在家全職帶孩子,丈夫趕集賣過貨,也開過翻鬥車,生活壓力不小。”吳悅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這也成了陳玉芳的最大心事。
了解到吳悅的情況後,東(dong) 華園社區主動上門提供就業(ye) 服務,最終幫吳悅介紹了一份在物業(ye) 公司的工作。
“總書(shu) 記對我們(men) 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就業(ye) 問題非常關(guan) 心,我們(men) 基層社區要進一步發揮好作用。”東(dong) 華園社區書(shu) 記王淑華說,“我們(men) 通過走訪家庭了解就業(ye) 需求,也與(yu) 轄區內(nei) 用工單位建立聯係,掌握用工和空崗情況,形成精準對接。”
從(cong) 家步行5分鍾,過一條馬路就到單位。每天早上8點,吳悅都準時到達撫順市澳海瀾庭小區物業(ye) 前台,開始一天的工作。
“基本閑不著,每天要接幾十通電話,周末更忙,不過感覺很充實。”吳悅對現在的工作挺滿意,“每月多了我的這份工資,家裏能寬裕不少。”
千方百計穩定現有就業(ye) ,積極增加新的就業(ye) 。“十三五”期間,我國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ye) 政策,就業(ye) 形勢持續穩定,2016年至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ye) 年均保持在1300萬(wan) 人以上,牢牢守住就業(ye) 基本盤。
“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過上令人羨慕的田園生活”
“總書(shu) 記在這仔細端量好久嘞!”走進孫觀發家,鮮紅的脫貧光榮證掛在廳堂顯眼處。
2019年5月20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江西省贛州市於(yu) 都縣梓山鎮潭頭村孫觀發家中,關(guan) 切地詢問收入怎麽(me) 樣、兒(er) 子兒(er) 媳在哪裏就業(ye) 等。孫觀發一五一十作了回答。“總書(shu) 記聽了很高興(xing) ,鼓勵我們(men) 好好幹!”
對於(yu) 貧困群眾(zhong) 來說,一人就業(ye) 往往能帶來全家脫貧。
2016年7月20日,總書(shu) 記在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hui) 上指出,增加就業(ye) 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如何讓農(nong) 民特別是貧困戶有活幹、有錢賺,潭頭村想了不少辦法。
“總書(shu) 記考察之後,我們(men) 一合計,認為(wei) 必須立足潭頭村優(you) 勢,發展產(chan) 業(ye) 促就業(ye) 。兩(liang) 個(ge) 月後,潭頭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掛牌,162戶村民加入,每戶出股金2000元,發展民宿、特色農(nong) 家樂(le) 和紅色研學旅遊。”潭頭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連雲(yun) 介紹。
“真沒想到!老漢我七十有一還能創業(ye) 。”孫觀發說,2019年7月,在村裏統一規劃下,孫觀發把自家三層小樓改造成精品民宿,四間標準客房全配上了空調和熱水器。遊客紛至遝來,有時得提前一個(ge) 月才能訂上房。
客人來了,美食不可少。孫觀發與(yu) 返鄉(xiang) 的弟弟孫冬發商量,開一家特色餐館,主推潭頭村的富硒蔬菜。
步入這間紅色主題餐廳,每個(ge) 包廂都以紅軍(jun) 長征渡口命名。紅色的故事、綠色的食材,孫觀發講得繪聲繪色,遊客們(men) 吃得津津有味。
“過去,許多村民外出打工討營生。如今村裏有了產(chan) 業(ye) ,回來就不願走了!”孫冬發黝黑的臉上泛起笑容。“那是!總書(shu) 記在咱潭頭村講了,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過上令人羨慕的田園生活。我們(men) 的好日子還在後頭呢!”孫觀發接過話茬,爽朗的笑聲在屋裏回蕩。
對於(yu) 易地搬遷群眾(zhong) 來說,隻有樂(le) 業(ye) 才能真正安居。
走進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富民新村村民李應川家,窗明幾淨,家電齊全。2019年8月21日上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李應川家,屋裏屋外仔細察看。在富民新村考察時,總書(shu) 記強調,讓易地搬遷的群眾(zhong) 留得住、能就業(ye) 、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
“總書(shu) 記的話,說到咱農(nong) 民心坎裏了!”李應川激動地說。
李應川的老家在橫梁鄉(xiang) 橫梁村,山大溝深,生活不便。啟動移民搬遷後,他2018年5月搬進新家,住上了90多平方米的新房。
住進新房很開心,可新鮮勁兒(er) 過後又犯了愁。“沒活幹,收入就提不起來。隻能在附近打打零工,掙不了幾個(ge) 錢。”
總書(shu) 記考察之後,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建起230座日光溫室蔬菜大棚,發展產(chan) 業(ye) 為(wei) 村民提供就業(ye) 新途徑。“我家也建了一座大棚種辣椒,吊繩、施肥、通風都自己幹!”李應川說,今年7月他把第一批辣椒賣了,刨去成本淨賺1萬(wan) 元。“樂(le) 業(ye) 才能安居嘛!”他的臉上又露出了笑容。
李應川還計劃和6戶村民合作,成立一個(ge) 養(yang) 殖合作社,吸納更多鄉(xiang) 親(qin) 就業(ye) 。“我的願望就是把蔬菜大棚種好,把牛羊養(yang) 好,把日子過得更好,不辜負總書(shu) 記的期望。”
從(cong) 最困難的群體(ti) 入手,多管齊下保障貧困群眾(zhong) 就業(ye) 。2016年至2019年,全國累計幫扶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ye) 1213萬(wan) 人。
“隻要有誌向就會(hui) 有事業(ye) ,隻要有本事就會(hui) 有舞台”
畢業(ye) 離校前,路過實訓樓,甘肅省張掖市山丹培黎學校2017級學生錢莉的思緒,又回到了1年多前。
2019年8月2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山丹培黎學校考察。“我國經濟要靠實體(ti) 經濟作支撐,這就需要大量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需要大批大國工匠。”總書(shu) 記對同學們(men) 說。
提升素質,讓勞動者有更強就業(ye) 能力。
“總書(shu) 記給我們(men) 上了一堂人生大課,讓我對未來充滿信心,技術人才大有前途!”錢莉說。
經過3年學習(xi) ,錢莉電腦辦公能上手,電焊作業(ye) 能拿下。去年的張掖市中等職業(ye) 學校學生技能大賽,她得了二等獎。“有了技術,找工作時競爭(zheng) 力強多了。”
“沒想到總書(shu) 記會(hui) 走到我跟前!”錢莉的同班同學曾學成激動地回憶,“總書(shu) 記對我們(men) 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希望你們(men) 繼承優(you) 良傳(chuan) 統,與(yu) 時俱進,認真學習(xi) ,掌握更多實用技能,努力成為(wei) 對國家有用、為(wei) 國家所需的人才。”曾學成說,通過在校學習(xi) ,他有了理論儲(chu) 備,更鍛煉了動手能力,“手腦並用”,上手快、效率高。
去年7月,山丹培黎學校機電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按照學校計劃,到江蘇鎮江做焊接崗位的頂崗實習(xi) 生。頂崗結束前,不少同學都收到了企業(ye) 提供的聘用機會(hui) 。
“總書(shu) 記強調,職業(ye) 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wei) 。這些年,學校和多所省內(nei) 外學校、企業(ye) 在學生就業(ye) 、教師培訓和專(zhuan) 業(ye) 建設等方麵建立合作關(guan) 係,我們(men) 對職業(ye) 教育的信心越來越足。”山丹培黎學校校長彭東(dong) 軍(jun) 說。
在山丹培黎學校向西不到1公裏的地方,一所嶄新的培黎職業(ye) 學院正在拔地而起,首期計劃招生500人。
多措並舉(ju) ,助力高校畢業(ye) 生順利就業(ye) 。
今年7月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ye) 生回信,肯定他們(men) 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對廣大高校畢業(ye) 生提出殷切期望。
總書(shu) 記在回信中強調,各級黨(dang) 委、政府和社會(hui) 各界要切實做好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熱情支持高校畢業(ye) 生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為(wei) 黨(dang) 和人民建功立業(ye) 。
“總書(shu) 記的話給了我們(men) 極大的鼓舞!很多同學選擇到邊疆基層工作。”克拉瑪依校區2020屆畢業(ye) 生王怡凝說。
“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片刻耽誤不得。”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管委會(hui) 主任陳大恩說,今年畢業(ye) 季,學校及時收集和推送招聘信息,多次舉(ju) 行線上雙選會(hui) ,積極幫助畢業(ye) 生參加線上招聘、麵試等。
在日常教學中,學校還聘請油田勞動模範和生產(chan) 一線專(zhuan) 家擔任學生導師,組織學生深入一線參與(yu) 生產(chan) ,幫助學生樹立紮根基層、奉獻青春的擇業(ye) 就業(ye) 觀念。截至目前,校區已就業(ye) 畢業(ye) 生369人,總體(ti) 就業(ye) 率84.83%。
千方百計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走向工作崗位築路搭橋。2016年到2019年,我國應屆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和創業(ye) 人數連年實現雙增長,年底總體(ti) 就業(ye) 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
“總書(shu) 記指出,隻要有誌向就會(hui) 有事業(ye) ,隻要有本事就會(hui) 有舞台。總書(shu) 記的這句話成了我的座右銘!”在校期間,王怡凝多次到鑽采平台等實地學習(xi) ,堅定了留在基層工作的決(jue) 心。“廣闊的基層就是我的舞台!”她對未來充滿憧憬。
(人民日報記者許誌峰、李心萍、葛孟超、屈信明、胡婧怡、劉佳華、戴林峰、王錦濤、李亞(ya) 楠)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