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23 09:39:10 北京日報客戶端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發布消息,將在本市推廣使用電子勞動合同。同時,本市還將結合優(you) 化營商環境、開展便民利企服務的相關(guan) 要求,逐步推廣電子勞動合同在不同場景的應用,搭建全市統一的電子勞動合同管理平台。據悉,這在全國也是首開先河。
電子勞動合同本質上與(yu) 紙質勞動合同完全相同。但紙質合同簽署時間長,並涉及人員往返、快遞郵寄以及存儲(chu) 等成本。電子勞動合同則更符合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要求,便民利企,節省成本,提高效率,安全可靠,有利於(yu) 優(you) 化用工管理模式。
今年3月,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向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發出《關(guan) 於(yu) 訂立電子勞動合同有關(guan) 問題的函》,文件明確:“用人單位與(yu) 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采用電子形式訂立書(shu) 麵勞動合同。”允許北京率先開始推廣使用電子勞動合同。
同時,文件還明確:“采用電子形式訂立勞動合同,應當使用符合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可視為(wei) 書(shu) 麵形式的數據電文和可靠的電子簽名。用人單位應保證電子勞動合同的生成、傳(chuan) 遞、儲(chu) 存等滿足電子簽名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確保其完整、準確、不被篡改。符合勞動合同法規定和上述要求的電子勞動合同一經訂立即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單位與(yu) 勞動者應當按照電子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麵履行各自的義(yi) 務。”
據了解,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一直積極推動電子勞動合同的應用。目前,已有部分企業(ye) 在電子勞動合同上有了初步的探索和應用。京東(dong) 集團早在兩(liang) 年前就開發了自己的電子合同管理係統,已經在員工入職、合同簽訂、崗位調轉、員工離職、人事證明等場景中實現了全流程的電子化簽署,北京地區的3萬(wan) 名員工全部簽署了電子勞動合同。萬(wan) 達集團從(cong) 去年底開始搭建空中辦事大廳,將員工麵簽轉移到線上進行,目前已經覆蓋3萬(wan) 名員工,完成了5000人的勞動合同簽署。百度公司在2019年建立了內(nei) 部的電子簽平台,並將企業(ye) 電子簽章應用到當年下半年的校園招聘中,今年還計劃將電子簽約應用到員工入職、續簽、轉簽等更大範圍的場景當中。
更多的中小微企業(ye) 則借助於(yu) 第三方力量來實現電子勞動合同的應用。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公司(北京)、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東(dong) 方慧博管理谘詢有限公司、領天英才(北京)企業(ye) 顧問有限公司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目前也都推出了電子勞動合同相關(guan) 產(chan) 品,企業(ye) 可通過第三方服務,完成電子合同的簽署與(yu) 管理。
“以前在員工批量入職時期,我們(men) 的人力資源部門要有五六名工作人員負責辦理新員工的合同簽署,平均每個(ge) 員工花費的時間達到兩(liang) 三個(ge) 小時,使用電子勞動合同以後,員工直接在手機上操作,外地的員工也不用再來回郵寄合同,人力資源部門的效率提高了60%,2名工作人員就可以完成這些員工的入職手續。”京東(dong) 集團的經驗顯示,勞動合同電子化在降本增效方麵的作用顯而易見。
在安全性能方麵,由於(yu) 電子勞動合同采用了實名驗證、人臉識別、非對稱加密技術、CA證書(shu) 、第三方取時技術等科技手段,可以有效避免作弊,及時發現對電子簽名、電文內(nei) 容的任何改動。
目前,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正在開展調研,深入了解企業(ye) 自建電子勞動合同簽署係統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建立的第三方管理平台的運行情況,積極推動電子勞動合同在政務管理服務事項中的應用。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理想的狀態是,電子勞動合同統一上傳(chuan) 至一個(ge) 平台,在審核相關(guan) 材料時,各部門可以通過信息互通的方式獲取數據,既提高了效率,也省去了辦事人員往返奔波之苦。”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