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物流投資熱或“退燒” 細分市場仍存空間

發布時間:2015-07-29 11:50:59 每日經濟新聞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盡管以貨車幫為(wei) 代表的幹線貨運O2O麵臨(lin) 洗牌,但並沒有讓身為(wei) 唯捷城市配送CEO的王琦望而卻步。相反,王琦也正打算基於(yu) 自己公司的貨運業(ye) 務積極開發包括APP在內(nei) 的信息化係統布局。
  王琦的執著並非源於(yu) 對行業(ye) 的盲目“追潮”。“貨運O2O從(cong) 領域細分主要包含幹線、同城以及最後100米。目前隻有最後100米的市場格局已較為(wei) 清楚,幹線、同城到現在還沒完全把格局打出來。”長期關(guan) 注物流生態圈投資的鍾鼎創投合夥(huo) 人湯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基於(yu) 整個(ge) 先進互聯網方式改造傳(chuan) 統物流行業(ye) ,在細分領域,仍然還有著巨大的投資機會(hui) ,比如冷鏈、跨境電商。而王琦所專(zhuan) 注的“同城”貨運,也是區別於(yu) 貨車幫的“幹線”領域。
  APP不是“金箍棒”
  就幹線與(yu) 同城的對比,湯濤對記者分析稱,因為(wei) 幹線配貨車輛的流動性、運力網絡服務全國,這也意味著幹線貨運必然會(hui) 產(chan) 生規模化效應。
  除了認識到自身公司“同城”市場細分領域的機遇所在,更重要的一點,王琦將APP的定位是信息化係統其中的一個(ge) 模塊,而這個(ge) 態度在如今貨運O2O的“百團大戰”中也顯得尤為(wei) 重要。“很多人把APP這個(ge) 器物神聖化和萬(wan) 能化,這是不對的。”一位不願具名的貨運企業(ye) 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行業(ye) 門檻並不高,市場上有專(zhuan) 門承接APP開發的公司,背後的產(chan) 業(ye) 鏈已經形成。
  不過,在他看來,APP是拐棍,不是金箍棒,真正走路還是要靠雙腳。
  對此,王琦告訴記者,唯捷城市配送的信息係統分為(wei) 三個(ge) 模塊:PC端運營係統、移動端APP,微信端操作入口。由於(yu) 城配業(ye) 務具有短半徑、碎片化的特點,所以唯捷城市配送的信息係統重視訂單處理和調度的智能化,能提高運營效率和精度,核心優(you) 勢是最佳運力調度匹配。
  物流投資熱或明年降溫
  王琦很清楚的是,貨運APP給行業(ye) 帶來的意義(yi) 是透明化、智能化、協同化、共享化、建立誠信體(ti) 係。可以讓物流運力優(you) 勝劣汰,減少惡性競爭(zheng) ,這是非常有價(jia) 值的。但是,APP也不能夠解決(jue) 核心問題。“唯捷城市配送APP定位就是係統的一個(ge) 模塊,讓唯捷城市配送線下運營能夠在線上同步,讓貨主客戶、收貨終端客戶、平台調度與(yu) 客服、運力相互之間能夠互聯互通,是一個(ge) 運營智能化管理工具。”王琦進一步解釋道。
  在王琦看來,從(cong) 目前整個(ge) 市場看,物流平台領域的APP90%都會(hui) 被市場淘汰,能活下來的就那麽(me) 幾個(ge) 。他認為(wei) ,物流必須線下強,線下不強線上等於(yu) 零,當然沒有線上的工具,線下的價(jia) 值也無法體(ti) 現出來,這兩(liang) 者是相互的。至於(yu) 誰能活下來,一切還需交給市場來檢驗。“希望這股互聯網+物流的風少點泡沫,回歸理性,理論上的創新不一定有出路,傳(chuan) 統的行業(ye) 不尊重理論上的創新成果,也等於(yu) 慢性自殺,我們(men) 還是規規矩矩做好物流+互聯網,這個(ge) 比較現實,物流已經是微利行業(ye) ,容不得我們(men) 折騰。”王琦說。
  湯濤則從(cong) 投資角度提醒,鑒於(yu) 這兩(liang) 年物流投資已有的熱浪,今年過後,物流行業(ye) 投資可能會(hui) 階段性冷卻,而這期間,那些已經拿到融資的企業(ye) 將努力“奔跑”,展開拉鋸戰,然後資本會(hui) 再視企業(ye) 奔跑情況尋找新機會(hui) 。
  據記者了解,未來物流行業(ye) 發展的總體(ti) 方向要以發展第三方物流為(wei) 主,比如冷鏈運輸、同城配送等細分市場更容易受到資本青睞。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