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流通函〔2025〕56號
商務部等8部門關(guan) 於(yu) 印發《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zhuan) 項行動計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商務、發展改革、教育、工業(ye) 和信息化、交通運輸、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主管部門,國家稅務總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稅務局,國家稅務總局駐各地特派員辦事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數據管理部門:
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深化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充分發揮數智供應鏈在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ti) 係、有效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競爭(zheng) 力和韌性方麵的重要作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稅務總局、國家數據局研究製定了《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zhuan) 項行動計劃》。現印發給你們(men) ,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聯係電話:
商務部:010-85093788
國家發展改革委:010-68502541
教育部:010-66097937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010-68208016
交通運輸部:010-65293088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010-59191507
稅務總局:010-63418301
國家數據局:010-89062340
商務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 交通運輸部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
稅務總局 國家數據局
2025年3月24日
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zhuan) 項行動計劃
為(wei) 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hui) 以及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有效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行動方案》有關(guan) 部署,深化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充分發揮數智供應鏈在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ti) 係、有效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競爭(zheng) 力和韌性方麵的重要作用,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ti) 要求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實體(ti) 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發揮供應鏈領軍(jun) 企業(ye) 作用,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一鏈一策”推進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改造,增強需求預測、智能決(jue) 策、風險感知、自我修複等能力,提升供應鏈運行效率和韌性,為(wei) 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建設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優(you) 化消費供給水平提供支撐。到2030年,形成可複製推廣的數智供應鏈建設和發展模式,在重要產(chan) 業(ye) 和關(guan) 鍵領域基本建立深度嵌入、智慧高效、自主可控的數智供應鏈體(ti) 係,培育100家左右全國數智供應鏈領軍(jun) 企業(ye) ,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
二、重點領域
(一)提升農(nong) 業(ye) 供應鏈組織水平。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深入實施“互聯網+”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工程,促進農(nong) 業(ye) 各領域各環節數智化轉型,夯實農(nong) 業(ye) 數智供應鏈發展基礎。推動農(nong) 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打通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最先一公裏”。鼓勵流通企業(ye) 與(yu) 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合作,支持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服務商,加強消費大數據分析,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加銷儲(chu) 運各環節緊密銜接。建設數智化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智能化水平,支持發展“前置倉(cang) +即時配送”模式,建強農(nong) 業(ye) 數智供應鏈網絡、節點和末梢。(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促進製造業(ye) 供應鏈智能發展。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推動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在製造業(ye) 領域深度賦能應用,協同打造一批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加速產(chan) 業(ye) 模式和企業(ye) 形態變革。實施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ye) 化專(zhuan) 項行動。支持製造業(ye) 企業(ye) 借助現代數智技術,建設集物資采購、需求預測、自動排產(chan) 、庫存動態管理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數智化管理平台,整合供應鏈運營全生命周期信息,實現生產(chan) 製造標準化、柔性化和智能化。加強產(chan) 品主數據生態建設,推進製造業(ye) 供應鏈上下遊關(guan) 鍵產(chan) 品一致性描述。(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增強批發業(ye) 供應鏈集成能力。支持大宗商品、農(nong) 產(chan) 品、消費品等領域批發企業(ye) 建設數智化平台,引導大型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積極發展電子統一結算,促進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充分整合,構建集成開放的供應鏈服務體(ti) 係,為(wei) 上下遊客戶和產(chan) 業(ye) 集群提供原料采購、倉(cang) 儲(chu) 物流、產(chan) 品營銷、供應鏈金融、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等綜合服務。加強商品市場數智化改造,完善商品集散、分撥、儲(chu) 運等功能,鼓勵重點商品市場“走出去”,發展跨境電商和海外倉(cang) 儲(chu) 物流設施,拓展供應鏈服務網絡。(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優(you) 化零售業(ye) 供應鏈供給水平。鼓勵大型零售企業(ye) 發揮優(you) 勢作用,加強供應鏈協同,推廣集采集配、統倉(cang) 統配、供應商直配、自動補貨等模式,促進供需適配。支持零售企業(ye) 采用數智技術整合全渠道信息,加快消費端信息向品牌商、製造商的反饋速度,引導開展“個(ge) 性定製+柔性生產(chan) ”,優(you) 化商品供給水平。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建設智慧商店,打造消費新場景,改善消費體(ti) 驗。(商務部負責)
(五)推動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以數智化協同創新為(wei) 支撐,推動物流與(yu) 產(chan) 業(ye) 、貿易、消費融合發展,加快機器視覺、智能傳(chuan) 感、射頻識別等技術應用,推廣智能立體(ti) 倉(cang) 庫、自動導引車、無人配送車等設施設備,實現人、車、貨智能調度。支持貿港航一體(ti) 化發展,推進多式聯運信息互聯共享。鼓勵規範性網絡貨運平台發展,實現運力資源和物流需求精準匹配,降低空駛、空置、空載率。加快數字托盤、周轉箱(筐)在重點領域和環節推廣應用,鼓勵供應鏈全鏈條不倒托、不倒箱(筐)。(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主要任務
(六)培育數智供應鏈領軍(jun) 企業(ye) 。鼓勵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處於(yu) 關(guan) 鍵地位或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加快數智技術與(yu)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整合數據資源,通過製定供應鏈戰略、建立合作機製等方式,帶動上下遊企業(ye) 協同轉型。建設數智供應鏈實驗室、數智共享平台,加速數據流轉和信息交互,為(wei) 鏈上中小企業(ye) 提供技術賦能、市場開拓、融資授信等支持,打造緊密耦合、高效協同的供應鏈集群。(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數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推動供應鏈管理服務業(ye) 數智化轉型。推動供應鏈管理服務業(ye) 向專(zhuan) 業(ye) 化和價(jia) 值鏈高端延伸,基於(yu) 數智技術,麵向農(nong) 業(ye) 、製造業(ye) 、批發零售業(ye) 等領域發展需要,提供智能生產(chan) 、智慧物流、跨境電商等一攬子解決(jue) 方案,拓展組織變革、流程優(you) 化、管理決(jue) 策等數智化服務,推動供應鏈管理服務業(ye) 與(yu) 現代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發展。(商務部牽頭,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加快數智供應鏈對外開放合作。加強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成員國合作,支持數智供應鏈與(yu) 跨境電商、海外倉(cang) 儲(chu) 物流協同發展,推動聯設施、聯數字、聯標準。鼓勵商品市場、電商平台、供應鏈服務企業(ye) 等主體(ti) 拓展數智供應鏈業(ye) 務,為(wei) 中小企業(ye) 出海提供國際物流、跨境結算、信息谘詢等服務。(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國家數據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建設數智供應鏈控製塔。支持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打造供應鏈智能管理和決(jue) 策係統,對供應鏈活動實現實時洞察、運行分析和智能響應,為(wei) 輔助決(jue) 策、風險預警、前攝性調整等提供支撐,降低供應鏈中斷風險。圍繞供應鏈控製塔建設,統籌推動組織、人員、係統等適配性改造,更好發揮控製塔全局調度效能。(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數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創新數智供應鏈底層技術。支持供應鏈相關(guan) 主體(ti) 協同創新,深度掌握人工智能、物聯網、機器人、雲(yun) 計算、區塊鏈、工業(ye) 軟件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加快補齊底層技術短板。完善數智基礎設施布局,探索推進數智技術商業(ye) 化應用,開展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構建契合市場需求、促進數據流動、發揮數據價(jia) 值的數智供應鏈創新體(ti) 係,以科技創新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數據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完善技術服務標準體(ti) 係。鼓勵供應鏈企業(ye) 與(yu) 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加強產(chan) 學研用合作,開展技術標準研製與(yu) 應用。推動數據接口、數據交換、數據管理、產(chan) 品主數據、電子單證、成熟度模型、服務流程等一批契合產(chan) 業(ye) 和行業(ye) 發展需要的標準製修訂,組織開展數智供應鏈貫標試點。研究建立供應鏈管理服務標準體(ti) 係。(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國家數據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探索推進供應鏈數據交易。加強供應鏈數據開放共享、開發利用。鼓勵供應鏈領軍(jun) 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等主體(ti) 探索數據確權機製,製定數據資產(chan) 認定、質量評價(jia) 、流通交易等係列標準,合法合規開展數據交易,不斷強化企業(ye) 數據資產(chan) 屬性,提升企業(ye) 數智化建設的積極性。(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數據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保障供應鏈數據流動安全。依法開展數智供應鏈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認定與(yu) 安全保護,優(you) 先選擇安全可信的產(chan) 品和服務,健全雲(yun) 計算服務安全評估製度。加強數智供應鏈數據安全評估,通過加密技術、零信任、關(guan) 鍵數據備份等措施,保障供應鏈數據安全。推動數字信息可溯源、多來源信息可互驗、多維度信息可校核,避免信息泄露。(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建立供應鏈協調推進機製。加強政府部門、行業(ye) 協會(hui) 、科研院所、供應鏈領軍(jun) 企業(ye) 等合作,建立數智供應鏈協調推進機製,統籌推動重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數智化建設。加強部門信息共享,建立供應鏈信用數據庫,提供公共信用評價(jia) 和風險預警服務,發揮行業(ye) 自律機製作用,規範發展基於(yu) 真實貿易的供應鏈金融。引導領軍(jun) 企業(ye) 建設數智供應鏈統一公共服務平台,解決(jue) 數據分散、重複投入問題。(商務部牽頭,有關(guan) 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加強數智供應鏈人才培育。支持和引導普通高等院校、職業(ye) 學校加大數智供應鏈相關(guan) 學科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和引進力度,推進相關(guan) 特色學院建設,鼓勵企業(ye) 與(yu) 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協同育人,增強創新型、應用型、複合型數智供應鏈人才供給。鼓勵建立首席供應鏈官、首席數據官製度。加強對數智供應鏈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工程能力的實踐培養(yang) ,支持建好用好國家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數字技術領域),訂單式培養(yang) “高精尖缺”工程技術人才。開展數智供應鏈水平專(zhuan) 業(ye) 認證。(教育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數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組織實施
用好服務業(ye) 發展資金,支持傳(chuan) 統批發零售、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冷鏈物流等主體(ti) 轉型升級,發展數智供應鏈,優(you) 化商品和服務供給,改善城鄉(xiang) 居民消費環境。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you) 惠政策。支持以省為(wei) 單位培育一批數智供應鏈領軍(jun) 企業(ye) ,立足主要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集群圖譜,重點在推動供應鏈數智化轉型、為(wei) 上下遊中小企業(ye) 數智賦能、服務現代產(chan) 業(ye) 發展、有效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提高消費供給水平等方麵探索工作路徑和典型經驗。支持有條件的城市依托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打造全國供應鏈中心城市,在推動供應鏈數智化轉型、技術攻關(guan) 和商業(ye) 化應用、優(you) 化配置國內(nei) 國外資源、提高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等方麵先行先試。加強典型經驗做法複製推廣,推進全國數智供應鏈建設進程。(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稅務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