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商務部 > 正文

商務部關於促進商貿物流發展的實施意見

發布時間:2014-09-25 10:47:05 商務部流通業(ye) 發展司 

為(wei) 貫徹落實2013年國務院召開的部分城市物流工作座談會(hui) 和2014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hui) 通過的《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精神,促進商貿物流發展,降低物流成本,引導企業(ye) 做大做強,完善服務體(ti) 係,更好地保障供給,支撐國民經濟穩步增長,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高度重視商貿物流工作

商貿物流是指與(yu) 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商貿服務業(ye) 及進出口貿易相關(guan) 的物流服務活動,是整個(ge) 物流過程中對成本影響比較大的環節,新技術應用和商業(ye) 模式創新最為(wei) 集中,作為(wei) 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guan) 係到生產(chan) 資料流通和生活資料流通的順利運行。促進商貿物流發展,有利於(yu)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有利於(yu) 貨暢其流,繁榮市場;有利於(yu) 改善交通和環境狀況,促進城市化健康發展;有利於(yu) 提升流通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更好地發揮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近年來,在各級商務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商貿物流體(ti) 係逐步形成,信息化、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服務功能不斷拓展,湧現出一批商業(ye) 模式先進、供應鏈整合能力強的商貿物流企業(ye) 。但從(cong) 整體(ti) 上看,商貿物流小、散、亂(luan) ,專(zhuan) 業(ye) 化、社會(hui) 化、標準化程度低,運作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沒有根本扭轉,與(yu) 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商貿物流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部分城市物流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深入紮實開展工作,努力使商貿物流成為(wei) 內(nei) 貿工作“上台階”的突破口。

二、提高社會(hui) 化水平

引導生產(chan) 和商貿流通企業(ye) 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運作模式,剝離或外包物流功能,實行主輔業(ye) 分離。支持商貿物流企業(ye) 開展供應商管理庫存 (VMI)、準時配送 (JIT)等高端智能化服務,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務水平。有條件的企業(ye) 可以向提供一體(ti) 化解決(jue) 方案和供應鏈集成服務的第四方物流發展。支持傳(chuan) 統倉(cang) 儲(chu) 企業(ye) 轉型升級,向配送運營中心和專(zhuan) 業(ye) 化、規模化第三方物流發展,鼓勵倉(cang) 儲(chu) 、配送一體(ti) 化,引導倉(cang) 儲(chu) 企業(ye) 規範開展擔保存貨第三方管理。支持貨代物流企業(ye) 發展壯大,為(wei) 各類企業(ye) 開拓國內(nei) 和國際市場提供支撐。

大力發展共同配送,繼續做好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工作,鼓勵推廣共同配送、統一配送、集中配送等先進模式。依托專(zhuan) 業(ye) 化第三方物流或供應商為(wei) 多個(ge) 商貿企業(ye) 、社區門店、市場入駐商戶等共同配送;依托物流園區推廣配送班車,開展幹線與(yu) 支線結合的城區集中配送;支持大型連鎖零售企業(ye) 通過集中采購提高統一配送率,利用其物流係統為(wei) 所屬門店和社會(hui) 企業(ye) 統一配送;整合存量配送資源,在學校、社區、地鐵等周邊設立末端配送站或建設公共自助提貨櫃等。

三、提高專(zhuan) 業(ye) 化水平

(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物流。推進商貿物流和電子商務的協同發展及業(ye) 務流程再造。鼓勵電子商務企業(ye) 加強與(yu) 商貿物流企業(ye) 的合作,合理選擇物流網絡節點,完善信息共享和利益分配機製。支持電子商務企業(ye) 與(yu) 社區便利店合作開展“網訂店取(送)”。支持商貿物流企業(ye) 擴展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能力,在配送中心建設、網點開發、車輛保障等方麵加大投資和改造力度,有條件的企業(ye) 要“走出去”,布設集散中心和網絡,滿足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要求。

(二)加強冷鏈物流建設。鼓勵各類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冷鏈物流、商貿服務企業(ye) 改造、新建一批適應現代流通和消費需求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引導使用各種新型冷鏈物流裝備與(yu) 技術,推廣全程溫度監控設備,完善產(chan) 地預冷、銷地冷藏和保鮮運輸、保鮮加工的流程管理和標準對接,逐步實現產(chan) 地到銷地市場冷鏈物流的無縫銜接,降低損耗,保障商品質量安全。

(三)加快生產(chan) 資料物流轉型升級。鼓勵生產(chan) 資料物流企業(ye) 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的商業(ye) 模式整合內(nei) 外資源,延長產(chan) 業(ye) 鏈,跨行業(ye) 、跨領域融合發展,增強信息、交易、加工、配送、融資、擔保等一體(ti) 化綜合服務能力,由單純的貿易商、物流商,向供應鏈集成服務商轉型。支持生產(chan) 資料生產(chan) 、流通企業(ye) 在中心城市、交通樞紐、經濟開發區和工業(ye) 園區有序建設大宗生產(chan) 資料物流基地和物流園區,促進產(chan) 業(ye) 適度集聚。整合農(nong) 村農(nong) 資流通和配送網點資源,建立健全覆蓋縣級區域和中心鄉(xiang) 鎮的農(nong) 資物流配送網絡,

(四)鼓勵綠色物流發展。引導一批商貿物流園區向綠色物流功能區轉型,加大綠色物流裝備、技術、倉(cang) 儲(chu) 等設施的推廣使用力度。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ti) 係,建立服務於(yu) 生產(chan) 和消費的逆向物流網絡,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

四、提高標準化水平

創新商貿物流標準宣傳(chuan) 貫徹和實施促進的工作機製,提高標準的通用性和統一性。根據社會(hui) 需求與(yu) 工作重點,利用各種形式,加強商貿物流標準化理念推廣與(yu) 知識普及。支持各類企業(ye) 、社會(hui) 團體(ti) 積極參與(yu) 商貿物流標準的製修訂。加快商貿物流管理、技術和服務標準的推廣,鼓勵有關(guan) 企業(ye) 采用標準化的物流計量、貨物分類、物品標識、物流裝備設施、工具器具、信息係統和作業(ye) 流程等。以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試點工作為(wei) 切入點,逐步提高全社會(hui) 標準托盤普及率,促進相關(guan) 配套設施設備的標準化改造。

選擇基礎較好、積極性高的地區、園區和企業(ye) 開展商貿物流標準化應用推廣工作,鼓勵和指導上述單位加大基礎設施、裝備技術、服務流程、內(nei) 部管理等領域的標準化實施力度,培育商貿物流標準化服務和管理品牌;加強行業(ye) 與(yu) 行業(ye) 、企業(ye) 與(yu) 企業(ye) 之間的標準銜接和統一,引導全行業(ye) 提高標準應用水平、經營管理水平、產(chan) 品質量水平和從(cong) 業(ye) 人員資質水平。

五、提高信息化水平

支持商貿物流企業(ye) 與(yu) 生產(chan) 企業(ye) 、批發零售等企業(ye) 通過共用信息係統,實現數據共用、資源共享、信息互通。通過中央和地方兩(liang) 級示範,支持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發展,發揮平台整合調配物流資源,解決(jue) 物流信息不對稱、接口標準不統一等矛盾,實現精準化、可視化管理等功能,並搭載企業(ye) 誠信、托盤循環共用、物流金融、跨境電子商務、商品溯源、通關(guan) 便利化、多式聯運等各種增值服務,為(wei) 廣大商貿物流企業(ye) 特別是中小企業(ye) 提升組織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有利條件。有條件的地區還可協調相關(guan) 部門,開展政府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將現有交通、工商、稅務、海關(guan) 等部門可公開的電子政務信息進行整合後,向社會(hui) 公開,實現便民利企的物流政務資源共享。

六、提高組織化水平

鼓勵物流企業(ye) 通過參股控股、兼並重組、協作聯盟等方式做大做強,形成一批技術水平先進、主營業(ye) 務突出、核心競爭(zheng) 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ye) 集團,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物流服務的一體(ti) 化、網絡化水平。鼓勵運輸、倉(cang) 儲(chu) 等傳(chuan) 統物流企業(ye) 向上下遊延伸服務,推進物流業(ye) 與(yu) 其他產(chan) 業(ye) 融合、協同發展。引導物流企業(ye) 共同投資建設重要物流節點的倉(cang) 儲(chu) 設施,合理布局物流園區(中心、基地),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能力和集約化發展水平。鼓勵商貿物流企業(ye) 提高配送的規模化和協同化水平,依托商業(ye) 、郵政等網點,形成覆蓋城鄉(xiang) 的物流配送網絡。支持服務中小企業(ye) 的物流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引導企業(ye) 集聚規範發展。

七、提高國際化水平

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商貿物流領域的法律法規,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除涉及國家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外,放開外資準入限製,加快構建統一公平、競爭(zheng) 有序的大市場。繼續深化落實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中心、專(zhuan) 業(ye) 批發市場、倉(cang) 儲(chu) 設施等領域的對外開放政策。鼓勵外資參與(yu) 城市內(nei) 交通物流體(ti) 係建設。推進國內(nei) 物流企業(ye) 同國際先進物流企業(ye) 的合作,引進和吸收國外促進商貿物流發展的先進理念和商業(ye) 模式。

以“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si) 綢之路”沿線區域物流合作為(wei) 重點,在“一帶一路”國內(nei) 外沿線主要交通節點和港口建設一批物流中心。積極開展務實、高效的國際區域物流合作,推進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支持建設商貿物流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鼓勵有條件的商貿物流企業(ye) “走出去”和開展全球業(ye) 務。

以國際商品交易中心、重點進出口口岸為(wei) 依托,通過完善貨物儲(chu) 存、配送功能,提高進出口貨物集散能力,探索建立海外倉(cang) 庫、物流基地和分撥中心。充分利用《內(nei) 地與(yu) 香港關(guan) 於(yu) 建立更緊密經貿關(guan) 係的安排》(CEPA)、《內(nei) 地與(yu) 澳門關(guan) 於(yu) 建立更緊密經貿關(guan) 係的安排》(CEPA)、《海峽兩(liang) 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自由貿易試驗區及地方對外開放先行先試平台和載體(ti) ,促進商貿物流率先發展。

八、加強組織領導,完善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機製,做好協調服務。做好部門間的政策協調和工作配合,加強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聯動。完善各級商貿物流工作機製,為(wei) 加快商貿物流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和服務支撐。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把商貿物流工作作為(wei) 內(nei) 貿流通工作重點,明確分管領導和專(zhuan) 門處室,加強人員配備,保障工作開展。有條件的地方,可依據商務部、財政部有關(guan) 城市共同配送的業(ye) 務指導文件,自行組織城市共同配送試點。

(二)優(you) 化物流發展環境,加強誠信建設。發揮商務主管部門在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中的牽頭作用,反對地方保護、消除區域封鎖,查處價(jia) 格欺詐、以次充好、虛假倉(cang) 單、重複質押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注重發揮行業(ye) 組織作用,建立物流信息披露管理製度和激勵懲戒機製,增強企業(ye) 誠信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利用社會(hui) 化物流信息平台,獲取誠信大數據,對誠實守信、合法經營、社會(hui) 責任強的企業(ye) 予以支持、鼓勵和宣傳(chuan) ,對破壞市場秩序、誠信缺失的企業(ye) 將其列入“黑名單”並向社會(hui) 公布,提高其失信成本。積極為(wei) “走出去”的物流企業(ye) 提供政策、法律、谘詢、市場信息等配套服務。

(三)落實財稅土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統一規劃、合理安排政策和資金支持商貿物流發展。對工業(ye) 、商貿流通企業(ye) 實行主輔分離,輔業(ye) 改製興(xing) 辦第三方物流企業(ye) ,或通過優(you) 化資源配置整合、重組成立的物流企業(ye) ,或在企業(ye) 內(nei) 部重組涉及企業(ye) 資產(chan) 、股權變動的,可商有關(guan) 部門研究減免行政事業(ye) 性收費。抓緊落實現有的物流企業(ye) 大宗商品倉(cang) 儲(chu) 設施用地稅收減半政策。積極爭(zheng) 取將物流企業(ye) 配送中心、連鎖企業(ye) 配送中心項目內(nei) 用於(yu) 建設倉(cang) 儲(chu) 設施、堆場、貨車通道、回轉場地及停車場(庫)等物流生產(chan) 性設施用地列入工業(ye) 、倉(cang) 儲(chu) 用地範疇,並研究降低公共性、公益性商貿物流用地的投資強度要求。

積極推動解決(jue) 城市配送車輛通行難、停靠難、卸貨難,罰款多、收費多“三難兩(liang) 多”等問題,商有關(guan) 部門出台便於(yu) 配送車輛通行及停靠的具體(ti) 措施,降低道路通行費用。積極研究和協調將配送生鮮食品和藥品的車輛視同公共交通車輛優(you) 先通行的政策和措施。引導標準化的非機動三輪車依法依規經營快遞物流業(ye) 務。

(四)夯實統計基礎,加強人才培養(yang) 。完善商貿物流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ti) 係。加強對商貿物流需求、費用、市場規模、投資、價(jia) 格等指標的統計分析,及時反映商貿物流的發展規模和運行效率。通過學曆教育、繼續教育等多種方式培養(yang) 市場急需的經營管理和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提高實踐能力。推動產(chan) 學研結合,鼓勵商貿物流理論研究,引導工商企業(ye) 樹立現代物流理念,加大宣傳(chuan) 力度,營造全社會(hui) 重視和支持商貿物流發展的輿論氛圍。

 

商務部將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結合現有政策,圍繞提高商貿物流社會(hui) 化、專(zhuan) 業(ye) 化、標準化、信息化、組織化、國際化水平等主要工作,分別選擇重點地區、重點企業(ye) ,重點推進,促進商貿物流健康發展。工作中的有關(guan) 情況和問題請及時與(yu)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聯係。

 

 

 

                                                     商務部

                                  2014年9月22日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