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規劃發〔2022〕7號
交通運輸部關(guan) 於(yu) 印發《交通強國建設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廳(局、委):
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規劃綱要》,客觀評估交通強國建設進程,充分發揮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的“標尺”和“指揮棒”作用,科學引導各地區、各行業(ye)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我們(men) 研究製定了《交通強國建設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經報國務院領導同誌同意,現予印發。
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統籌、確保質量,科學有序做好指標體(ti) 係的完善和指標測算指南的製定工作。部綜合規劃司要會(hui) 同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相關(guan) 司局做好行業(ye) 指標製定工作,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做好省域指標製定工作,部科學研究院會(hui) 同部規劃研究院、水運科學研究院、公路科學研究院等相關(guan) 科研單位做好指標測算指南研究及技術支撐等相關(guan) 工作。各行業(ye) 、各單位要協同配合,高質量推進指標體(ti) 係的建設、管理及評估等工作。有關(guan) 成果及時報部。
交通運輸部
2022年1月16日
交通強國建設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
為(wei) 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規劃綱要》,客觀評估交通強國建設進程和開展國際對標,科學引導各地區、各行業(ye)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充分發揮交通強國建設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的“標尺”和“指揮棒”作用,製定本指標體(ti) 係。
一、總體(ti) 要求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hui) 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推動交通運輸實現“三個(ge) 轉變”,打造“四個(ge) 一流”,堅持典型引領、可比可取,構建以國家綜合指標為(wei) 統領,行業(ye) 指標、省域指標為(wei) 基礎的交通強國建設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切實發揮引導作用,加快建設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當好開路先鋒。
二、指標體(ti) 係設置
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覆蓋範圍廣,區域間、城鄉(xiang) 間、行業(ye) 間發展不平衡。綜合考慮,交通強國建設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按照1個(ge) 國家綜合指標、5個(ge) 行業(ye) 指標和31個(ge) 省域指標進行設置。
——國家綜合指標:聚焦綜合交通運輸,注重國際橫向比較,設置國家綜合指標,科學定位我國交通運輸發展水平,科學引導行業(ye) 、省域層麵的指標設置。
——行業(ye) 指標:在國家綜合指標框架下,設置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5個(ge) 行業(ye) 層麵指標,充分體(ti) 現行業(ye) 特點。
——省域指標:在國家綜合指標框架下,設置31個(ge) 省域層麵指標,既包括“共性指標”,以評價(jia) 省域發展水平和進行橫向比較,又設置“個(ge) 性指標”,以體(ti) 現省域差異化特點。
三、指標選取原則
——引領性。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落實共同富裕要求,契合交通強國建設重點任務,充分發揮指標體(ti) 係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標尺”和“指揮棒”作用。
——代表性。堅持問題導向與(yu) 目標導向相結合,聚焦交通運輸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短板,瞄準交通強國建設目標任務,遴選“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典型指標。
——可比性。對標國際先進水平,著眼交通強國建設共性需求,立足不同行業(ye) 、不同地區發展實際,利於(yu) 橫向、縱向對比分析,遴選便於(yu) 比較的指標。
——獲取性。在既有統計方法數據基礎上,盡量采用可取、易得、計算簡單的數據,並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獲取數據。
——時效性。根據新形勢新要求,結合交通強國建設進程,對指標體(ti) 係進行定期評估,視情調整完善,更好適應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需要。
四、國家綜合指標構成
綜合考慮各地區、各行業(ye) 特點,注重交通運輸與(yu) 經濟社會(hui) 、生態環境相協調,統籌發展和安全,圍繞“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從(cong) “基本特征、評價(jia) 維度、評價(jia) 指標”三級設置20項評價(jia) 指標。相應設置部分表征指標,供行業(ye) 、地方製定指標參考,具體(ti) 見附件。
國家綜合指標
基本特征 | 評價(jia) 維度 | 評價(jia) 指標 | |
安全 | 生命安全 | 1 | 交通運輸安全性 |
應急保障 | 2 | 交通係統韌性 | |
3 | 應急響應水平 | ||
自主可控 | 4 | 交通設施裝備水平 | |
便捷 | 覆蓋廣泛 | 5 | 交通基礎設施覆蓋銜接水平 |
6 | 對外連通度與(yu) 國際化水平 | ||
7 | 交通基礎設施無障礙水平 | ||
快捷順暢 | 8 | 全國123出行交通圈覆蓋率 | |
9 | 全球123快貨物流圈覆蓋率 | ||
高效 | 高效利用 | 10 | 交通設施利用率 |
11 | 交通網運行通暢水平 | ||
一體(ti) 協調 | 12 | 旅客聯程運輸水平 | |
13 | 貨物多式聯運水平 | ||
智能創新 | 14 | 綜合交通智慧化水平 | |
綠色 | 生態環保 | 15 | 交通運輸工具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與(yu) 碳排放水平 |
16 | 交通與(yu) 環境協調發展水平 | ||
集約節約 | 17 | 交通基礎設施空間資源集約化水平 | |
經濟 | 經濟適應 | 18 | 交通支出可承受能力 |
支撐有力 | 19 | 交通運輸對經濟增長貢獻率 | |
20 | 通道樞紐經濟發展水平 |
(一)安全。
“安全”是交通發展的永恒主題,是經濟社會(hui) 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重點從(cong) 生命安全、應急保障、自主可控3個(ge) 評價(jia) 維度設置4項指標。
1.交通運輸安全性。該指標反映貫徹統籌發展和安全要求,主要體(ti) 現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輸服務、交通運輸工具裝備等安全運行能力及行業(ye) 安全生產(chan) 關(guan) 鍵崗位從(cong) 業(ye) 人員素質。
2.交通係統韌性。該指標反映交通運輸係統穩定性與(yu) 可靠性,主要體(ti) 現綜合運輸通道、客貨運樞紐、關(guan) 鍵路段工程、重要港口航道等交通基礎設施在重大突發事件下的可替代、易修複、抗毀壞能力等。
3.應急響應水平。該指標反映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的快速響應能力,主要體(ti) 現在及時啟動應急響應,迅速實施應急救援、交通運輸保障,有效降低減輕突發事件影響等。
4.交通設施裝備水平。該指標反映交通運輸設施裝備技術水平,主要體(ti) 現我國交通運輸領域設施、裝備、產(chan) 品等核心技術方麵的先進程度以及自主可控能力。
(二)便捷。
“便捷”是對交通供給能力和質量的要求,提高交通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便利人民群眾(zhong) 出行,注重交通運輸服務公平性,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重點從(cong) 覆蓋廣泛、快捷順暢2個(ge) 評價(jia) 維度設置5項指標。
5.交通基礎設施覆蓋銜接水平。該指標反映交通基礎設施、運輸服務的空間布局和銜接水平,主要體(ti) 現各方式、各層級交通運輸網絡的通達覆蓋水平。
6.對外連通度與(yu) 國際化水平。該指標反映我國與(yu) 其他國家的交通連通程度,交通運輸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運輸保障水平,主要體(ti) 現我國對外交通運輸服務的覆蓋能力和國際物流供應鏈服務保障能力。
7.交通基礎設施無障礙水平。該指標反映交通基礎設施服務老年人、殘疾人、孕婦兒(er) 童等特殊群體(ti) 無障礙出行及正常使用情況,主要體(ti) 現特殊群體(ti) 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務水平,滿足老齡化社會(hui) 交通需求,提升交通運輸服務人性化、精細化水平。
8.全國123出行交通圈覆蓋率。該指標反映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和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的人口情況。
9.全球123快貨物流圈覆蓋率。該指標反映快貨國內(nei) 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的覆蓋情況。
(三)高效。
“高效”是對交通供給效率的要求,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利用效率、銜接轉換效率、運營管理效率和交通網運行通暢水平,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you) 勢和組合效率。重點從(cong) 高效利用、一體(ti) 協調、智能創新3個(ge) 評價(jia) 維度設置5項指標。
10.交通設施利用率。該指標反映設施利用合理化水平,主要體(ti) 現交通設施利用效率。
11.交通網運行通暢水平。該指標反映交通網絡運行的通暢程度,主要體(ti) 現合理運行速度區間的占比情況、設施能力和需求匹配情況。
12.旅客聯程運輸水平。該指標反映旅客出行一體(ti) 化服務水平,主要體(ti) 現交通運輸全鏈條高質量服務能力。
13.貨物多式聯運水平。該指標反映貨物通過兩(liang) 種及以上運輸方式一體(ti) 化裝載、銜接和轉運的效率及發展水平。
14.綜合交通智慧化水平。該指標反映交通基礎設施、交通裝備、運輸服務和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以及係統的智慧化發展程度。
(四)綠色。
“綠色”是滿足人民對優(you) 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推動形成綠色交通發展方式,提高資源集約節約化水平,促進交通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重點從(cong) 生態環保、集約節約2個(ge) 評價(jia) 維度設置3項指標。
15.交通運輸工具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與(yu) 碳排放水平。該指標反映由交通運輸工具產(chan) 生的大氣汙染物與(yu)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情況,體(ti) 現減排效果。
16.交通與(yu) 環境協調發展水平。該指標反映交通運輸綠色發展水平及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重點從(cong) 城市綠色出行水平和新能源載運工具推廣應用等方麵進行衡量。
17.交通基礎設施空間資源集約化水平。該指標反映綜合交通及各運輸方式對土地、岸線、線位等國土空間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情況。
(五)經濟。
“經濟”是對交通投入產(chan) 出比率的要求,體(ti) 現用戶以可承受的價(jia) 格享受到高品質、高性價(jia) 比的運輸服務,全麵適應並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重點從(cong) 經濟適應、支撐有力2個(ge) 評價(jia) 維度設置3項指標。
18.交通支出可承受能力。該指標反映人民群眾(zhong) 對交通運輸時間成本和支出費用的可承受能力,以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財務可持續能力、全生命周期成本可承受能力、有效防範債(zhai) 務風險能力。
19.交通運輸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該指標反映交通運輸業(ye) 對GDP增長的全部貢獻程度,包括直接貢獻和通過促進消費、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增長的間接貢獻等。
20.通道樞紐經濟發展水平。該指標反映運輸通道和交通樞紐建設對經濟引領促進水平,體(ti) 現對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集聚帶動作用,以及促進經濟要素循環、推動交通與(yu) 周邊經濟協同發展的能力。
五、實施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交通運輸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領導小組的統籌領導作用,完善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實施工作機製。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行業(ye) 、省域指標研究製定的指導,整體(ti) 有序推動指標體(ti) 係製定、實施和完善等工作。
(二)完善體(ti) 係構建。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抓緊製定交通強國建設評價(jia) 指標測算指南,遴選引領性強、條件成熟的指標向全國推廣。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要結合自身特點,提出符合行業(ye) 實際情況的指標。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從(cong) 本地區實際出發,加快製定指標體(ti) 係,積極引入第三方評估,確保指標體(ti) 係盡快落地。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建立區域協調聯動機製,攜手研究建立區域指標。鼓勵具備條件的中心城市研究建立市級層麵指標。
(三)實行定期評估。根據新形勢新要求,對指標體(ti) 係進行定期評估,視情調整完善。創新數據采集方式方法,健全交通運輸統計體(ti) 係,充分利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先進技術,夯實數據獲取能力,拓展數據來源渠道,提升調查研究和分析能力。
附件
國家綜合指標具體(ti) 表征指標(參考)
序號 | 評價(jia) 指標 | 參考表征指標 |
1 | 交通運輸 安全性 | 交通運輸事故頻率、死亡率、經濟損失,交通運輸安全從(cong) 業(ye) 人員職業(ye) 技能素質,交通基礎設施抗災抗損能力 |
2 | 交通係統 韌性 | 重點區域多路徑、多方式連接比率 |
3 | 應急響應 水平 | 突發事件(故)應急響應啟動時間,交通運輸應急恢複時間,應急救援力量響應及到達時間 |
4 | 交通設施 裝備水平 | 交通核心先進裝備國產(chan) 化率,運輸工具導航係統安全監管覆蓋率,交通關(guan) 鍵結構物安全耐久可靠度,交通基礎設施技術狀態良好率 |
5 | 交通基礎 設施覆蓋 銜接水平 | 享受1小時快速交通人口覆蓋率,城區常住人口100萬(wan) 以上城市中心城區建成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覆蓋率,城鄉(xiang) 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農(nong) 村客運應通盡通比例 |
6 | 對外連通度與(yu) 國際化水平 | 自主快遞網絡全球覆蓋率,班輪運輸連通性指數,國際物流供應鏈保障能力,航空樞紐機場對外連接度,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水平,參與(yu) 國際標準製定、參與(yu) 國際交通組織治理能力 |
7 | 交通基礎 設施無障礙 水平 | 交通基礎設施無障礙化率,交通無障礙基礎設施使用率,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車比例,無障礙出租汽車比例 |
8 | 全國123 出行交通圈 覆蓋率 | 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和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率 |
9 | 全球123 快貨物流圈 覆蓋率 | 快貨國內(nei) 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覆蓋率 |
10 | 交通設施 利用率 | 交通設施功能發揮、能力利用水平 |
11 | 交通網運行通暢水平 | 交通基礎設施V/C比,城市交通運行指數 |
12 | 旅客聯程 運輸水平 | 旅客聯程運輸指數,新改建綜合客運樞紐換乘時間,中心城區至綜合客運樞紐半小時可達率 |
13 | 貨物多式 聯運水平 | 多式聯運換裝1小時完成率,貨物多式聯運占比,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和水水中轉比例,多式聯運“一單製”應用比例,大宗物資公鐵水運價(jia) 協同水平 |
14 | 綜合交通 智慧化水平 | 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水平,交通裝備智能化、網聯化水平,交通裝備與(yu) 運輸服務智能化水平,重點物資運輸電子運單覆蓋率,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水平 |
15 | 交通運輸 工具主要 大氣汙染物排放與(yu) 碳排放水平 | 營運交通工具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下降率,營運交通工具氮氧化物(NOx)排放總量下降率,主要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措施落實情況 |
16 | 交通與(yu) 環境協調發展 水平 | 城市綠色出行比例,城市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新能源車占比,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城市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占比,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鐵路水路運輸比例,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建設比例,城市交通噪聲投訴率,交通運輸與(yu) 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水平 |
17 | 交通基礎 設施空間 資源集約化水平 | 主要通道新增交通基礎設施多方式國土空間綜合利用率提高比例,單位港口岸線通過能力提升率,貨物運輸實載率 |
18 | 交通支出 可承受能力 | 交通支出占消費支出比重,交通基礎設施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城市不合理擁堵時間工具能耗損失比重 |
19 | 交通運輸 對經濟增長 貢獻率 | 交通運輸對經濟發展的誘增水平 |
20 | 通道樞紐 經濟發展 水平 | TOD發展指數,交通基礎設施對沿線經濟發展的帶動力 |
最新政策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公安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商務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工作的通知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全麵推廣應用道路運輸電子證照的通知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意見
- 交通運輸部 財政部關於實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通知
-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印發《北京市加快國四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促進更新輕型新能源貨車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 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監管總局 中國證監會 國家外匯局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金融支持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印發 《關於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幹措施》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