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

發布時間:2023-01-06 14:56:10 人民日報

我國擁有世界最完整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製造業(ye) 規模占全球比重約30%,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在部署2023年工作時強調,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如何保證產(chan) 業(ye) 體(ti) 係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怎樣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zheng) 力?如何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chu) 備保障能力?記者采訪了相關(guan) 部委負責人和多名專(zhuan) 家學者。

著力強鏈補鏈

確保產(chan) 業(ye) 體(ti) 係自主可控

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關(guan) 鍵在振興(xing) 製造業(ye) 。2022年以來,我國重大裝備、重要基礎零部件、新材料等關(guan) 鍵領域產(chan) 業(ye) 鏈攻關(guan) 再上新台階,前11月,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3%,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圍繞製造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找準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you) 質資源合力攻關(guan) ,保證產(chan) 業(ye) 體(ti) 係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金壯龍表示:“我們(men) 將聚焦自立自強,統籌發展和安全,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加強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加快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全麵提升產(chan) 業(ye) 體(ti) 係現代化水平。”

聚力“點上突破”。“應全麵梳理攸關(guan) 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精準識別被‘卡’的薄弱環節。”賽迪研究院副院長喬(qiao) 標建議,在此基礎上,利用好完備產(chan) 業(ye) 體(ti) 係、巨大內(nei) 需市場和強大動員組織能力等綜合優(you) 勢,集中優(you) 質創新要素和主體(ti) ,加速“卡脖子”點上的突破,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產(chan) 供應體(ti) 係。

強化“鏈上協同”。“應更加注重打破行業(ye) 壁壘,以上下遊循環暢通、產(chan) 學研協同聯動、大中小融通發展、國內(nei) 外協調互動,提高重點產(chan) 業(ye) 鏈技術供給能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chan) 業(ye) 所工業(ye) 室主任付保宗提出,針對重大和基礎領域的短板,支持以下遊重點需求用戶為(wei) 主導,建立多方參與(yu) 的技術攻關(guan) 聯盟組織,匯聚優(you) 勢創新資源持續開展研發攻關(guan) 。針對競爭(zheng) 性領域的弱項環節,探索更加包容寬鬆的激勵機製,讓更多創新型企業(ye) 放手一搏。

注重“麵上提升”。喬(qiao) 標認為(wei) ,一方麵,要加強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整體(ti) 統籌和規劃,根據各地區資源稟賦和特色優(you) 勢,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鏈分工布局,規避產(chan) 業(ye) 鏈過度集中部署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麵,應統籌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基礎設施聯通能力保障。

實現升級發展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2022年以來,更多服務平台牽手中小企業(ye) ,在加快智能轉型中增添發展動力。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培育出1700餘(yu) 家引領行業(ye) 發展的數字化車間或智能工廠以及5500餘(yu) 家區域領軍(jun) 企業(ye) 。

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是夯實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基底的重要支撐。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zheng) 力。付保宗認為(wei) ,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zheng) 力,需要積極探索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新路徑。

向高端躍進。“隨著消費日益升級,滿足高標準的新需求成為(wei) 引領產(chan) 業(ye) 變革的重要動力。”賽迪研究院規劃所所長程楠說,這要求我國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推行質量革命,從(cong) 需求端引導優(you) 質優(you) 價(jia) 的消費觀念,從(cong) 供給端嚴(yan) 控產(chan) 品質量標準,切實提高消費品對人民需求的滿足程度以及中間品對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的支撐能力。

向智能升級。“麵對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lin) ,要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積極利用數據分析、雲(yun) 計算等方式部署更實時精準的生產(chan) 策略。”程楠提出,通過把工業(ye) 流水線轉變為(wei) 定製化生產(chan) 、個(ge) 性化生產(chan) 、分布式生產(chan) ,將生產(chan) 性單元轉變為(wei) 學習(xi) 型工廠、數字化工廠、網絡化工廠,有利於(yu) 製造業(ye) 提質降本增效。

向綠色發力。程楠表示,要引導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盡快建立綠色價(jia) 值導向,借助自動控製、人機交互、循環發展,實現從(cong) 源頭設計到生產(chan) 製造再到銷售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綠色化,以最低資源消耗創造最大化社會(hui) 財富,不斷在全球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中脫穎而出。

與(yu) 此同時,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構築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新引擎。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製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要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付保宗建議,要發揮需求引領作用,積極拓展市場空間,利用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和創新資源優(you) 勢,探索豐(feng) 富和擴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市場應用場景,加速產(chan) 業(ye) 規模擴容和技術迭代。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也要不斷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程楠提出,要利用好我國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影響力,主動融入國際產(chan) 業(ye) 循環,大力引進以先進技術為(wei) 代表的高端製造業(ye) 和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引進國外先進人才和管理經驗,深化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鏈緊密聯係。

金壯龍表示,今年將實施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發展專(zhuan) 項行動,在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優(you) 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研究製定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行動計劃,加快謀劃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來產(chan) 業(ye) 。

推進能源革命

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天然氣年產(chan) 量躍上500億(yi) 立方米大關(guan) ,我國建成首個(ge) 年產(chan) 500億(yi) 立方米特大型產(chan) 氣區;白鶴灘至浙江特高壓工程竣工投產(chan) ,每年可輸送電量超300億(yi) 千瓦時……2022年末,能源領域重大工程捷報頻傳(chuan) 。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加強重要能源、礦產(chan) 資源國內(nei) 勘探開發和增儲(chu) 上產(chan) ”“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chu) 備保障能力”。“這對於(yu)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意義(yi) 重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yu) 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分析,從(cong) 發展角度看,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必然要加速壯大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這需要大量油氣、銅、鋁、鋰、錳等重要能源及礦產(chan) 資源作為(wei) 支撐。加強重要能源、礦產(chan) 資源國內(nei) 勘探開發和增儲(chu) 上產(chan) ,有助於(yu) 不斷增強風險應對能力,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

郭焦鋒認為(wei) ,接下來要繼續加大投入尤其是科技創新投入,推動創新要素向“產(chan) 學研用”一體(ti) 化和技術領先頭部企業(ye) 集聚,加快推進在“卡脖子”技術、非常規資源勘探開發技術等方麵的攻關(guan) 。針對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chu) 備保障能力,他建議要更重視機製創新,健全中央和地方、實物和產(chan) 能、政府和企業(ye) 儲(chu) 備相結合的儲(chu) 備機製,完善戰略儲(chu) 備市場調節機製,增強大宗商品儲(chu) 備和調節能力,增強快速響應和保障能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當前能源領域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建設成效顯著,也麵臨(lin) 不少挑戰,例如能源對外依存度依然偏高,能源消費結構依舊以化石能源為(wei) 主,整體(ti) 轉型任務任重道遠。”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李昇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新型能源體(ti) 係需要形成新的生產(chan) 力,滿足新的要求,“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是一項係統工程,要統籌好發展與(yu) 安全、清潔轉型與(yu) 能源保供、存量與(yu) 增量的關(guan) 係,從(cong) 電氣熱冷氫多種能源利用形式、源網荷儲(chu) 各環節共同發力。”

國家能源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堅定不移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麵工作:一是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積極推進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紮實推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示範應用。二是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高質量發展,推動水電、核電重大工程建設,因地製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三是積極構建新型電力係統,著力推動電網主動適應大規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麵廣的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四是大力推動終端用能轉型升級,加強重點用能領域節能降碳,積極推進電能替代。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