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5-09 10:49:38 中交興(xing) 路

為(wei) 踐行並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清華大學聯合中交興(xing) 路發布《中國公路貨運大數據碳排放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份報告基於(yu) 全國重載貨車大數據,為(wei) 交通行業(ye) 領域的碳排放估算以及政策製定提供實施層麵的參考路徑。
當下,中國碳排放最大的四個(ge) 行業(ye) 分別是發電熱供應、鋼鐵、建材和交運。報告提到,從(cong) 2021年開始,全國碳排放交易體(ti) 係(ETS)將數據最為(wei) 完善的電力行業(ye) 納入碳排放交易,隨後又將數據相對齊備的鋼鐵、有色、建材行業(ye) 納入第二批待入名單。而作為(wei) 在2020年碳排放高達9.3億(yi) 噸、占全國終端碳排放約15%的交通運輸行業(ye) ,卻因在排放核算、認證等環節上的多重挑戰,難以有效開展監測工作。
據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9億(yi) 輛,載貨汽車保有量達3242萬(wan) 輛,占總量的10.91%。其中,自重在12噸以上,以重載貨車、半掛牽引車為(wei) 代表的重型卡車,是各類大氣汙染物的主要來源。據《中國移動源環境年報2021》統計顯示,重型卡車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顆粒物的排放量,占所有車型排放量的11.4%、15.9%、75.4%、52.1%。由此可見,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有必要站在重型卡車視角,為(wei) 公路貨運的碳排放監測和碳減排工作夯實數據基礎。
在《報告》中,清華大學聯合中交興(xing) 路,基於(yu) 全國重載柴油貨車(含國三、國四、國五、國六四種排放標準)在國內(nei) 369個(ge) 地級市、橫跨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物流運輸行程線路,設計計算公式,對車輛碳排放數據進行以月為(wei) 精度的估算,最終可得到某城市、某個(ge) 月中所有車輛碳排放量的數據,填補交通行業(ye) 領域針對貨運車輛進行碳排放量估算的空白。報告中的重型卡車貨運數據分析技術支持,由中交興(xing) 路提供。
以卡車運營地(在途經過的所有地區)作為(wei) 碳排放估算和統計的維度,通過分析,《報告》提到重型卡車的碳排放情況呈現以下趨勢或規律:
全國重卡年度、月度二氧化碳排放量(2018-2023) 來源:項目繪製組
(1)三年間,卡車碳排放總體(ti) 呈現先上升、後穩定的趨勢
2018-2023年重卡年度碳排放總體(ti) 呈現先上升、後穩定的趨勢,總量分別約為(wei) 1.33億(yi) 噸、1.64億(yi) 噸、1.96億(yi) 噸、2.32億(yi) 噸、2.15億(yi) 噸和2.23億(yi) 噸。2018-2021年重卡年度碳排放的平均年增速為(wei) 20.5%,處於(yu) 快速增長區間;而這一趨勢在2022年出現逆轉,重卡碳排放有所下降,隨後2023年略有回升。
(2)卡車碳排放呈現極強的季節變化特征
貨車碳排放呈現極強的季節變化特征,其根本原因是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的季節性變化。例如每年碳排放高峰期大多出現在後半年,特別是11月份前後,各類電商節日在刺激消費增長的同時,進一步帶動了貨運行業(ye) 的活力;每年1-2月由於(yu) 經曆農(nong) 曆新年,全國生產(chan) 活動處於(yu) 低穀期,則卡車碳排放也進入低穀狀態。
(3)卡車碳排放情況易受地域產(chan) 業(ye) 結構、政策等因素影響
通過數據分析發現,每座城市的卡車碳排放趨勢與(yu) 全國總體(ti) 趨勢相一致,但也與(yu) 當地的產(chan) 業(ye) 結構、環保政策以及新冠疫情緊密相關(guan) 。從(cong) 整體(ti) 來看,國內(nei) 卡車碳排放趨勢變化反映了經濟活動、政策調控和外部因素的綜合影響。
(4)國六、清潔能源車輛的推廣將進一步減緩碳排放
卡車碳排放呈現明顯的地域集中特點,例如華北地區、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重慶市等工業(ye) 集中地帶和重要交通樞紐擁有較高的排放量,這其中以國四和國五車輛居多,其中國五卡車的排放總量最大。隨著國六標準車輛及新能源車輛的推廣應用,卡車碳排放的增長將進一步受到控製。
2018-2023年卡車碳排放趨勢和2024-2026年預測趨勢(單位:百萬(wan) 噸) 來源:項目繪製組
通過對重型卡車碳排放情況的多視角觀察,《報告》也試圖引發人們(men) 對於(yu) 公路貨運碳排放監測、減排工作的更多思考。由於(yu) 卡車是流動的碳排放源,可以在車輛牌照注冊(ce) 地以外的地區運輸,從(cong) 而引起跨省、跨市的碳排放。因此,報告還嚐試將所有車輛的碳排放數據歸屬到其注冊(ce) 地,與(yu) 之前歸屬到運營地的碳排放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若注冊(ce) 地碳排放量高於(yu) 運營地,說明有相當多的重卡不在本地而在外地進行運輸和排放,展現了它們(men) 作為(wei) 經濟中心對其他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若注冊(ce) 地碳排放量小於(yu) 運營地,說明多是貨運物流的接收方和到達地。
比對數據揭示了注冊(ce) 地與(yu) 運營地排放差異對全國碳排放輸出程度的影響,其結合碳排放的時間趨勢和地域分布規律,能夠讓卡車碳排放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特征,得到更精準的解讀與(yu) 刻畫,為(wei) 政府監管部門製定有效的碳減排和碳交易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據。
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國內(nei) 能源利用情況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結構正在經曆快速轉變。今年5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施行,對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設邁出了新的一步。該條例不僅(jin) 明確了監督管理體(ti) 製、碳排放權交易管理基本製度框架,也特意指出了要發揮技術服務機構的協助作用。正如《報告》指出,第三方企業(ye) 在碳市場生態中扮演著至關(guan) 重要的角色。通過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和服務,企業(ye) 不僅(jin) 促進了對卡車碳排放趨勢和地域分布的深入理解,還為(wei) 碳市場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並有助於(yu) 構建政府部門、碳排放主體(ti) 和第三方企業(ye) 相互協同的碳市場生態體(ti) 係。
此次清華大學聯合中交興(xing) 路發布該報告,意在發揮企業(ye) 的核心技術優(you) 勢,充分激活物流數據要素價(jia) 值,在推動減排目標實現的同時,也將致力成為(wei) 交通運輸領域麵向碳數據管理不可或缺的關(guan) 鍵力量。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