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奔“流”不息新潮湧——從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看經濟活力

發布時間:2023-10-09 09:59:17 經濟參考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湧動下的經濟正加速顯現新勢能。

記者觀察多方最新發布的數據發現,宏觀政策“組合拳”持續鞏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勢頭,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多組數據映射出新產(chan) 業(ye) 人才需求旺盛、科技創新活力十足、消費新動能不斷躍升。隨著存量政策與(yu) 增量政策疊加發力,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社會(hui) 預期有所好轉,我國經濟將回升向好、長期向好。

人流:新產(chan) 業(ye) 展現新納才空間

招聘信息、人才需求等“人才流向”數據顯示,我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速轉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持續壯大,產(chan) 業(ye) 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升級。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3年二季度人才市場熱點快報》顯示,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促使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蓬勃發展。二季度,新能源/電氣/電力行業(ye) 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速為(wei) 16.9%,航空/航天研究與(yu) 製造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3.9%。

與(yu) 產(chan) 業(ye) 布局相呼應,企業(ye) 崗位需求更趨高端化。日前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對第五批3671家國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研究分析顯示,截至今年7月,第五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的招聘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和新材料三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占比分別較前四批增加了8.5%、5.1%和5.9%,高端人才正進一步流向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

“新舊動能轉換升級的背景下,未來的就業(ye) 熱點有望在新能源、新製造、生物工程、集成電路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中產(chan) 生,相關(guan) 熱門職業(ye) 向更綜合、更專(zhuan) 業(ye) 、更前沿的角度集聚。”智聯招聘執行副總裁李強說。

另一方麵,隨著人工智能、元宇宙、數字孿生等技術層出不窮,數字技術與(yu) 實踐應用結合的場景越來越多,一係列數字技術新職業(ye) 應運而生。

人瑞人才聯合德勤中國發布的《產(chan) 業(ye) 數字人才研究與(yu) 發展報告(2023)》認為(wei) ,大量數字化、智能化的崗位相繼湧現,相關(guan) 行業(ye) 對數字人才的需求與(yu) 日俱增,其中,未來三年智能製造數字人才供需比預計將從(cong) 1:2.2擴大至1:2.6。

物流:消費新動能持續釋放

快遞物流業(ye) 的活躍度和增長量是我國消費市場活力逐步複蘇的最佳注腳。

39天超100億(yi) 件,67天超200億(yi) 件,96天超300億(yi) 件,124天超400億(yi) 件,151天超500億(yi) 件……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全國郵政行業(ye) 寄遞業(ye) 務量累計完成1009.6億(yi) 件,同比增長13.1%。

快遞業(ye) 務量來源結構的變化,也蘊含著國內(nei) 消費和經濟的新動能。公路數字貨運平台福佑卡車監測數據顯示,8月平台貨運總量相較去年同期延續增長態勢。從(cong) 細分品類上看,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變化。在光伏裝機量大幅提高的帶動下,與(yu) 光伏產(chan) 業(ye) 鏈相關(guan) 的貨運需求旺盛,平台新能源類運單同比增長82.5%。

與(yu) 此同時,新型消費快速發展。網絡零售保持較快增長,1至8月,全國網上零售額9.5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98萬(wan) 億(yi) 元,增長9.5%,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6.4%。

伴隨著直播電商等新型電商快速發展,更多品類貨物特別是越來越多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通過快遞這張大網送往全國。

“家人們(men) ,這些蜜薯都是我們(men) 剛從(cong) 地裏現摘的,我現在就在它的原產(chan) 地——夏津縣趙莊村……”日前,山東(dong) 郵政德州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在趙莊村開起了直播,化身“帶貨達人”,將德州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展現給網友,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讓農(nong) 產(chan) 品搭乘電商快車,銷往全國各地。

來自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寄遞+農(nong) 村電商+農(nong) 特產(chan) 品+農(nong) 戶(合作社)”模式得到廣泛推廣,駐村設點、集中收寄、專(zhuan) 線直配等服務方式更加成熟。2022年,全行業(ye) 累計培育年快遞業(ye) 務量超千萬(wan) 件的快遞服務現代農(nong) 業(ye) 金牌項目117個(ge) ,帶動工業(ye) 品下鄉(xiang) 和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超過1.5萬(wan) 億(yi) 元。

“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社區團購等新模式快速發展,新型線上消費創新日趨活躍,促進消費場景不斷創新,滿足並創造出諸多新的消費需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表示,新模式不斷激發我國消費新潛力、提供新動能。

資金流:金融“及時雨”催開“創新花”

觀察當下的資金流向,正有源源不斷的“錢”流入科技創新領域。國家統計局等部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首次超過3萬(wan) 億(yi) 元,達到30782.9億(yi) 元。

從(cong) 財政支出看,財政科技支出保持穩定增長,有力保障基礎研究、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等資金需求。最新發布的《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為(wei) 11128.4億(yi) 元,比上年增加361.7億(yi) 元,增長3.4%。其中,中央和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分別為(wei) 3803.4億(yi) 元和7325.0億(yi) 元,占全國財政科技支出的比重分別為(wei) 34.2%和65.8%。根據財政部公布的今年1至8月財政收支情況,科學技術支出5507億(yi) 元。

從(cong) 銀行貸款來看,科創型企業(ye) 貸款持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截至今年6月末,高技術製造業(ye) 中長期貸款餘(yu) 額同比增長41.5%,連續3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貸款餘(yu) 額同比增長25.1%,連續3年保持25%以上的增速;全國“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貸款餘(yu) 額同比增長20.4%,連續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中國人民銀行首次創設了科技創新再貸款,旨在發揮政策牽引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金融機構服務科技型企業(ye) 的意願和能力。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科技創新再貸款餘(yu) 額為(wei) 3200億(yi) 元,撬動金融機構發放科技型企業(ye) 貸款約1.75萬(wan) 億(yi) 元。

與(yu) 此同時,金融機構也發力知識產(chan) 權抵押融資,拓寬科技創新中小企業(ye) 融資渠道。今年上半年,全國專(zhuan) 利商標質押融資金額達到2676.6億(yi) 元,同比增長64.6%。

資本市場也已經成為(wei) 科創企業(ye) 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到9月23日,創業(ye) 板、科創板與(yu) 北交所共有215家企業(ye) 首發上市,首發募集資金2588.98億(yi) 元,分別占同時期首發上市公司的83.33%和81.20%。另外,截至今年6月末,科創票據、科創公司債(zhai) 餘(yu) 額約4500億(yi) 元。

“科創+產(chan) 業(ye) ”加速融合,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推動我國產(chan) 業(ye) 持續躍升。

 信息流: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速上“雲(yun) ”用“數”

隨著各行各業(ye) 數字化轉型的推進,算力、大數據、5G等信息流的湧動映射出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正在通過智能引領,加快轉型升級。

在湖南長沙三一重工的生產(chan) 車間,一台焊接機器人剛剛垂下焊槍,遠在600公裏外的樹根互聯廣州展廳大屏幕上,各項指標實時呈現。“我們(men) 把工廠下料分揀、焊接、機械加工等不同工藝段的設備運行數據采集上來,看清了設備真正的運行狀態,可以最大程度利用產(chan) 能。”工作人員介紹。

每一單外賣快遞、每一項“一網通辦”政務服務、每一次工廠智慧巡檢,都能依靠數據“算”出來。算力作為(wei) 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chan) 力,正在加速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

《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shu) (2023年)》顯示,互聯網行業(ye) 是算力需求最大的行業(ye) ,占通用算力39%的份額,占智能算力53%的份額。電信行業(ye) 通用算力份額首次超過政府行業(ye) ,位列第二;服務行業(ye) 快速從(cong) 傳(chuan) 統模式向新興(xing) 智慧模式發展,智能算力份額占比位列第二。

“算力正加速向政務、工業(ye) 、交通、醫療等各行業(ye) 各領域滲透,成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點。”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yu) 工業(ye) 化融合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黃璜說。

特別是,以ChatGPT為(wei) 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引發了算力需求的進一步增長。清華大學全球產(chan) 業(ye) 研究院副院長李東(dong) 紅認為(wei) ,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應用層麵正在發生巨大變化,未來將在多個(ge) 領域引發變革,互聯網、金融、教育、醫療和製造業(ye) 等各領域都在探索技術應用。

與(yu) 此同時,5G、工業(ye) 互聯網等融合應用持續拓展和走向縱深,物聯網、大數據等應用加速賦能實體(ti) 經濟。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已全麵融入45個(ge) 國民經濟大類,移動物聯網連接數超過18億(yi) 戶,占全球總連接數的70%以上。2022年,全國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增長至58.6%和77.0%,同比分別提升3.3和2.3個(ge) 百分點。

專(zhuan) 家表示,隨著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數字技術賦能效應將不斷深化,進一步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帶動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增長、促進生產(chan) 效率提升,為(wei) 實體(ti) 經濟提質增效注入源源新動能。(記者 周亮 李佳鵬 張莫 郭倩)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