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12 09:21:03 經濟日報

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7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7月末,廣義(yi) 貨幣(M2)餘(yu) 額212.5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0.7%,增速比上月末低0.4個(ge) 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6個(ge) 百分點,連續5個(ge) 月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7月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量為(wei) 1.69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068億(yi) 元;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9927億(yi) 元,同比少增631億(yi) 元。
M2環比增速回落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隨著國內(nei)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經濟出現積極改善,政策層麵開始強調貨幣政策要精準導向,保持金融總量適度、合理增長,本月M2環比增速回落預示著貨幣政策已從(cong) 總量調控轉向結構優(you) 化。
“M2增速回落體(ti) 現了貨幣政策回穩。”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wei) 認為(wei) ,M2增速環比下降,主要原因在於(yu) :一是貨幣政策切回“穩健”適度模式,流動性調控更強調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同時注意把握好節奏、優(you) 化結構;二是信貸增量低於(yu) 預期,信貸增速由13.2%回落到13.0%;三是雖然6月、7月債(zhai) 券發行減少為(wei) 特別國債(zhai) 發行騰出市場空間,但實際市場債(zhai) 券到期量也較大,由此推測金融機構購債(zhai) 渠道的信用創造可能低於(yu) 預期,這與(yu) 社融中政府債(zhai) 券環比下降可以相互印證。
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7月M2增速高位回落,當月貸款增速下行,派生存款增速隨之放緩。7月M1增速創逾兩(liang) 年來新高,表明伴隨經濟複蘇進程,各類市場主體(ti) 經營活動趨於(yu) 活躍。7月社融同比保持多增,主要是因為(wei) 投向實體(ti) 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以及表外融資大幅少減。
信貸結構有所優(you) 化
數據顯示,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9927億(yi) 元,同比少增631億(yi) 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578億(yi) 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10億(yi) 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067億(yi) 元;企(事)業(ye) 單位貸款增加2645億(yi) 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421億(yi) 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968億(yi) 元,票據融資減少1021億(yi) 元;非銀行業(ye) 金融機構貸款減少270億(yi) 元。
“從(cong) 結構看,本月信貸增長低於(yu) 預期,但結構有所優(you) 化,信貸少增部分主要由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的少增貢獻,中長期貸款整體(ti) 不差。”溫彬分析認為(wei) ,具體(ti) 看,企業(ye) 部門新增人民幣貸款2645億(yi) 元,基本與(yu) 去年同期持平,但比上月少增6633億(yi) 元,主要原因是短期貸款比上月減少2421億(yi) 元,相當於(yu) 少增6472億(yi) 元。短期貸款減少主要由於(yu) 近期加大了資金違規使用的監管力度,嚴(yan) 控經營性、消費性短期貸款進入樓市。而企業(ye) 中長期貸款新增5968億(yi) 元,雖較上月少增,但比去年同期多增2290億(yi) 元,加大對製造業(ye) 、中小微企業(ye) 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的政策導向發揮了積極效果。
“人民幣信貸新增不及市場預期,主要受票據融資下滑影響,這較大程度與(yu) 管理層壓降結構性存款,防範資金空轉有關(guan)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從(cong) 信貸結構看,7月居民短期信貸保持增長,顯示居民消費活動延續擴張格局;企業(ye) 中長期貸款延續正增長,顯示企業(ye) 對經濟前景信心持續改善。
在王青看來,7月人民幣貸款環比季節性少增,同比則為(wei) 年內(nei) 首度少增,“總量適度”政策影響初現。不過,剔除非銀貸款後,7月人民幣貸款同比仍為(wei) 多增,顯示信貸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力度並沒有明顯減弱。
貨幣政策更加精準
對於(yu) 下一步貨幣政策走向,周茂華認為(wei) ,下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落實已出台的相關(guan) 支持政策,運用多種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精準支持實體(ti) 經濟薄弱環節,降低實體(ti) 經濟綜合融資成本,釋放微觀主體(ti) 活力。
唐建偉(wei) 表示,從(cong) 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表述看,未來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精準導向”。未來麵對財政發力下的流動性需求壓力,央行將靈活運用各種流動性工具微調對衝(chong) 市場壓力。
“總體(ti) 看,貨幣增速回調、信貸期限結構調整、社融增量放緩,既與(yu) 趨勢性因素有關(guan) ,也說明了貨幣政策精準導向逐漸發力,這不僅(jin) 有利於(yu) 精準紓困實體(ti) 經濟,也有利於(yu)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下階段,貨幣政策的重心將從(cong) 總量調控轉向結構優(you) 化,更大程度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溫彬說。(記者 姚進)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