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企業(ye) 信息 > 正文

中交集團以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為牽引 新一代數字技術賦能基礎設施節能降碳

發布時間:2023-10-09 09:43:01 中國交通新聞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今年8月下旬,由中交集團自主研發製造的國產(chan) 首台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運河號”從(cong) 地底破洞而出,標誌著我國在建的最長盾構高速公路隧道——北京東(dong) 六環改造工程實現雙線貫通。中交隧道局東(dong) 六環項目總工程師呂計瑞介紹:“該工程完成後,不僅(jin) 可緩解交通擁堵,還將有效拓展綠色空間,讓市民休閑娛樂(le) 有更多好去處。”

北京東(dong) 六環改造工程是中交集團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彌合交通阻隔、提升城市品質的一次有效實踐。“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非一日之功,重在建設、貴在創新、成在持久。”中交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彤宙指出,集團將與(yu) 各方一道搶抓綠色發展機遇,以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為(wei) 牽引,通過新一代數字技術賦能基礎設施節能降碳。

科技創新驅動綠色港口建設

清晨,上海港洋山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遠洋貨輪在岸邊一字排開,五顏六色的集裝箱整齊碼放在堆場,整個(ge) 場地空無一人,自動化岸橋、場橋、AGV(自動導引運輸車)井然有序地作業(ye) 。

作為(wei) 洋山港區建設的主要力量,中交集團攻克了一係列技術難關(guan) ,提供了碼頭勘察設計、吹填造地、航道疏浚、碼頭及配套設施施工、港機設備製造和安裝的全產(chan) 業(ye) 鏈服務,打造了自動化綠色低碳中國港的樣板項目。

“港口曾是溫室氣體(ti) 排放大戶之一,裝卸設備、運輸車輛都需要消耗大量燃料。”中交集團振華重工洋山港區四期項目總經理羅國強說,“洋山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的設備采用電力驅動,這就意味著從(cong) 碼頭裝卸、水平運輸到堆場裝卸,全流程實現近零碳排放。”

近年來,中交集團積極投身前沿技術的研究與(yu) 應用,為(wei) 綠色港口、綠色航道建設貢獻智慧與(yu) 方案,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天津港等多個(ge) 項目,均實現了全球最高水平的全流程自動化、智能化集裝箱作業(ye) 。

綠色施工理念融入項目全環節

從(cong) 虎門出海口沿伶仃洋順流南下,越過深中通道,到達港珠澳大橋所穿越的這片水域就是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氣晴朗的時候,可愛的中華白海豚偶爾會(hui) 躍出水麵,覓食嬉戲。

“港珠澳大橋動工前我們(men) 就承諾,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為(wei) 此,項目做了大量的課題研究、種群監測和保護工作,把綠色施工理念融入到大橋設計建設每個(ge) 環節,最終實現了海洋環境零汙染、白海豚零傷(shang) 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交集團首席科學家林鳴說,“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經常能看到白海豚的身影,它們(men) 已經成為(wei) 我們(men) 的‘老朋友’了。”

生態環保、綠色交通的理念已經深深融入到每一個(ge) 項目中。中交集團在肯尼亞(ya) 蒙巴薩至內(nei) 羅畢鐵路沿線,設計了大型動物通道、涵洞等,讓長頸鹿、大象等野生動物得以自由遷徙;在加納集裝箱碼頭,為(wei) 瀕危海龜打造了“海龜孕育中心”,1.7萬(wan) 隻小海龜在“中國產(chan) 房”孵化,隨後回歸自然。

可持續交通發展離不開整體(ti) 設計與(yu) 行業(ye) 規範。近年來,中交集團致力於(yu) 為(wei) 綠色交通標準化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累計主編或參編行業(ye) 綠色低碳標準規範超過20項,製定並發布試行公路、水運和機場工程建設期碳排放測算標準及定額等10項,為(wei) 交通可持續發展貢獻中交力量。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