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創新賦能數字經濟勢頭強勁

發布時間:2022-12-02 09:46:25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近年來,從(cong)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到信息技術惠民便民成效顯現,從(cong) 自主創新能力日益增強到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加完備,我國正由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闊步邁進。

網絡建設全球領先

近年來,我國係統推進5G、千兆光纖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全麵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完成了全國一體(ti) 化大數據中心體(ti) 係的總體(ti) 布局設計,物聯網、工業(ye) 互聯網、車聯網等領域加速發展。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shu) 顯示,截至2022年6月份,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185.4萬(wan) 個(ge) ,總量占全球5G基站60%以上;千兆用戶規模達到5591.1萬(wan) 戶,超過300個(ge) 城市啟動千兆光纖網絡建設;IPv6活躍用戶數達6.93億(yi) 戶,主要商業(ye) 網站及移動互聯網應用IPv6支持率達到80.7%;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我國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正朝著高速泛在、天地一體(ti) 、雲(yun) 網融合、智能便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演進。”中央網信辦副主任牛一兵說。

融合是網絡基礎設施發展重要趨勢之一。當前,5G、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相互賦能,加快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步伐。例如,中國電信建設覆蓋全國的“中心+省+邊緣+端”的四級AI算力資源池,充分發揮“AI+雲(yun) +5G”一體(ti) 化優(you) 勢,打造9000多個(ge) 行業(ye) 應用項目,為(wei) 工業(ye) 製造、交通物流、城市治理等提供全方位智能解決(jue) 方案;中國鐵塔利用5G、AI等技術,將通信鐵塔打造為(wei) “數字塔”,為(wei) 漁業(ye) 禁捕、水環境監測、防汛抗旱等提供全方位、集成化決(jue) 策支撐,實現從(cong) 人防到技防再到智防的升級。

此外,5G與(yu) 工業(ye) 互聯網的協同發展為(wei) 產(chan) 業(ye) 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築牢新型數字底座。藍皮書(shu) 指出,全國“5G+工業(ye) 互聯網”在建項目超過3100個(ge) ,具有一定行業(ye) 和區域影響力的特色平台150多家,連接工業(ye) 設備數量超7800萬(wan) 台(套),工業(ye) APP總量突破59萬(wan) 個(ge) 。

“5G、工業(ye) 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作為(wei) 工業(ye) 發展重要支撐,必須高度重視和提前布局。”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總工程師張曉彤建議,要加強5G、工業(ye) 互聯網技術攻關(guan) ,對標工業(ye) 生產(chan) 環境和現代網絡體(ti) 係,滿足工業(ye) 複雜場景對5G網絡高可靠、高精度等需求;加快工業(ye) 與(yu) 5G、芯片和模組以及多接入邊緣計算設備融合產(chan) 品研發,促進5G技術與(yu) 工業(ye) 控製技術融合,實現IT(信息)和OT(運營)融合;建設和完善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ti) 係,推進區域分中心與(yu) 行業(ye) 分中心建設,持續提升數據匯聚、分析、應用能力,發揮創新賦能效應。

數字鴻溝逐漸彌合

農(nong) 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28.8%,在“村村通寬帶”的基礎上,2022年上半年又實現“縣縣通5G”;國家數字教育資源體(ti) 係接入各級平台233個(ge) ,累計上架教育服務應用176個(ge) ;全國建成1700多家互聯網醫院,700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遠程醫療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和超過90%的縣(市、區)……一串串數字背後講述的是信息技術、網絡建設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的生動故事。

寧夏固原市位於(yu) 黃土高原中西部,受環境、經濟發展等因素製約,英語教學是固原市城鄉(xiang) 教育中差異最大、教資力量最不平衡的學科。而西吉縣馬蓮中學更受骨幹教師流失等影響,2021年學校英語口語考試遠低於(yu) 全市平均水平。

為(wei) 此,固原市教育體(ti) 育局引入科大訊飛英語“人機對話”教考係統,通過計算機教室進行英語聽說考試模擬體(ti) 驗,將理論應用於(yu) 實踐。考試中,考生根據從(cong) 耳機中聽到的或在計算機屏幕上看到的指令和要求回答問題,計算機與(yu) 耳機自動將考生所有語音信息進行錄音並保存。考試結束後,係統將對所有考生的考試錄音進行全自動評分,並輸出詳細考情報告,幫助英語教師分析教學結果,提升教學能力。通過實時評測,準確、及時、有效反饋學生的語音麵貌,學生能有針對性改進訓練,快速提升英語聽說成績。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手段促進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融合創新,切實提高了偏遠地區學校教學水平,為(wei) 當地學校提供了智慧化的教與(yu) 學方式。同時,也讓師生們(men) 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為(wei) 英語聽說教學帶來的紅利,給教育信息化時代的課堂帶來了更多的思路和可能性。

“近年來,我國數字基礎設施朝著普惠共享、公平可及的方向發展,信息無障礙建設不斷深化,大力推動信息惠民、網絡扶貧和電信普遍服務,在數字鴻溝治理方麵一直走在國際前列。”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副院長李穎新介紹,2021年10月份,《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行動綱要》印發,對實施全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提升行動作出部署,縮小不同人群之間的“數字技能鴻溝”,提高全民數字化適應力和創造力,彌合數字鴻溝向縱深推進。

數字經濟發展迅猛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我國不斷加強數字經濟頂層設計,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激活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經濟發展增添活力。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院長夏學平介紹,在《“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引領下,各地相繼出台了“十四五”時期數字經濟的發展規劃或行動計劃,相關(guan) 部門有力指導推進實施落地。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從(cong) 2012年的11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45.5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至39.8%,電商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全球第一,數字產(chan) 業(ye) 化基礎更加堅實,產(chan) 業(ye) 數字化步伐持續加快。”牛一兵說。

一方麵,數字產(chan) 業(ye) 化持續穩定發展,電信業(ye) 、電子信息製造業(ye)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互聯網和相關(guan) 服務業(ye) 均保持增長。其中,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9.5%。另一方麵,產(chan) 業(ye) 數字化對數字經濟增長引擎效應凸顯,應用場景向能源、港口、礦山、交通等行業(ye) 加速拓展。

燃氣發電是推動能源行業(ye) 綠色集約、節能降耗的有效方式,但燃氣輪機運維成本較高,以F級燃機為(wei) 例,每年檢修費用在4000萬(wan) 元至5000萬(wan) 元之間。為(wei) 此,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與(yu) 中國電子雲(yun) 合作,開發了國內(nei) 首個(ge) 行業(ye) 級自主可控燃機智慧運維雲(yun) 平台,全麵采用國產(chan) 化設備,保證硬件支撐、數據管理、軟件、網絡安全、算法的自主可控,並於(yu) 2021年12月份上線,能夠為(wei) 能源企業(ye) 提供一致性智能運維方案。

集裝箱超遠程作業(ye) 一直是全球港口運營的方向。過去,一台橋吊需配3名至4名人員輪班操作,常年坐在40米高空的橋吊控製室中往往會(hui) 對工人身體(ti) 健康產(chan) 生傷(shang) 害。如今,上港集團洋山四期碼頭與(yu) 華為(wei) 合作,充分發揮F5G在帶寬、時延和安全性等方麵的技術優(you) 勢,工人們(men) 無需到碼頭,在市區控製室對著顯示屏,遠程就能裝卸龐大集裝箱。

“項目的實施將成為(wei) 洋山四期碼頭產(chan) 能釋放、產(chan) 量增加、提升洋山深水港區協同聯動規模效應的重要抓手,也將上海港晝夜不停、連續作業(ye) 、全速運轉的服務延伸得更遠、更穩定,對於(yu) 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上港集團董事長顧金山說。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