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24 11:11:53 經濟日報

近日,銀保監會(hui) 發布2022年二季度銀行業(ye) 保險業(ye) 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銀行業(ye) 保險業(ye) 持續加強金融服務,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有較大增速。銀行保險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ye) 如何重點發力?如何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暢通?這成為(wei) 下半年工作的重點之一。
從(cong) 量、價(jia) 、質三方麵服務小微
在我國企業(ye) 結構中,中小微企業(ye) 占比高達90%,是我國經濟韌性和就業(ye) 韌性的重要支撐,當前強化金融支持遇困行業(ye) 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恢複發展,意義(yi) 重大。
今年二季度末,銀行業(ye) 保險業(ye) 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用於(yu) 小微企業(ye) 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ye) 貸款、個(ge) 體(ti) 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ye) 主貸款)餘(yu) 額55.8萬(wan) 億(yi) 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wan) 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21.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速22.6%。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餘(yu) 額6.3萬(wan) 億(yi) 元。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鄭忱陽表示,一方麵,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ye) ,發展普惠金融的積極性有所增加。發揮金融力量推動經濟穩增長,持續加大讓利實體(ti) 經濟力度,通過一係列減稅降費、貸款優(you) 惠、專(zhuan) 項貸款等措施,切實降低中小企業(ye) 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從(cong) 量、價(jia) 、質三方麵服務好小微企業(ye) ,即信貸投放精準有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融資方式持續創新,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適應性,滿足實體(ti) 經濟多元化融資需求。另一方麵,得益於(yu) 政策製度的大力指引,2022年以來中小微企業(ye) 支持政策繼續加碼,不斷強化金融支持小微企業(ye) 發展工作,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ye) 尤其是受疫情嚴(yan) 重衝(chong) 擊企業(ye) 的信貸支持,促使信貸投放進一步向普惠小微這一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qing) 斜。
人民銀行發布《關(guan) 於(yu) 推動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ye) 敢貸願貸能貸會(hui) 貸長效機製的通知》,要求金融係統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ye) 的支持力度,推動普惠小微貸款明顯增長、信用貸款和首貸戶比重繼續提升。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首貸是企業(ye) 從(cong) 金融機構融資的起點。研究表明,中小微企業(ye) 獲得首次貸款後,後續再獲得貸款的可能性將大幅提升,而且貸款利率有望下行,貸款速度也將加快。下一步,中小銀行應重視首貸戶占比提升,並對首貸有關(guan) 的信貸準入、審批等製度和流程進行修訂完善。
今年上半年,銀行保險機構采取針對性紓困措施,不斷提升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ye) 質效。建設銀行根據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變動情況,動態調整對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新發放貸款利率,擴大分行貸款價(jia) 格授權,在內(nei) 部資金轉移價(jia) 格、經濟資本打折等給予“一攬子”政策優(you) 惠,主動承擔抵押類貸款的抵押物評估費、保險費、抵押登記費,持續做好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降費工作,進一步壓縮收費項目數量,降低企業(ye) 融資成本。“今年一季度末,中信銀行普惠金融貸款餘(yu) 額已經近4000億(yi) 元,比年初增長321億(yi) 元,增量居股份製銀行第一位;普惠金融的有貸戶超過20萬(wan) 戶,較年初增長2萬(wan) 戶;其中特別在小微企業(ye) ‘下沉擴麵’上下功夫,一季度新增首貸戶2439戶,占新投放貸款客戶近20%。”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表示。
保險業(ye) 作為(wei) 金融體(ti) 係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服務中小微企業(ye) 發展方麵同樣發揮出雨天幫撐傘(san) 、雪中幫送炭的作用,與(yu) 市場主體(ti) 共渡難關(guan) 。中國人保集團總裁王廷科表示,進一步強化保險支持小微企業(ye) 減負紓困、恢複發展,保障吸納就業(ye) 能力。目前,人保開發了中小微企業(ye) 專(zhuan) 屬產(chan) 品,提供涵蓋財產(chan) 損失、公眾(zhong) 責任、雇主責任等多個(ge) 領域的保障,形成具有人保特色的中小微企業(ye) 服務模式。
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暢通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際大宗商品價(jia) 格大幅上漲等因素影響下,中小微企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麵臨(lin) 一係列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微整體(ti) 資金鏈的循環暢通和安全穩定。
今年以來,銀行保險機構重點加強對產(chan) 業(ye) 鏈中中小微企業(ye) 這個(ge) 環節的支持,打出了幫扶中小微企業(ye) “政策組合拳”,強化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盛和泰表示,在支持中小微企業(ye) 方麵,今年以來,中國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服務中小微企業(ye) 13.2萬(wan) 家,累計承保金額1033.9億(yi) 美元,向中小微企業(ye) 支付賠款1.1億(yi) 美元。在支持重點業(ye) 務領域方麵,今年以來,中國信保承保外貿新業(ye) 態業(ye) 務88.9億(yi) 美元。通過多種方式全方位開展客戶服務,為(wei) 小微企業(ye) 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險提供政策保障。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jun) 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ye) 的覆蓋麵。因此,相關(guan) 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中小微外貿企業(ye) 應重視並切實用好出口信用保險工具,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對境外風險的前瞻性預警分析評估和係統化管理作用,努力提高海外利益保護和風險應對能力。
為(wei) 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業(ye) 務的資源保障力度,切實減輕中小微企業(ye) 保費成本壓力。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保險與(yu) 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接下來,應加快推動擴大出口信保覆蓋麵。加大出口信用保險對紡織品、服裝、家具、鞋靴、塑料製品等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的中小微企業(ye) 支持力度。此外,強化保險機構與(yu) 小微企業(ye) 保單融資合作,推出小微企業(ye) 專(zhuan) 屬保單融資的純信用快貸業(ye) 務;開展關(guan) 稅履約保證保險,使外貿企業(ye) 實現先通關(guan) 後繳稅,縮短通關(guan) 時間,減少費用支出。
此外,優(you) 化供應鏈金融持續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保駕護航。今年5月,國務院發布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銀保監會(hui) 隨即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受疫情影響困難行業(ye) 企業(ye) 等金融服務的通知》,明確要優(you) 化發展供應鏈金融。銀保監會(hui) 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鼓勵銀行機構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金融服務,依法合規發展訂單、存貨、應收賬款等抵質押融資業(ye) 務,加強與(yu) 核心企業(ye) 的合作,加大對上下遊中小微企業(ye) 的融資支持。
為(wei) 更好地補鏈固鏈強鏈,方合英表示,中信銀行推出“中信易貸”的核心就是把供應鏈上的“大數據”盤活成為(wei) 小微企業(ye) 的“好信用”,對不同類型企業(ye) “好不好貸”,讓“數據”說話。針對處在供應鏈上遊的生產(chan) 型小微企業(ye) ,創新開發“訂單e貸”產(chan) 品,依據企業(ye) 的訂單數據和曆史履約數據給予授信,滿足企業(ye) 拿到訂單之後啟動資金的需求。針對供應鏈下遊銷售型小微企業(ye) ,研發“經銷e貸”產(chan) 品,依托企業(ye) 真實的貿易場景和交易數據發放信用貸款,有效解決(jue) 銷售型企業(ye) 融資“缺擔保、缺抵押”的痛點。麵向外貿型企業(ye) ,推出“關(guan) 稅e貸”,依托企業(ye) 繳納關(guan) 稅、報關(guan) 和工商、征信等數據提供融資,及時補給進出口貿易資金,助力企業(ye) 快速“通關(guan) ”。
創新模式疏通融資堵點
從(cong) 當前市場情況來看,實體(ti) 經濟完全恢複還需時日,特別是對於(yu) 受疫情衝(chong) 擊較嚴(yan) 重的中小微企業(ye) 而言,資金流動性壓力和融資困境仍會(hui) 持續存在,在直接融資渠道不暢、間接融資門檻較高的現實背景下,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急需破解。
具體(ti) 來看,在金融幫扶中小微企業(ye) 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堵點。一是中小微企業(ye) 融資渠道相對單一,由於(yu) 發行股票和債(zhai) 券對資產(chan) 價(jia) 值和信息披露要求較高,中小微企業(ye) 直接融資渠道受阻,資金來源主要依靠間接融資且渠道單一。二是中小微企業(ye) 融資成本較高,與(yu) 大型企業(ye) 相比,中小微企業(ye) 由於(yu) 風險較高,不僅(jin) 缺少優(you) 惠利率,還要額外支付擔保費、評估費、審計費等,小貸公司、網貸等容易獲得資金的融資渠道貸款成本是銀行的3倍至4倍,融資貴是中小微企業(ye) 的生存難題。三是存在“惜貸”“懼貸”問題,中小微企業(ye) 普遍存在規模小、信用低、抵押物少、信息不對稱程度高等短板因素,尤其疫情衝(chong) 擊下融資風險增加,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ye) 的信貸支持積極性下降。
由於(yu) 抵押物不足、信用數據缺失等原因,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阻礙著中小微企業(ye) 的發展,為(wei) 幫助各類中小微企業(ye) 暢通資金流,有必要創新並拓寬融資渠道。
上海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不動產(chan) 抵押物的缺失是製約中小微企業(ye) 融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正因為(wei) 此,探索新的抵質押模式,已成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創新的重點。比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是目前最受關(guan) 注的領域,也是監管鼓勵的方向。而從(cong) 長期看,知識產(chan) 權質押等創新融資方式的發展,需要加強完善知識產(chan) 權評估、市場建設等方麵。此外,依托政府牽頭,聯合社會(hui) 組織、金融機構、園區、企業(ye) 等多方麵共同建立中小微企業(ye) 的信用體(ti) 係,有利於(yu) 促進銀企對接,從(cong) 而給企業(ye) 的成長帶來更加全麵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反複對於(yu) 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低的中小微企業(ye) ,無疑是“雪上加霜”。近年來,華泰保險集團充分發揮保險主業(ye) 優(you) 勢,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發展貢獻保險力量。“華泰資產(chan) 發起設立規模超百億(yi) 元的普惠金融類資產(chan) 支持計劃,該計劃以小微企業(ye) 經營性貸款為(wei) 主要底層資產(chan) ,通過資產(chan) 證券化盤活小微貸款資產(chan) ,促進保險資金服務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切實減輕了企業(ye) 經營負擔,為(wei) 實體(ti) 經濟小微企業(ye) 注入新動力。”華泰保險集團總經理趙明浩表示。
當前,疏通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ye) 的痛點堵點難點,必須充分發揮金融機構長期信貸的支持,以此提振經營信心、夯實鞏固複蘇基礎。鄭忱陽認為(wei) ,銀行業(ye) 要精準把握信貸政策,擴大新增貸款規模,調整信貸結構,確保信貸資金平穩、均衡投向實體(ti) 經濟。一方麵繼續加大對普惠小微企業(ye) 的信貸支持,用好再貸款、再貼現等專(zhuan) 項信貸政策工具,創新融資模式,加大信用貸款、投貸聯動、無本續貸等模式的支持力度,構建“信貸+”綜合化金融服務鏈條。另一方麵對受疫情影響嚴(yan) 重的小微企業(ye) 提供連續性、穩定性的信貸支持,與(yu)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協調配合,聯合政府、保險、企業(ye) 等共同構建風險分擔機製,幫助搭建信息溝通與(yu) 共享平台,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提高貸款積極性和主動性。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