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銀保監會發文要求今年繼續實現增速、戶數“兩增”目標——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迎利好

發布時間:2021-05-06 11:20:08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如何更好為(wei) 小微企業(ye) 提供金融服務?監管機構近期為(wei) 銀行業(ye) 保險業(ye) 金融機構“劃重點”。近日,中國銀保監會(hui) 印發《關(guan) 於(yu) 2021年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圍繞加大增量金融供給、優(you) 化金融供給結構等五個(ge) 方麵提出了20項舉(ju) 措。

在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看來,金融機構尤其是大型商業(ye) 銀行近幾年紛紛下沉業(ye) 務,發力零售端,服務小微企業(ye) 本就是其重要的業(ye) 務轉型方向。監管機構此次提出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金融資源,實現有效配置,更好服務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型銀行要發揮帶頭作用

《通知》提出,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全年要繼續實現增速、戶數“兩(liang) 增”的目標,其中5家大型銀行要努力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全年增長30%以上。銀保監會(hui) 統計數據顯示,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已連續3年實現高速增長,截至2020年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15.3萬(wan) 億(yi) 元,增速超過30%,其中5家大型銀行增長54.8%。

對於(yu) 大型商業(ye) 銀行來說,發展普惠金融業(ye) 務已不僅(jin) 是政策的要求,而是業(ye) 務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建設銀行較早發力普惠金融業(ye) 務,2018年將普惠金融列為(wei) 三大戰略之一,全麵調整公司架構,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發揮科技對普惠金融業(ye) 務的支撐作用。截至2020年底,建設銀行普惠貸款餘(yu) 額超過1.45億(yi) 元,也是唯一一家普惠貸款餘(yu) 額超萬(wan) 億(yi) 元的大型銀行。另外,農(nong) 業(ye) 銀行普惠貸款餘(yu) 額超過9500億(yi) 元,工商銀行普惠貸款餘(yu) 額為(wei) 7452億(yi) 元,中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達6117億(yi) 元。

此次《通知》在對增速提出要求的同時,還明確要求大型銀行、股份製銀行發揮行業(ye) 帶頭作用,強化“首貸戶”服務,努力實現2021年新增小微企業(ye) “首貸戶”數量高於(yu) 2020年,要求大型銀行將“首貸戶”納入內(nei) 部考核評價(jia) 指標。

“首貸戶”是指之前沒有在金融機構申請過貸款的用戶。在業(ye) 內(nei) 看來,提高“首貸戶”占比的目的一方麵是為(wei) 了擴大小微企業(ye) 服務覆蓋麵;另一方麵是為(wei) 了防範對優(you) 質小微企業(ye) 過度授信的“壘小戶”風險。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分析認為(wei) ,銀行普惠金融業(ye) 務的空間仍很大,國內(nei) 經濟恢複呈現良好態勢,海外需求也有逐步企穩回暖跡象,相關(guan) 部門不斷釋放對小微企業(ye) 支持的政策紅利,不斷激發微觀主體(ti) 活力,保市場穩就業(ye) ,從(cong) 整體(ti) 上看,銀行業(ye) 資產(chan) 質量不斷改善,也為(wei) 實現“兩(liang) 增”目標打下基礎。

更重要的是,銀行在普惠金融業(ye) 務中已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業(ye) 務發展路徑,發展普惠金融業(ye) 務已成為(wei) 大型銀行轉型的重要方向,且具有較強的內(nei) 在動力。據年報統計數據,大型銀行2020年零售條線的利潤貢獻度平均在33%以上。其中建設銀行在2020年零售條線貢獻了利潤的61.21%,其個(ge) 人金融業(ye) 務盈利首次超過2000億(yi) 元。另外,農(nong) 業(ye) 銀行、中國銀行的2020年個(ge) 人金融業(ye) 務利潤總額增速均達20%以上,農(nong) 業(ye) 銀行個(ge) 人金融業(ye) 務利潤增速高達48%。

金融供給結構需持續優(you) 化

近年來,伴隨著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針對小微企業(ye) 的金融服務不斷增加,但在服務質量和有效性上,還有待提升。此次《通知》要求,繼續加大小微企業(ye) 首貸、續貸、信用貸款投放力度,重點增加對先進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中長期信貸支持。

據了解,小微企業(ye) 的貸款目前多為(wei) 流動資金貸款,大多是一年期以內(nei) ,為(wei) 滿足生產(chan) 經營過程中短期資金需求,保證生產(chan) 經營活動正常進行而發放的貸款。一旦遇到下遊企業(ye) 回款時間較長的情況,往往出現資金周轉困難,需要“短貸長用”,不少企業(ye) 隻能尋求轉貸服務,在這個(ge) 過程中極大地增加了資金成本。曾有一家企業(ye) 的財務人員對記者表示,企業(ye) 一年轉貸3次到4次,增加的資金成本在20%左右。

一家股份製商業(ye) 銀行的業(ye) 務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知》強調要重點增加對先進製造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在現實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目前,國家對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尤其是技術含量高的企業(ye) 支持力度大,銀行圍繞這些核心企業(ye) 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能有效緩解上下遊小微企業(ye) 的融資難題。

另外,《通知》要求圍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核心企業(ye) ,製定覆蓋上下遊小微企業(ye) 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優(you) 化對核心企業(ye) 上下遊小微企業(ye) 的融資和結算服務,有序發展信用融資和應收賬款、預付款、存貨、倉(cang) 單等動產(chan) 質押融資業(ye) 務。據銀保監會(hui) 普惠金融部負責人介紹,近幾年金融機構不斷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促進新技術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應用,不少金融機構已開展相關(guan) 業(ye) 務探索,並取得積極成效。

同時,該負責人也表示,對科技型小微企業(ye) 的金融服務還存在不少“堵點”,需要持續提質增效,要讓資金配置到真正需要支持的科技企業(ye) 手中,金融機構還需要持續豐(feng) 富產(chan) 品,優(you) 化供給結構,提高服務能力。另外,要鼓勵深化銀保合作機製,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創新麵向小微企業(ye) 的保單融資產(chan) 品等。

加強對小微企業(ye) 貸款監控

“現實中,小微企業(ye) 往往存在一些內(nei) 部財務管理不規範、缺乏抵押品的情況,銀企信息有時嚴(yan) 重不對稱,這也製約了銀行在放貸過程中的積極性。”江蘇銀保監局普惠處蔡友才對記者表示,需要進一步優(you) 化體(ti) 製機製,完善銀行業(ye) 金融機構“敢貸願貸”的內(nei) 部機製,鼓勵機構綜合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增強“能貸會(hui) 貸”的服務能力。

近期,監管機構對於(yu) 貸款資金流向也維持了高度的關(guan) 注。此次《通知》強調,要加強小微企業(ye) 貸款用途監控,要求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做實貸款“三查”(即貸前調查、貸時審查和貸後檢查),強化內(nei) 控合規管理,嚴(yan) 禁虛構小微企業(ye) 貸款用途套利,防止信貸資金變相流入資本市場和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chan) 等調控領域。

對於(yu) 開放性、政策性銀行與(yu) 商業(ye) 銀行開展轉貸合作的,《通知》要求,雙方均應嚴(yan) 格按照業(ye) 務實質進行會(hui) 計核算,建立單獨的批發資金賬戶和管理台賬,加強業(ye) 務穿透管理和資金用途監測,確保貸款全部投向小微企業(ye) 。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小微企業(ye) 貸款業(ye) 務的真實性加強了考核。一方麵嚴(yan) 查個(ge) 人經營貸流入房市,另一方麵要求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兩(liang) 增”考核剔除票據融資,為(wei) 數據“擠水分”。此次《通知》特別強調,要重點關(guan) 注貸款規模、客戶數量短期內(nei) 增長異常的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研判是否存在為(wei) “衝(chong) 規模”“衝(chong) 時點”而在營銷獲客、授信審批、貸後管理等環節過度依賴第三方機構的隱患,做到及時糾偏。業(ye) 內(nei) 預計,隨著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ye) 服務不斷增加,對相關(guan) 業(ye) 務的監管也將會(hui) 不斷“加碼”。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