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06 11:20:08 經濟日報

如何更好為(wei) 小微企業(ye) 提供金融服務?監管機構近期為(wei) 銀行業(ye) 保險業(ye) 金融機構“劃重點”。近日,中國銀保監會(hui) 印發《關(guan) 於(yu) 2021年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圍繞加大增量金融供給、優(you) 化金融供給結構等五個(ge) 方麵提出了20項舉(ju) 措。
在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看來,金融機構尤其是大型商業(ye) 銀行近幾年紛紛下沉業(ye) 務,發力零售端,服務小微企業(ye) 本就是其重要的業(ye) 務轉型方向。監管機構此次提出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利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金融資源,實現有效配置,更好服務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型銀行要發揮帶頭作用
《通知》提出,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全年要繼續實現增速、戶數“兩(liang) 增”的目標,其中5家大型銀行要努力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全年增長30%以上。銀保監會(hui) 統計數據顯示,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已連續3年實現高速增長,截至2020年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15.3萬(wan) 億(yi) 元,增速超過30%,其中5家大型銀行增長54.8%。
對於(yu) 大型商業(ye) 銀行來說,發展普惠金融業(ye) 務已不僅(jin) 是政策的要求,而是業(ye) 務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建設銀行較早發力普惠金融業(ye) 務,2018年將普惠金融列為(wei) 三大戰略之一,全麵調整公司架構,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發揮科技對普惠金融業(ye) 務的支撐作用。截至2020年底,建設銀行普惠貸款餘(yu) 額超過1.45億(yi) 元,也是唯一一家普惠貸款餘(yu) 額超萬(wan) 億(yi) 元的大型銀行。另外,農(nong) 業(ye) 銀行普惠貸款餘(yu) 額超過9500億(yi) 元,工商銀行普惠貸款餘(yu) 額為(wei) 7452億(yi) 元,中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達6117億(yi) 元。
此次《通知》在對增速提出要求的同時,還明確要求大型銀行、股份製銀行發揮行業(ye) 帶頭作用,強化“首貸戶”服務,努力實現2021年新增小微企業(ye) “首貸戶”數量高於(yu) 2020年,要求大型銀行將“首貸戶”納入內(nei) 部考核評價(jia) 指標。
“首貸戶”是指之前沒有在金融機構申請過貸款的用戶。在業(ye) 內(nei) 看來,提高“首貸戶”占比的目的一方麵是為(wei) 了擴大小微企業(ye) 服務覆蓋麵;另一方麵是為(wei) 了防範對優(you) 質小微企業(ye) 過度授信的“壘小戶”風險。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分析認為(wei) ,銀行普惠金融業(ye) 務的空間仍很大,國內(nei) 經濟恢複呈現良好態勢,海外需求也有逐步企穩回暖跡象,相關(guan) 部門不斷釋放對小微企業(ye) 支持的政策紅利,不斷激發微觀主體(ti) 活力,保市場穩就業(ye) ,從(cong) 整體(ti) 上看,銀行業(ye) 資產(chan) 質量不斷改善,也為(wei) 實現“兩(liang) 增”目標打下基礎。
更重要的是,銀行在普惠金融業(ye) 務中已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業(ye) 務發展路徑,發展普惠金融業(ye) 務已成為(wei) 大型銀行轉型的重要方向,且具有較強的內(nei) 在動力。據年報統計數據,大型銀行2020年零售條線的利潤貢獻度平均在33%以上。其中建設銀行在2020年零售條線貢獻了利潤的61.21%,其個(ge) 人金融業(ye) 務盈利首次超過2000億(yi) 元。另外,農(nong) 業(ye) 銀行、中國銀行的2020年個(ge) 人金融業(ye) 務利潤總額增速均達20%以上,農(nong) 業(ye) 銀行個(ge) 人金融業(ye) 務利潤增速高達48%。
金融供給結構需持續優(you) 化
近年來,伴隨著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針對小微企業(ye) 的金融服務不斷增加,但在服務質量和有效性上,還有待提升。此次《通知》要求,繼續加大小微企業(ye) 首貸、續貸、信用貸款投放力度,重點增加對先進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中長期信貸支持。
據了解,小微企業(ye) 的貸款目前多為(wei) 流動資金貸款,大多是一年期以內(nei) ,為(wei) 滿足生產(chan) 經營過程中短期資金需求,保證生產(chan) 經營活動正常進行而發放的貸款。一旦遇到下遊企業(ye) 回款時間較長的情況,往往出現資金周轉困難,需要“短貸長用”,不少企業(ye) 隻能尋求轉貸服務,在這個(ge) 過程中極大地增加了資金成本。曾有一家企業(ye) 的財務人員對記者表示,企業(ye) 一年轉貸3次到4次,增加的資金成本在20%左右。
一家股份製商業(ye) 銀行的業(ye) 務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知》強調要重點增加對先進製造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在現實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目前,國家對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尤其是技術含量高的企業(ye) 支持力度大,銀行圍繞這些核心企業(ye) 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能有效緩解上下遊小微企業(ye) 的融資難題。
另外,《通知》要求圍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核心企業(ye) ,製定覆蓋上下遊小微企業(ye) 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優(you) 化對核心企業(ye) 上下遊小微企業(ye) 的融資和結算服務,有序發展信用融資和應收賬款、預付款、存貨、倉(cang) 單等動產(chan) 質押融資業(ye) 務。據銀保監會(hui) 普惠金融部負責人介紹,近幾年金融機構不斷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促進新技術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應用,不少金融機構已開展相關(guan) 業(ye) 務探索,並取得積極成效。
同時,該負責人也表示,對科技型小微企業(ye) 的金融服務還存在不少“堵點”,需要持續提質增效,要讓資金配置到真正需要支持的科技企業(ye) 手中,金融機構還需要持續豐(feng) 富產(chan) 品,優(you) 化供給結構,提高服務能力。另外,要鼓勵深化銀保合作機製,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創新麵向小微企業(ye) 的保單融資產(chan) 品等。
加強對小微企業(ye) 貸款監控
“現實中,小微企業(ye) 往往存在一些內(nei) 部財務管理不規範、缺乏抵押品的情況,銀企信息有時嚴(yan) 重不對稱,這也製約了銀行在放貸過程中的積極性。”江蘇銀保監局普惠處蔡友才對記者表示,需要進一步優(you) 化體(ti) 製機製,完善銀行業(ye) 金融機構“敢貸願貸”的內(nei) 部機製,鼓勵機構綜合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增強“能貸會(hui) 貸”的服務能力。
近期,監管機構對於(yu) 貸款資金流向也維持了高度的關(guan) 注。此次《通知》強調,要加強小微企業(ye) 貸款用途監控,要求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做實貸款“三查”(即貸前調查、貸時審查和貸後檢查),強化內(nei) 控合規管理,嚴(yan) 禁虛構小微企業(ye) 貸款用途套利,防止信貸資金變相流入資本市場和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chan) 等調控領域。
對於(yu) 開放性、政策性銀行與(yu) 商業(ye) 銀行開展轉貸合作的,《通知》要求,雙方均應嚴(yan) 格按照業(ye) 務實質進行會(hui) 計核算,建立單獨的批發資金賬戶和管理台賬,加強業(ye) 務穿透管理和資金用途監測,確保貸款全部投向小微企業(ye) 。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小微企業(ye) 貸款業(ye) 務的真實性加強了考核。一方麵嚴(yan) 查個(ge) 人經營貸流入房市,另一方麵要求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兩(liang) 增”考核剔除票據融資,為(wei) 數據“擠水分”。此次《通知》特別強調,要重點關(guan) 注貸款規模、客戶數量短期內(nei) 增長異常的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研判是否存在為(wei) “衝(chong) 規模”“衝(chong) 時點”而在營銷獲客、授信審批、貸後管理等環節過度依賴第三方機構的隱患,做到及時糾偏。業(ye) 內(nei) 預計,隨著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ye) 服務不斷增加,對相關(guan) 業(ye) 務的監管也將會(hui) 不斷“加碼”。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