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紙箱等傳統包裝占據主流 可循環快遞包裝為何日常生活中少見到

發布時間:2022-06-29 09:58:43 北京青年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兩(liang) 年,多個(ge) 部門、相關(guan) 企業(ye) 大力推廣可循環快遞包裝,加快快遞包裝“綠色革命”。記者近日采訪發現,在消費者收到的快遞中,紙箱、泡沫箱、塑料袋等傳(chuan) 統包裝占據主流,可循環快遞包裝日常生活中仍很少見到。

投入量越來越多

終端消費環節仍少見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多家快遞企業(ye) 已推出可循環快遞包裝。中通快遞現階段使用較多的循環中轉袋,大小約等於(yu) 普通編織袋,可循環50次以上,高於(yu) 普通編織袋的1至3次使用壽命;在山西省的年均使用量為(wei) 500萬(wan) 至600萬(wan) 次。

“2018年,順豐(feng) 快遞推出‘豐(feng) BOX’循環包裝箱,目前我們(men) 主要用於(yu) 寄送衣服、鞋類等物品。”山西順豐(feng) 速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凱說。

京東(dong) 研發的循環快遞箱“青流箱”,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等30餘(yu) 個(ge) 城市常態化使用。京東(dong) 在生鮮業(ye) 務中全麵使用可折疊保溫周轉箱替代一次性泡沫箱,2021年共計使用6000餘(yu) 萬(wan) 次。

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ye) 業(ye) 務量累計完成1083.0億(yi) 件,同比增長29.9%。相比龐大的快遞總量,可循環包裝占比相對較小。

記者在多地采訪發現,隻有少數消費者在個(ge) 別品類商品中使用過此類包裝,不少消費者在生活中“從(cong) 沒用過可循環快遞箱”,很多快遞員也表示“沒見過這種包裝”。

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解釋,目前,可循環包裝多用於(yu) 政府采購、電商平台供貨等B端客戶,到C端客戶的相對較少。

“最後一公裏”回收存在困難

“推而不廣”市場認可度較低

記者調查發現,可循環快遞包裝成本高於(yu) 普通包裝,在物流終端“最後一公裏”回收存在困難,導致“推而不廣”市場認可度較低。

中通快遞山西管理中心總經理趙曉龍為(wei) 記者算了一筆賬:以中通快遞單價(jia) 36.5元的循環箱為(wei) 例,在循環50次後,單次成本可降至0.73元,低於(yu) 與(yu) 其尺寸相近的4號箱成本。“但在回收過程中,循環箱會(hui) 產(chan) 生人工操作、掃描、車輛運輸等額外費用,無形中加大了快遞網點的成本壓力。”

事實上,此類包裝在實際生活中的循環情況與(yu) 最初設計相去甚遠。西安市一家物流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此前曾在一段時間內(nei) 推行過循環箱,但是很難達到設計的循環次數。

“雖然快遞員反複說明要把箱子退回來,但很多用戶並不習(xi) 慣,想自己留著用或者賣廢品。還有用戶擔心使用次數一旦多了,循環箱不幹淨、不結實。”這位負責人表示,可循環快遞箱的破損率和丟(diu) 失率較高,企業(ye) 出於(yu) 成本考慮,不得不把重心轉移到回收效率更高的B端客戶。

除材料成本外,由於(yu) “最後一公裏”配送以“求快”為(wei) 首要原則,高昂的時間成本也讓很多快遞員對循環箱“愛不起來”。

一位從(cong) 業(ye) 者向記者舉(ju) 例,一名經驗豐(feng) 富的快遞員單日可派件200件左右,按工作8小時計算,單件派送時間約為(wei) 2.4分鍾,而循環箱由於(yu) 需要用戶當場拆箱再進行回收,派送時長平均為(wei) 8分鍾。同等條件下,循環箱快件的派送效率隻有普通快件的三分之一。

在不少消費者看來,使用可循環快遞箱意味著“麻煩”。通常情況下,此類包裝需要用戶現場拆箱取貨,再由快遞員將包裝箱帶走回收利用。一些消費者出於(yu) 隱私考慮,不願意現場拆箱。

對於(yu) 學生族、上班族而言,取件時間受限,大部分快遞隻能被投遞在驛站或快遞櫃。“下班後回家拆箱簽收,再等快遞員上門來取。”曾使用過循環快遞箱的西安市民楊女士表示,使用循環快遞箱“有點折騰”。

此外,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目前,整體(ti) 的快遞流通趨勢是從(cong) 東(dong) 南沿海到西北內(nei) 陸,逆向物流存在困難,導致大量循環箱在使用後無法再次回到物流網中重複利用。

暢流程、除壁壘

走出循環“死胡同”

自2021年3月12日起實施的《郵件快件包裝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寄遞企業(ye) 應優(you) 先采用可重複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裝物,鼓勵寄遞企業(ye) 建立健全工作機製和回收流程,對包裝物進行回收再利用。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wei) ,加快快遞包裝循環利用,實現綠色、環保、節約的目標,需要生產(chan) 企業(ye) 、寄遞企業(ye) 、用戶等共同努力。

目前,業(ye) 內(nei) 尚未建立起統一規範的可循環快遞包裝生產(chan) 和回收流程。雖然多家快遞企業(ye) 已推出各自品牌的可循環快遞包裝,但是在生產(chan) 、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環節,循環箱隻能在企業(ye) 內(nei) 部的物流鏈條中流動,這在無形中提高了循環包裝的使用成本,也限製了覆蓋麵。

陝西科技大學包裝工程係副教授李誌強表示,相關(guan) 政府部門可以協調物流領域主要企業(ye) 形成統一的循環包裝運營模式,“隻有打破業(ye) 內(nei) 壁壘,才能讓循環包裝真正走入循環”。

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建立大數據平台,完善可循環包裝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追蹤,使包裝逆向物流或就地處置成為(wei) 可能;在社區、高校內(nei) 增加可循環包裝回收點,做好循環箱的回收、清潔和消殺工作,減少損耗率和丟(diu) 失率。此外,對環保包裝生產(chan) 企業(ye) 給予適當支持,提高全社會(hui) 對可循環快遞包裝的認可度,讓循環包裝真正走進千家萬(wan) 戶。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