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持續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訪工信部部長肖亞慶

發布時間:2021-12-24 10:44:57 人民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提升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啟動一批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激發湧現一大批‘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並作出“加快數字化改造,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等部署。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工業(ye) 經濟走勢?怎樣實現製造業(ye) 提質升級?本報記者采訪了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ya) 慶。

打好提振工業(ye) 經濟的政策“組合拳”

記者:今年工業(ye) 經濟持續恢複增長,但三季度以來工業(ye) 經濟下行壓力有所顯現。如何判斷明年工業(ye) 經濟走勢?

肖亞(ya) 慶:今年以來,工業(ye) 經濟總體(ti) 持續恢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優(you) 勢得到提升。三季度,各地區各部門打出擴大工業(ye) 品消費、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保障、助企紓困解難等提振工業(ye) 經濟的政策“組合拳”,10月份工業(ye) 經濟下滑勢頭得到初步遏止,工業(ye) 生產(chan) 連續兩(liang) 個(ge) 月回升。前11個(ge) 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好於(yu) 預期目標。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工業(ye) 領域表現比較突出。同時,更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工業(ye) 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和恢複增長的總體(ti) 態勢沒有改變,完整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齊備配套能力優(you) 勢明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將不斷釋放超大規模市場潛力、促進經濟循環暢通,我們(men) 有信心實現工業(ye) 經濟平穩運行。

記者:為(wei) 確保工業(ye) 經濟平穩運行,工信部有哪些具體(ti) 舉(ju) 措?

肖亞(ya) 慶:確保工業(ye) 經濟平穩運行和提質升級,要突出抓好四個(ge) 方麵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實現一季度平穩接續,確保2022年開好局。加強部門協同、部省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關(guan) 於(yu) 振作工業(ye) 經濟運行 推動工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政策落地。

二是打通重點產(chan) 品供給堵點卡點,暢通工業(ye) 經濟循環。加強能源、物流、用工等要素保障協調,優(you) 先保障基礎工業(ye) 產(chan) 品、重要生活物資、農(nong) 資化肥等重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運行。集中力量解決(jue) 汽車等領域芯片短缺問題。

三是著力提振製造業(ye) 投資,保當前增長、增發展後勁。對國家“十四五”規劃已確定的重點工程項目,組織地方和有關(guan) 方麵抓緊做好前期工作,具備條件的盡早啟動實施。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深化產(chan) 融合作,鼓勵支持外資企業(ye) 參與(yu) 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建設。

四是挖掘內(nei) 需潛力,積極擴大消費需求。落實已出台的提振大宗工業(ye) 品消費促進政策,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城市試點,開展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下鄉(xiang) 活動。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

補齊產(chan) 業(ye) 基礎薄弱、高端供給能力不足短板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要提升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啟動一批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工信部有哪些具體(ti) 舉(ju) 措?

肖亞(ya) 慶:我國製造業(ye) 規模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產(chan) 業(ye) 門類齊全,但製造業(ye) 的綜合競爭(zheng) 力與(yu) 世界一流水平還存在不小差距,產(chan) 業(ye) 基礎薄弱、高端供給能力不足,已成為(wei) 影響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製約因素,必須加快補齊這一短板。圍繞提升製造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明年著重抓好五項工作。

一是深入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重點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與(yu) 基礎製造工藝、基礎電子元器件、關(guan) 鍵基礎材料、關(guan) 鍵軟件等瓶頸短板,啟動一批產(chan) 業(ye) 化工程化攻關(guan) 項目。完善“揭榜掛帥”等市場化機製,推動首台(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示範應用。

二是加快建設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目前,已建設21家國家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2家國家地方共建中心,帶動各地培育建設203家省級中心。明年,將加大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和國家地方共建中心建設力度,支持製造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建設中試平台。

三是推動製造業(ye) 集群發展。深入實施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發展專(zhuan) 項行動,采取“賽馬”機製,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新材料等領域培育一批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培育一批省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

四是大力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實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提升行動,緊扣數字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方向,引導和支持工業(ye) 母機、船舶、醫療裝備、農(nong) 機裝備等產(chan) 業(ye) 加快向技術先進、產(chan) 品高端升級,擴大優(you) 質產(chan) 品供給。

五是加大優(you) 質企業(ye) 培育力度。優(you) 化企業(ye) 兼並重組市場環境,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大企業(ye) 和生態主導型企業(ye) 。積極引導廣大中小企業(ye) 、民營企業(ye) 走“專(zhuan) 精特新”發展道路,成長為(wei) 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jun) ”或“配套專(zhuan) 家”。

堅持“紓困解難強幫扶”與(yu) “支持創新促升級”兩(liang) 手抓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激發湧現一大批‘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要求幫助“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減負紓困、恢複發展”,這項工作目前進展如何?下一步工作重點是什麽(me) ?

肖亞(ya) 慶: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專(zhuan) 項資金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發展,支持實施小微企業(ye) 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帶動地方財政加大支持力度。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規模9100億(yi) 元。截至10月底,普惠小微貸款餘(yu) 額同比增長26.7%。今年,新培育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259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ye) 2930家,累計分別達到848家、4762家,帶動各地培育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4萬(wan) 多家。

2022年,要堅持“紓困解難強幫扶”與(yu) “支持創新促升級”兩(liang) 手抓,在為(wei) 中小企業(ye) 辦實事、求實效上下功夫。

一是加大中小企業(ye) 幫扶力度。統籌落實係列惠企政策,繼續實施小微企業(ye) 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推動延續階段性惠企政策。指導地方推出更多政策,強化對中小企業(ye) 的精準支持。

二是擴大“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數量和範圍。研究製定創新型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小巨人”企業(ye) 評價(jia) 和培育辦法,明年要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業(ye) ,再支持一批重點“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實施中小企業(ye) 服務機構能力提升工程,開展中小企業(ye) 服務月活動,支持中小企業(ye) 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三是加大惡意拖欠賬款問題治理力度。切實落實《保障中小企業(ye) 款項支付條例》,對拖欠問題典型的行業(ye) 領域,組織開展專(zhuan) 項督查。完善保障中小企業(ye) 款項支付投訴處理辦法,強化社會(hui) 監督和約束懲戒,形成長效機製。

四是促進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製定推動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的政策措施,引導更多大企業(ye) 對“小巨人”企業(ye) 開放市場,支持更多中小企業(ye) 進入龍頭企業(ye) 供應鏈,培育更多中小企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

數字化賦能、賦值、賦智,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升級

記者:今年,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改造取得了哪些成效?明年的工作重點是什麽(me) ?

肖亞(ya) 慶:今年,我們(men) 以布局新基建和拓展應用場景為(wei) 重點,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升級,數字化賦能、賦值、賦智作用進一步凸顯。

數字化改造的基礎更加堅實。我國已建成5G基站139.6萬(wan) 個(ge) ,建成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65個(ge) ,培育較大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超過150家,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數字化改造的場景更加豐(feng) 富。“5G+工業(ye) 互聯網”已在采礦、鋼鐵、電力、石化化工等十大重點行業(ye) 率先布局,形成遠程設備操控、機器視覺質檢、生產(chan) 能效管控等20個(ge) 典型應用場景。

數字化改造的成效更加突出。截至目前,開展網絡化協同、服務型製造的企業(ye) 比例分別達到38.8%、29.6%,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74.4%。企業(ye) 通過應用新技術實現了產(chan) 品升級、成本下降、模式創新,生產(chan) 經營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明年,圍繞加快數字化改造,將著重抓好三方麵工作。一是聚焦重點行業(ye) ,擴大“5G+工業(ye) 互聯網”應用。二是開展大數據應用試點示範,著力激活數據潛能。三是深入實施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行動,提升企業(ye) 數字技術應用能力。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