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15 13:23:46 中國交通新聞網

近日,記者從(cong) 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hui) 辦公室獲悉,2021年年初至今,長三角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已突破1億(yi) 標箱,標誌著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服務能級進一步提升,港航業(ye) 為(wei) 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提供了更加強有力的支撐。
今年以來,長三角港航部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在做好外防輸入的前提下,積極優(you) 化航線布局,推動幹支線高效銜接;加強港口資源整合,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推動信息資源共享,口岸監管、港口服務等信息加快電子化,數據透明度、聯通性進一步提升;合理補齊高端航運服務短板,全麵提升現代航運服務能級;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積極推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應用。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加速崛起,有效發揮了“一帶一路”支點作用,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在原有集裝箱運輸規模較大的基礎上,近年來長三角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實現穩速增長,為(wei) 我國乃至世界港口產(chan) 業(ye) 發展貢獻了重要經驗。2020年,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分別位列全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第一、第三位。其中,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11年保持全球首位。在全球前100大集裝箱港口榜單中,太倉(cang) 港、連雲(yun) 港港、南京港、嘉興(xing) 港、南通港等長三角港口也榜上有名,寧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今年也將曆史性突破3000萬(wan) 標箱。
科技創新是長三角港口提升運營效率的關(guan) 鍵一招,匯聚眾(zhong) 多先進科技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成為(wei) 中國工程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自動化堆場、5G與(yu) F5G應用、安全生產(chan) 可視化管控平台、港航區塊鏈綜合服務平台……一項項創新實踐在長三角落地開花,助力港口快速達到並在一定條件下超越設計通過能力,實現了寶貴岸線資源的集約化利用。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智慧高效的生產(chan) 運營模式相比傳(chuan) 統模式有效減少了人員配比和流動,為(wei) 保障疫情下國際供應鏈穩定創造了條件。
長三角港航一體(ti) 化發展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nei) 生動力、釋放內(nei) 需潛力。為(wei) 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國家戰略,2018年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和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協同推進長三角港航一體(ti) 化發展六大行動方案》,攜手推動內(nei) 河航道網絡化、區域港口一體(ti) 化、運輸船舶標準化、綠色發展協同化、信息資源共享化、航運中心建設聯動化。作為(wei) 長三角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的標誌工程和重要任務,長三角港航一體(ti) 化從(cong) 機製協同、製度建設、產(chan) 業(ye) 合作等多個(ge) 層麵展開積極實踐,合力提升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已經取得明顯成效。
勇立潮頭、淩風遠航,東(dong) 方大港正持續煥發蓬勃生命力。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