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一體化”起航:長三角港口群探路新型競合機製

發布時間:2020-07-02 10:37:49 經濟參考報

長三角港口群是我國外貿貨物進出口的重要“門戶”。地域相鄰、經濟相依、體(ti) 量相似形成長三角港口群之間的競合關(guan) 係,為(wei) 整體(ti) 提升長三角港口群的國際地位,服務於(yu)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地區探索港航一體(ti) 化建設,從(cong) 要素合作走向製度構建,通過資本合作推動模式創新,並通過聯防聯治有效降低港口汙染排放。當前,麵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zheng) ,長三角港口群探索方向已明確:創新機製、高效協同、釋放潛力。

從(cong) 要素合作走向製度構建

目前,全球貨物吞吐量位列前十位的港口中,長三角地區占據三席,寧波舟山港、上海港和蘇州港分別位於(yu) 第一、二和第七位。長三角港口群在集疏運體(ti) 係建設、江海河海聯運方麵一直在進行一體(ti) 化探索,當前航運一體(ti) 化建設逐漸從(cong) 要素合作走向製度合作。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hui) 巡視員蔡軍(jun) 介紹,上海正在大力推進三方麵工作提升區域航運互聯互通水平,包括上海與(yu) 浙江省共同推進小洋山北側(ce) 集裝箱江海聯運碼頭開發;大力發展海鐵聯運,加快滬通鐵路建設,推動鐵路進上海外高橋港區;積極推進江海、河海聯運,構建“互聯互通、暢達高效”的長三角高等級內(nei) 河航道網,大力推進杭平申、蘇申內(nei) 港線等航道項目規劃建設,促進區域水運係統升級。

隨著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地方政府也在積極發力構建長三角港口協作的製度安排。為(wei) 推進長三角航運一體(ti) 化發展,長三角航運創新發展聯盟正式成立,該聯盟將建立長三角區域政府間、政府與(yu) 企業(ye) 間協調機製,打造長三角區域航運產(chan) 業(ye) 信息、政策、機製交流平台,共享最新航運產(chan) 業(ye) 招商引資項目及政策資訊。

製度合作將體(ti) 現在服務管理的一體(ti) 化上,長三角口岸正在探索單一窗口建設,不斷完善跨區申報功能,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推進長三角單一窗口與(yu) 交通、鐵路、港口、航運等部門的長三角信息平台對接。

資本合作帶動模式創新

通過資本合作構建長三角港口的新型競合關(guan) 係是一大探索,為(wei) 實現長三角港口間良性競爭(zheng) ,進而形成港口群優(you) 勢,降低物流成本等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9年,浙江海港集團和上海港務集團簽署《小洋山港區綜合開發合作協議》,雙方通過股權合作共同推進小洋山港區綜合開發,實現互利共贏,有助於(yu) 實現小洋山全域一體(ti) 化開發,形成更高層次對外開放的新平台。對上海而言,可以進一步強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發揮區域經濟的龍頭帶動作用。對浙江而言,有助於(yu) 豐(feng) 富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的功能,加快集裝箱江海聯運中轉服務基地建設,更有利於(yu) 舟山從(cong) 海上接軌融入上海都市圈和長三角城市群,為(wei) 滬浙兩(liang) 地共同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找到更多發力點。

長三角多地港口通過資本合作推動物流模式創新。比如,2018年底安徽省港航集團與(yu) 上海組合港管委會(hui) 辦公室,並與(yu)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浙江省海港投資運營集團三家大型港航企業(ye) 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上海港集團推進與(yu) 江蘇沿江沿海港口的資本合作和業(ye) 務合作,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影響力和服務能級;寧波舟山港集團以投資建設、收購並購等多種方式,參與(yu) 江蘇省內(nei) 長江沿線港口的建設運營;寧波舟山港集團與(yu) 安徽省港航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將致力於(yu) 優(you) 化安徽江海聯運港區與(yu) 浙江沿海港口間的物流方式,不斷滿足內(nei) 陸腹地客戶物流服務全麵性、時效性、可靠性和經濟性要求等。

以資本為(wei) 紐帶盤活港航資源,進而創新物流模式,拓展多式聯運空間,降低運輸成本。上海飛遠物流有限公司就是長三角地區多式聯運的受益者。公司負責人陳三啟告訴記者:“上海港水水中轉比例已在50%左右,通過內(nei) 河中轉更加節能環保也更經濟,是物流運輸的轉型方向。”陸上打通“斷頭路”,水上破解“中梗阻”,打通一個(ge) 個(ge) 關(guan) 鍵節點,讓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ti) 化建設紮實推進。

上海組合港管委會(hui) 辦公室主任徐國毅介紹,以資本合作帶動資源共享和模式創新仍然大有可為(wei) ,包括信息數據共享、要素集聚、教育培訓等,不僅(jin) 港口之間合作,港口與(yu) 航運企業(ye) 也需要協同發展,進一步提升國際地位,真正形成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的世界級港口集群。

環保聯動為(wei) 一體(ti) 化升級探路

長三角港口群船舶靠港量大,如不對船舶排放進行嚴(yan) 格控製,將直接造成空氣汙染,難以滿足國際海事組織的要求,對港航運輸造成幹擾。長三角港口在船舶汙染治理方麵進行聯防聯治探索取得實效,成為(wei) 全國港口環保區域治理的樣板。

自2016年長三角港口率先實行船舶汙染聯防聯治以來,長三角主要港口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0%以上。自2018年起,長三角推動岸電試點工作,進一步降低港口排放。

根據上海組合港管委會(hui) 下發的《長三角船舶排放控製區“岸電應用試點港區”工作方案》,將上海吳淞國際郵輪港(碼頭)、江蘇南通港通海港區、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作為(wei) 岸電應用試點港區,通過嚐試推進“岸電使用成本分攤機製”,鼓勵和推動碼頭岸電技術部門主動對接船東(dong) ,構建生態補償(chang) 與(yu) 保護長效機製,探索適時推出強製使用岸電的途徑和方法,多管齊下探索解決(jue) 中高壓岸電在使用過程中麵臨(lin) 的瓶頸問題。

徐國毅說:“排放治理僅(jin) 在一時一地推行意義(yi) 不大,一定要擴大到一定規模並嚴(yan) 格執行才有實效。依托上海組合港管委會(hui) ,長三角港口群在聯防聯治方麵真正實現‘一個(ge) 標準’‘一盤棋’,有效降低整體(ti) 排放。”

從(cong) 長三角港口的實踐看,要擴大岸電使用範圍,還需要在理順體(ti) 製機製方麵進行探索。包括如何提高碼頭、航運企業(ye) 、電力係統的積極性,三方如何分擔成本,如何給予使用清潔能源的企業(ye) 進行補貼等。“環保標準越來越成為(wei) 港航業(ye) 的硬杠杠,地區聯動的環保治理模式可進一步推廣。”徐國毅說。

高質量發展有待機製創新

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ye) ,必然要有港口吞吐量作為(wei) 支撐,集疏運體(ti) 係科學完備的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基礎,同時,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輻射、服務必將促進世界級港口群的發展壯大。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秘書(shu) 長真虹介紹,長三角港口一體(ti) 化是應對國際激烈競爭(zheng) 的必然選擇。新加坡不斷提高集裝箱吞吐量形成資源集聚效應,這是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發出的強有力挑戰,在此背景下,長三角港口一體(ti) 化更需加快進程,搶抓市場先機。

既實現長三角港口之間的溝通協調,避免重複建設、資源浪費,尋求差異化發展,又能保持港口市場經營主體(ti) 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長三角港口群發展仍需要創新機製、釋放潛力。

徐國毅認為(wei) ,實現長三角港口一體(ti) 化需通過一體(ti) 化的定位分工,以市場為(wei) 導向、資本為(wei) 紐帶、資源為(wei) 依據實現資源要素合理分配、降本增效。針對長三角港口建設可設立長三角港口資本集中投資管理平台,形成各方均能接受的統一規劃。實行專(zhuan) 業(ye) 化運作,形成集裝箱裝卸公司、能源裝卸公司、散貨裝卸公司等長三角範圍內(nei) 的專(zhuan) 業(ye) 化港口運營公司,從(cong) 而實現資源最優(you) 化配置、最專(zhuan) 業(ye) 化運營,最終以資源為(wei) 依據按照股權比例合理分配。

真虹等專(zhuan) 家認為(wei) ,現代航運服務業(ye) 仍是我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短板,未形成合力。建設國際航運中心要有自己的話語權,需要把巴掌握成拳頭,整合國內(nei) 航運資源,形成品牌效應。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