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突破口

發布時間:2021-04-21 10:22:07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經曆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和“逆全球化”現象抬頭等考驗,共建“一帶一路”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2020年6月,習(xi) 近平主席向“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級別視頻會(hui) 議發表書(shu) 麵致辭,強調要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提出“我們(men) 願同合作夥(huo) 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hui) 恢複的複蘇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這為(wei) 我們(men) 在新發展階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經過多年努力,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影響力日益擴大,產(chan) 生了積極的溢出效應。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聯合國、東(dong) 盟、非盟、歐盟、歐亞(ya) 經濟聯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的發展和合作規劃對接,同各國發展戰略對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

許多發展中國家正處於(yu) 現代化進程的關(guan) 鍵階段,普遍把工業(ye) 化作為(wei) 促進發展、改善民生、增加就業(ye) 的重要選擇。得益於(yu) “一帶一路”建設快速發展,合作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工業(ye) 化水平穩步提升、經濟韌性日益增強。中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往來也日益密切,2013年至2019年,中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總額超7.8萬(wan) 億(yi) 美元,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了1100億(yi) 美元,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接近8000億(yi) 美元;2020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24萬(wan) 列,同比增長50%,有力服務了國際防疫合作;2021年一季度,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5萬(wan) 億(yi) 元,投資持續增長,承包工程穩步推進。

當前,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麵臨(lin) 新的環境和條件。

一方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使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呈現出區域性聚集的趨勢。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恢複經濟,世界各國都應走團結合作之路,都應堅持多邊主義(yi) 。如何在這一背景下更好促進互聯互通、堅持開放包容,有效應對全球性危機和實現長遠發展,是一個(ge) 重大的時代課題。

另一方麵,我國正處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時期,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未根本消除,我們(men) 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如何在推動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沿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不斷前進,也需要在探索中找到答案。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新發展階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需在以下幾個(ge) 方麵取得進展、實現突破:

既要鞏固“聯通”,又要暢通“循環”。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中國與(yu) 世界的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經濟聯係更加緊密。我們(men) 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主動作為(wei) ,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是事關(guan) 全局的係統性深層次變革。在新發展階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既要有鞏固“聯通”的思路,更要有暢通“循環”的思路,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自由貿易試驗區為(wei) 平台、以經濟發展優(you) 勢區域為(wei) 重點,積極發掘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的重要動力源,探索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與(yu) “一帶一路”建設融合發展的路徑。

既要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又要提升我國在其中的地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各國對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高度關(guan) 注。在此期間,“一帶一路”建設尤其是中歐班列對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需重視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中歐投資協定等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方麵的布局,著力提升我國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中的地位,有效應對西方一些國家對我國的遏製打壓。同時,還要在推動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更加重視糧食、能源、醫藥等國計民生領域的供應鏈安全,為(wei) 此需推動數字、綠色和健康絲(si) 綢之路建設,積極參與(yu) 全球數字治理、氣候變化治理和公共衛生治理,提升我國的國際話語權。

既要“參與(yu) 規則”,又要“引領規則”。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需從(cong) 要素驅動轉向規則、製度、創新驅動。對此,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實事求是、循序漸進,參與(yu) 、適應並更好維護、創新國際規則,與(yu) 相關(guan) 國家構建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利益匯合點”,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而引領國際合作規則,推動國際規則更加包容和更加公正,使更多國家釋放發展潛力。

既要推動“機製創新”,又要促進“平台創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經濟合作倡議,已經轉化為(wei) 全球廣受歡迎的公共產(chan) 品,成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實踐平台。我們(men)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更好統籌發展與(yu) 安全,實現經濟融合、發展聯動、成果共享,就要推動這一平台創新發展,不斷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契合相關(guan) 國家對全方位、寬領域、多選項拓展合作的需要。

既要實現“硬聯通”,又要實現“軟聯通”。經過多年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在“硬聯通”方麵已經取得了一係列成果。各國以鐵路、公路、航運、航空、管道等為(wei) 內(nei) 容的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基礎設施網絡等硬件聯通水平大幅提高。與(yu) 此同時,“軟聯通”方麵也有積極進展。麵向未來,需注重在“軟聯通”方麵切實發力,構建麵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yu) 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等更好對接協同,為(wei) 各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開辟更廣闊空間。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國際合作中心 王義(yi) 桅 陳 超)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