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推動一帶一路綠色供應鏈發展

發布時間:2018-06-06 09:57:26 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由於(yu) 外部性和公共產(chan) 品屬性等問題,僅(jin) 依靠市場難以實現對生態環境汙染的有效防治。而且,由於(yu) 環境問題具有跨區域性或全球性,使得跨區域或全球環境治理的搭便車現象明顯,生態危機的全球共治成為(wei) 客觀必然。 

2017年4月環境保護部發布《關(guan) 於(yu) 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強綠色供應鏈國際合作與(yu) 示範。綠色供應鏈是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關(guan) 鍵實現機製。綠色供應鏈體(ti) 係是指利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設計和優(you) 化供應鏈上的各個(ge) 環節,包括采購、生產(chan) 、包裝、流通、消費和循環利用等。綠色供應鏈作為(wei) 新型的管理模式,已被許多大型跨國企業(ye) 率先采用,如沃爾瑪、通用等都在全球範圍內(nei) 主動推廣綠色供應鏈管理,樹立綠色企業(ye) 形象。目前,國內(nei) 企業(ye) 如華為(wei) 的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可與(yu) 世界級優(you) 秀企業(ye) 比肩。 

“一帶一路”倡議是在已有多種區域性合作機製的基礎上展開的。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可以彌補現有區域合作中對環境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與(yu) 現有區域合作機製形成互補。在具體(ti) 推進過程中,中國可選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先行的重點區域或國家,試點開展綠色供應鏈建設,包括中巴經濟走廊、中蒙俄經濟走廊、瀾滄江—湄公河等區域,以及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老撾、斯裏蘭(lan) 卡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涉及的主要行業(ye) 包括交通、能源、製造業(ye) 、自然資源開采等。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在這些行業(ye) 的環保管理和標準設定上,總體(ti) 接軌甚至高於(yu) 國際通行標準。因此,綠色“一帶一路”建設要倡導重點行業(ye) 主動遵循國際通行環保標準和管理製度,實現綠色“走出去”。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素稟賦差異較大,不少國家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麵的基礎比較薄弱。因此,我國在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優(you) 先在減排潛力大的地區和投資領域開展合作。 

當前,推動“一帶一路”綠色供應鏈發展,尚須突破以下障礙。一是“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經濟發展階段與(yu) 環保訴求不同。一些國家對環境質量改善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健康的追求已經超過GDP 增長,而另一些國家還處於(yu) 快速增長階段,更為(wei) 關(guan) 注GDP指標。二是“一帶一路”綠色化區域合作平台支撐不夠,在政策互通上仍麵臨(lin) 諸多挑戰。比如,區域綠色供應鏈管理機製尚未建立,區域環境標誌互認未能實現有效溝通等。三是環境責任指標不統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具體(ti) 投資項目實施過程中,各國政府、企業(ye) 等參與(yu) 方往往就企業(ye) 環境責任的種類、指標、應遵守的規範以及責任環境評價(jia) 體(ti) 係等,麵臨(lin) 多重標準。同時,不同投資項目及其所在區域生態環境的多樣性等,常常要求企業(ye) 承擔某些特定的環境責任。四是對綠色供應鏈的減排效應和經濟效益缺乏量化評估體(ti) 係,以致存在過高的綠色成本。 

在此情況下,如何確立為(wei) 各方一致接受的企業(ye) 環境責任體(ti) 係,往往成為(wei) 一個(ge) 極為(wei) 複雜的問題。在推進綠色供應鏈發展的過程中,各國應從(cong) 政策法規、信息平台建設、交流合作、企業(ye) 監管和資金支持方麵加強綠色供應鏈建設。 

首先,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製定與(yu) 環境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就原材料使用、生產(chan) 製造、包裝和運輸等多個(ge) 環節出台相應的政策規範,嚴(yan) 厲打擊違規行為(wei) 。這一標準的達成還應考慮沿線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對於(yu) 生產(chan) 技術水平較低和發展落後的國家,可以在過渡期實施與(yu) 其他國家不同的標準,並在後續發展過程中根據評估結果不斷調整標準,最後實現環保標準的統一。 

其次,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綠色供應鏈建設。在開展具體(ti) 工作之前,應先了解沿線國家的產(chan) 品能耗、汙染排放等相關(guan) 信息,搭建信息服務共享平台。根據不同國家行業(ye) 發展、汙染排放的具體(ti) 情況,確定綠色供應鏈建設的工作重點。以對環境影響大的大宗貨物貿易為(wei) 試點,推動構建綠色供應鏈體(ti) 係;選擇在重點產(chan) 業(ye) 進行試點突破,以點帶麵逐級推廣。通過全生命周期理念,將綠色產(chan) 品、綠色工廠、綠色工業(ye) 園區和綠色企業(ye) 有機串聯,形成生產(chan) 者、消費者的綠色閉環。 

再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加強對企業(ye) 的環境社會(hui) 責任約束,要求企業(ye) 披露在經營過程中的排放數據信息及所采取的節能減排措施。同時,加快構建綠色供應鏈績效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以科學評估企業(ye) 綠色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績效,找出短板,推進企業(ye) 可持續發展。該指標不同於(yu) 一般的企業(ye) 綠色化程度指數,它在評價(jia) 企業(ye) 自身行為(wei) 的同時,還將上遊供應商的綠色化程度納入評價(jia) 體(ti) 係,並且沿供應鏈向上遊逐級擴展。供應鏈企業(ye) 之間的合作以及核心企業(ye) 的示範作用,可以放大環境治理效果,提高全鏈條上每個(ge) 企業(ye) 的環保意識。 

最後,為(wei) 了減輕在實施綠色供應鏈初期企業(ye) 的經濟負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須加強資金支持,強化綠色金融服務。對於(yu) 加大綠色生產(chan) 技術投入、積極轉變生產(chan) 方式的企業(ye) ,可以放寬綠色信貸條件,對其在融資額度和貸款利率方麵給予優(you) 惠。為(wei) 此,要加快建立企業(ye) 綠色評估體(ti) 係,進一步拓展綠色金融工具,對於(yu) 符合要求的企業(ye) 鼓勵發行綠色債(zhai) 券,促進資金投向的綠色化。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zhuan) 項“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治國理政的生態文明製度建設思想研究”(16ZZD049)階段性成果)

(作者係暨南大學經濟學院資源環境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