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1-11 16:27:57 人民日報

國際物流保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方麵,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物流保障能力還比較薄弱,不僅(jin) 部分參與(yu) 國家內(nei) 部麵臨(lin) 基礎設施瓶頸,各參與(yu) 國家之間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上也存在一些短板,導致一些國家難以發揮資源、勞動力等方麵的比較優(you) 勢,也影響生產(chan) 要素和商品順暢流動。為(wei) 提升“一帶一路”參與(yu) 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提高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物流保障能力,我國可發揮自身在資金、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的優(you) 勢,加強同其他參與(yu) 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的合作,依托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國際物流合作平台,通過物流技術體(ti) 係建設、物流供需精準對接、物流新領域的前瞻性布局,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提供切實有效的國際物流保障。
加強物流技術體(ti) 係建設合作。加強我國與(yu) “一帶一路”參與(yu) 國家的物流技術合作,是提高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物流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礎。物流技術體(ti) 係涉及硬件設施、技術裝備、服務模式和國際規則等,對國際物流發展的先導和支撐作用日益凸顯。物流技術的突破將牽引物流技術體(ti) 係變革甚至重構,實現物流效率大幅提高和物流成本顯著降低,使物流保障能力上升到一個(ge) 新水平。因此,強化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物流保障能力,應以物流技術體(ti) 係建設為(wei) 先,按照參與(yu) 國家的產(chan) 能與(yu) 經貿合作要求,共建包括港口鐵路管網等設施的標準與(yu) 技術等級、物流裝備技術性能、跨國物流運行規程、國際規則標準等在內(nei) 的物流技術體(ti) 係,以技術支撐物流一體(ti) 化運作,提高“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物流保障能力。
引導我國物流服務供需雙方攜手“走出去”。“一帶一路”參與(yu) 國大多是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短缺、服務體(ti) 係不健全是這些國家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也是造成其物流保障能力不強的重要原因。同時,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產(chan) 業(ye) 基礎薄弱的現狀又使得這些國家提升其物流保障水平的能力有限。應鼓勵我國物流企業(ye) 與(yu) 產(chan) 能合作同步“走出去”,以產(chan) 能合作帶動的物流需求為(wei) 基礎,打通連接國內(nei) 、輻射國際的服務渠道,建立全球網絡,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物流保障基礎,提升“一帶一路”參與(yu) 國家的經濟發展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強化海陸重要貿易大通道的國際物流組織能力。“一帶一路”建設跨越大洋、橫穿大陸,構建“一帶一路”國際物流保障體(ti) 係應堅持海陸並重,尤其要強化重要貿易大通道的國際物流組織能力建設。應發揮我國遠洋商船隊的規模優(you) 勢,引導國際航線網絡科學布局,確保“一帶一路”新興(xing) 投資熱點區域、經濟增長區域的重要樞紐節點順暢接入網絡,形成符合“一帶一路”建設格局的遠洋物流新布局。同時,根據“一帶一路”建設陸向縱深廣闊、內(nei) 陸國家眾(zhong) 多的特點,發掘國際貿易物流新需求,開拓新領域,加快陸上貿易物流保障體(ti) 係建設。應以新亞(ya) 歐大陸橋等經濟走廊為(wei) 引領,以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wei) 骨架,依托內(nei) 陸樞紐擴大貨源組織規模與(yu) 範圍,攜手相關(guan) 國家打造陸路物流服務新品牌,與(yu) 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製定適用於(yu) 陸路物流與(yu) 貿易的新規則,提高陸上物流保障能力。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