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01 10:55:01 證券日報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2021年工作任務,明確分工責任及完成時限。其中,“繼續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zhuan) 項政策”等多項內(nei) 容聚焦“可持續發展”,根據時間表,相關(guan) 金融支持政策將在6月底前出台。
未來三個(ge) 月,更多服務於(yu) 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將逐步出台。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更多流向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ye) 企業(ye) 給予定向支持”“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zhuan) 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繼續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強化公司治理”等內(nei) 容明確時間表,要求6月底前出台相關(guan) 政策,年內(nei) 持續推進。
專(zhuan) 家認為(wei) ,上述政策從(cong) 不同維度聚焦於(yu) 作為(wei) 市場主體(ti) 的小微企業(ye) 的可持續經營,中小銀行對實體(ti) 經濟的可持續服務,以及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最終匯聚於(yu) 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鬆勁
“貸”動小微企業(ye) 減負前行
“去年受疫情影響,公司發展麵臨(lin) 著較大挑戰,還好享受到了無還本續貸和稅收政策優(you) 惠,這些政策對公司走出困境幫助很大,‘無還本續貸’大大節省了公司的融資成本,我當時申請了續貸700萬(wan) 元,粗算下來,每年至少能節省幾萬(wan) 元費用。感謝國家對小微企業(ye) 的政策扶持,可以讓我們(men) 卸掉包袱繼續前行,期待更多措施幫助我們(men) 減負前行。”雙遼匯眾(zhong) 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去年,我國金融領域政策重點加大了對小微企業(ye) 的信貸支持力度,為(wei) 小微企業(ye) “貸”來安全感。
據中國銀行業(ye) 協會(hui) 近期發布的《2020年中國銀行業(ye) 服務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銀行業(ye) 金融機構用於(yu) 小微企業(ye) 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ye) 貸款、個(ge) 體(ti) 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ye) 主貸款)餘(yu) 額42.7萬(wan) 億(yi) 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wan) 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15.3萬(wan) 億(yi) 元,較年初增速30.9%。
此外,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門創新直達實體(ti) 經濟和中小微企業(ye) 的貨幣金融政策工具,累計設立了1.8萬(wan) 億(yi) 元的低息專(zhuan) 項再貸款和再貼現資金,對7.3萬(wan) 億(yi) 元的小微企業(ye) 貸款實行了延期還本付息的政策,發放了4萬(wan) 億(yi) 元小微企業(ye) 無抵押信用貸款,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ye) 發放了2.3萬(wan) 億(yi) 元應收賬款質押貸款。這些政策措施一共為(wei) 3200多萬(wan) 戶中小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及時給予了融資支持。
今年,“小微企業(ye) ”仍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高頻詞匯,總共被提及16次,而破解其融資困境也成為(wei) 今年金融政策的發力點之一。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政策麵繼續將解決(jue) 小微企業(ye) 的融資難題作為(wei) 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主要原因是目前小微企業(ye) 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還麵臨(lin) 著困難和壓力,因此需進一步深化對小微企業(ye) 的金融支持。
《意見》顯示,“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更多流向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ye) 企業(ye) 給予定向支持”由人民銀行、銀保監會(hui) 、財政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6月底前出台相關(guan) 政策,年內(nei) 持續推進。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鼓勵銀行敢貸、願貸、能貸,大幅增加小微企業(ye) 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
對此,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充分體(ti) 現了政策的連貫性和可持續性,有利於(yu) 穩定市場預期和信心,解決(jue) 小微企業(ye) 在抵押品不足情況下的融資問題,更好地推動中小企業(ye) 可持續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王有鑫表示,商業(ye) 銀行要繼續推動普惠金融業(ye) 務發展,對接小微企業(ye) 融資需求,下沉服務重心,實施普惠小微企業(ye) 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政策,加大首貸、續貸等投放力度。
對於(yu) 接下來金融部門在支持小微企業(ye) 可持續發展方麵的主要發力點,溫彬認為(wei) ,金融機構要充分利用好金融科技,加強與(yu) 第三方征信平台的合作,這有助於(yu) 銀行更好地獲客,再根據經營情況、資金流、物流等相關(guan) 信息,對小微企業(ye) 進行精準畫像,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ye) 在融資方麵的可得性。未來三個(ge) 月,金融部門在支持小微企業(ye) 可持續發展上,不僅(jin) 要注重短期的政策支持,更要建立長效機製,兩(liang) 個(ge) 過程相輔相成。同時,也要做好小微企業(ye) 風險識別和評估工作。
“去年疫情期間,園區內(nei) 一家科技型小微企業(ye) 正處於(yu) 起步階段,麵臨(lin) 資金困境,於(yu) 是我們(men) 園區聯係了北京銀行,了解到有專(zhuan) 門針對科技企業(ye) 的貸款優(you) 惠。在北京銀行和擔保公司的幫助下,該小微企業(ye) 成功貸出款項77萬(wan) 元,現在企業(ye) 已完成了研發階段,且有了一定的經營收入。”北京市某科技園區的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政策麵鼓勵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ye) 企業(ye) 給予定向支持,園區將會(hui) 積極響應,繼續幫助園區內(nei) 有融資困難的企業(ye) 對接銀行,解小微企業(ye) 之“渴”。
記者從(cong) 北京銀行總行獲悉,截至2020年末,該行累計辦理小微企業(ye) 無還本續貸1000筆、69.9億(yi) 元;首貸支持小微企業(ye) 4687戶、642.6億(yi) 元;累計辦理小微企業(ye) 延期還本付息4308筆、381.7億(yi) 元;普惠小微信用貸款餘(yu) 額42.8億(yi) 元,較年初新增30.4億(yi) 元,增幅245%。
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
更好服務中小企業(ye)
《意見》明確,“繼續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強化公司治理”由銀保監會(hui) 、財政部、人民銀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6月底前出台相關(guan) 政策,年內(nei) 持續推進。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小銀行相對於(yu) 大型銀行,資本金補充途徑較少,而資本金水平必然製約其對中小微企業(ye) 的信貸持續投放能力。因此,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能夠讓中小銀行有更充足的資本金,促進其更好踐行服務實體(ti) 經濟的主責主業(ye) ,最終將政策紅利傳(chuan) 導至中小銀行服務的中小微企業(ye) 。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在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方麵采取了較多的支持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提升了中小銀行穩健發展能力和服務經濟能力。但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和工具仍然較少,資本補充壓力仍然較大。”
董希淼表示,下一步,應加快建立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製。一方麵,中小銀行需要內(nei) 外源相結合進行資本補充。內(nei) 源性資本補充主要依靠提升盈利能力,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並適當控製風險資產(chan) 的增長速度。外源性資本補充需要根據市場情況綜合運用境內(nei) 外各類資本工具適當實時補充,比如適時通過優(you) 先股、可轉債(zhai) 、永續債(zhai) 、二級資本債(zhai) 等資本工具補充資本。
近年來,監管層多次強調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並創新了資本金補充工具。特別是去年從(cong) 新增地方專(zhuan) 項債(zhai) 額度中撥出2000億(yi) 元用於(yu) 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截至今年3月31日,山西省、內(nei) 蒙古自治區、浙江省、廣東(dong) 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合計發行了620億(yi) 元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zhuan) 項債(zhai) 券,還有1380億(yi) 元待發行。此外,今年1月20日,寧波通商銀行成功在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發行5億(yi) 元轉股型資本債(zhai) 券。這是我國成功發行的首單轉股型永續債(zhai) 。
“為(wei) 了增強中小銀行發展穩定性,提升中小銀行對中小企業(ye) 服務的能力,監管部門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繼續加強對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董希淼認為(wei) ,要進一步增強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降低中小銀行資本補充的成本。此外,監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優(you) 化審批流程,提高資本補充工具發行效率,並賦予中小銀行一定的發行自主性。
盤和林認為(wei) ,股權融資對中小銀行較為(wei) 有利,不僅(jin) 融資成本較低,且可以通過股權撬動更多債(zhai) 務融資,因此要更多支持中小銀行通過股權方式做大做強。在這其中,資本市場大有可為(wei) 。
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
謀求綠色發展
自2020年9月22日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後,“碳達峰、碳中和”相關(guan) 工作持續快速推進。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也是重點部署內(nei) 容之一,而且政策出台的時間被定於(yu) 6月底之前。
“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對於(yu) 中國未來發展意義(yi) 重大。”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來保護環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路徑。由於(yu) 我國的國土資源和產(chan) 業(ye) 結構所決(jue) 定,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綠色發展之路,必須進行低碳轉型。
同時,田利輝認為(wei)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不僅(jin) 影響我國綠色經濟複蘇和高質量發展、引領全球經濟技術變革的方向,而且對保護地球生態、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具有重要意義(yi) 。
值得關(guan) 注的是,《意見》明確,“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zhuan) 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這項工作由央行牽頭,生態環境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要求6月底前出台相關(guan) 政策,年內(nei) 持續推進。另外,近期央行召開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you) 化調整座談會(hui) 也提出,下一階段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
對於(yu) 碳減排支持工具可以從(cong) 哪些方麵入手,東(dong) 方金誠綠色金融團隊負責人方怡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政府、企業(ye) 、中介服務機構等多個(ge) 主體(ti) 的協同推進,因此碳減排支持工具也涉及多個(ge) 環節。
方怡向表示,首先是政策層麵的支持工具,需要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相關(guan) 的貨幣政策、信貸政策、監管政策等,繼續向綠色低碳領域傾(qing) 斜;對高碳排放企業(ye) 和低碳排放企業(ye) 實行差別化的財稅征收政策,增強企業(ye) 的碳減排動力;強化信息報告和披露製度,將環境信息披露納入監管,納入考評體(ti) 係,夯實環境信息披露基礎能力建設;在政策框架中全麵納入氣候變化因素,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應對氣候挑戰和深化國際合作等。
“其次是金融市場方麵的支持工具,推動包括碳中和債(zhai) 券、碳中和信貸、低碳指數、低碳基金、碳交易等綠色融資市場規模不斷壯大;積極推進碳市場建設,加強碳市場的金融屬性,為(wei) 相關(guan) 企業(ye) 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碳金融服務。”方怡向補充說,還有低碳減排相關(guan) 服務模式,包括用於(yu) 碳中和債(zhai) 的評估認證、低碳減排項目的碳核查、環境汙染治理、氣候風險管理等方向的綠色金融服務支持。
田利輝認為(wei)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金融引導。金融業(ye) 可以在碳減排支持工具、碳中和融資工具和碳排放定價(jia) 交易方麵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未來,商業(ye) 銀行應該推進赤道原則的接納和落實,資本市場應該推進綠色債(zhai) 券的發行和交易。
“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雖然具有一定基礎,但時間緊、任務重,對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生產(chan) 生活方式轉變提出了很高要求,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大量的綠色、低碳投資,其中絕大部分需要通過金融體(ti) 係引導社會(hui) 資本來實現。”方怡向表示,在未來三個(ge) 月內(nei) ,金融機構主要發力點集中在以下幾個(ge) 方麵:一是持續創新綠色碳中和金融產(chan) 品,二是加強金融機構的氣候和環境風險管理,三是加快構建統一高效的碳金融市場。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