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12 09:22:00 經濟日報

通過出口轉內(nei) 銷,許多外貿企業(ye) 在當前國際市場萎縮時能有機會(hui) 活下來。在全球市場的“中國分場”,外貿企業(ye) 同樣需要從(cong) 質量、服務、技術、品牌、標準、營銷和人才等諸多方麵積極培育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近300家優(you) 質外貿企業(ye) 的家電、家紡、服裝、鞋類、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等上千種外貿優(you) 質產(chan) 品銷售火爆,原計劃舉(ju) 辦3天的出口產(chan) 品轉內(nei) 銷活動延長為(wei) 活動周……這是7月25日開幕、商務部與(yu) 浙陝渝三省市主辦的“外貿優(you) 品匯 扮靚步行街”出口產(chan) 品轉內(nei) 銷係列活動期間的火熱場景。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需求萎縮,外貿企業(ye) 訂單下滑,出口轉內(nei) 銷的積極性和呼聲不斷上升。同時,出口產(chan) 品轉內(nei) 銷也存在較大的增長潛力。商務部部長鍾山5月份在國新辦發布會(hui) 上表示,外貿企業(ye) 原來多數是單一做出口的,現在出口受阻之後,政府支持他們(men) 出口轉內(nei) 銷。這項工作現在見到了成效,4月份出口企業(ye) 內(nei) 銷額增長17%,說明優(you) 質的外貿產(chan) 品同樣受到國內(nei) 消費者的歡迎。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楊國良分析認為(wei) ,從(cong) 國內(nei) 消費看,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國內(nei) 市場需求正加快釋放,為(wei) 電子家電、輕工、紡織服裝、農(nong) 產(chan) 品等出口行業(ye) 提供了內(nei) 銷市場。從(cong) 投資帶動看,各地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重大工程建設,為(wei) 機械設備、電機電氣設備、精密儀(yi) 器等出口行業(ye) 帶來了新機遇。從(cong) 消費升級看,部分外貿企業(ye) 正從(cong) 傳(chuan) 統批量生產(chan) 轉向個(ge) 性化定製,可以更好滿足國內(nei) 消費升級需求。直播帶貨等新模式快速發展,也為(wei) 外貿企業(ye) 打通了直接麵對消費群體(ti) 的銷售渠道。
6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確定,為(wei) 幫扶涉及近2億(yi) 人就業(ye) 的外貿企業(ye) 紓困發展,在鼓勵企業(ye) 拓展國際市場的同時,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產(chan) 品開拓國內(nei) 市場。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guan) 於(yu) 支持出口產(chan) 品轉內(nei) 銷的實施意見》,從(cong) 三個(ge) 方麵提出了10條政策措施:一是支持出口產(chan) 品進入國內(nei) 市場,包括加快轉內(nei) 銷市場準入,促進“同線同標同質”發展,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障;二是多渠道支持轉內(nei) 銷,包括搭建轉內(nei) 銷平台,發揮有效投資帶動作用,精準對接消費需求;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包括提升轉內(nei) 銷便利化水平,做好融資服務和支持,加大保險支持力度,加強資金支持。
《實施意見》發布之後,多個(ge) 外貿大省迅速出台相關(guan) 政策,支持企業(ye) 拓展國內(nei) 市場、開拓線上銷售渠道等。例如,浙江省多地政府和拚多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幫助外貿企業(ye) 轉戰電商平台,促進出口轉內(nei) 銷。
據了解,稅務部門的數據表明,部分外貿產(chan) 品出口轉內(nei) 銷確實有了起色。例如,廣東(dong) 省稅務局稱,通信設備製造行業(ye) 、紡織服裝行業(ye) 、電機製造行業(ye) 出口轉內(nei) 銷成效突出。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李黨(dang) 會(hui) 表示,更多的優(you) 質出口產(chan) 品轉內(nei) 銷會(hui) 進一步豐(feng) 富國內(nei) 市場供給,增加消費者選擇,精準對接需求,帶動消費升級。
“推進出口轉內(nei) 銷是外貿企業(ye) 活下去的一個(ge) 現實選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wei) ,出口轉內(nei) 銷是外貿企業(ye) 在外部市場需求萎縮形勢下尋求“避風港”的結果,但如果要在全球市場的“中國分場”上有所作為(wei) ,就不能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將“中國分場”定位於(yu) “避風港”,一定要做長期戰略性謀劃。
當前,外貿企業(ye) 轉內(nei) 銷也麵臨(lin) 一些困難,主要是部分產(chan) 品國內(nei) 外標準不同。比如,出口歐美的服裝尺碼與(yu) 國內(nei) 標準不同,款式和國內(nei) 市場需求也有差異,轉內(nei) 銷時需要做有針對性的調整或改造;部分出口產(chan) 品轉內(nei) 銷往往涉及品牌商標問題,需要得到外方授權;一些外貿企業(ye) 長期按訂單生產(chan) ,缺乏國內(nei) 市場營銷經驗和團隊,品牌國內(nei) 認知度不高。此外,轉內(nei) 銷還麵臨(lin) 市場結算模式的差異問題,內(nei) 銷通常采取賒銷模式,先拿貨、後付款,占用資金多,風險相對較高。
“通過出口轉內(nei) 銷,許多外貿企業(ye) 在當前國際市場萎縮時能有機會(hui) 活下來。”白明同時強調,在全球市場的“中國分場”,外貿企業(ye) 也同樣需要從(cong) 質量、服務、技術、品牌、標準、營銷、人才等諸多方麵積極培育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不僅(jin) 要讓中國的外貿企業(ye) 留得青山,更要讓中國製造有機會(hui) 贏得未來。(記者 馮(feng) 其予)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