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08 09:22:28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央儲(chu) 備凍豬肉連續投放市場,豬肉價(jia) 格相對平穩,近期有所回落——
13次共投放27萬(wan) 噸儲(chu) 備肉
還怕豬肉不夠吃?4月2日,2萬(wan) 噸儲(chu) 備肉又一次投放市場,給老百姓吃下“定心丸”。這已是年內(nei) 儲(chu) 備肉的第13次投放,累計投放量達27萬(wan) 噸。商務部數據顯示,3月23日至29日豬肉批發價(jia) 格為(wei) 每公斤47.57元,下降2.1%。
13次密集的儲(chu) 備肉投放說明了什麽(me) ?當前市場供給如何?記者展開了調查。
“買(mai) 到便宜實惠儲(chu) 備肉,覺得‘賺’了”
——儲(chu) 備肉製度是平抑肉價(jia) 、調節市場供需的重要手段,有利於(yu) 穩定消費者信心
去年來,豬肉價(jia) 格的持續上漲給消費者帶來困擾。疫情防控期間,豬肉價(jia) 格雖仍處高位,但並未有劇烈波動,始終保持相對平穩,年內(nei) 密集投放的中央儲(chu) 備肉是穩住豬肉價(jia) 格的一大助力。
家住北京和平裏的張阿姨回憶,過年前自己曾在超市買(mai) 到過一次中央儲(chu) 備肉。“當時豬肉價(jia) 格特別貴,別的普通豬肉都30多元一斤,但是儲(chu) 備肉卻非常便宜,隻要20元一斤左右。”張阿姨說,“快過年的時候能買(mai) 到這麽(me) 便宜實惠的豬肉,覺得我‘賺’了,政府給老百姓發放儲(chu) 備肉,也讓我覺得很暖心。”
中國貿促會(hui) 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介紹,投放中央儲(chu) 備肉是在出現突發危機事件時平抑肉價(jia) 的重要手段,即通過國家儲(chu) 備調節市場供需,以保障民生和維護社會(hui) 穩定。“儲(chu) 備肉製度是1979年開始建立的,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央儲(chu) 備肉製度不斷完善,逐漸成為(wei) 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趙萍說,“儲(chu) 備肉製度建立的目的主要有兩(liang) 個(ge) ,一是在發生自然災害、重大衛生和公共安全等突發事件的時候,有力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基本生活的需要;二是通過儲(chu) 備肉的投放,有效地穩定市場、平抑物價(jia) ,避免價(jia) 格過快上漲。”
自1月3日投放3萬(wan) 噸中央儲(chu) 備肉起,到4月2日投放2萬(wan) 噸,今年內(nei) 中央已陸續投放13次儲(chu) 備肉,累計投放量達27萬(wan) 噸。“在4個(ge) 月的時間內(nei) ,國家進行了13次儲(chu) 備肉投放,說明在豬肉價(jia) 格快速上漲的階段,中央特別注重維持豬肉價(jia) 格的穩定,從(cong) 而避免豬肉價(jia) 格過快上漲給人民日常生活帶來更大的負麵影響。”趙萍認為(wei) ,儲(chu) 備肉的投放對穩定豬肉價(jia) 格產(chan) 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從(cong) 豬肉需求來看,2018年中國豬肉消費量在5500萬(wan) 噸左右,相當於(yu) 每個(ge) 月的月均消費量400多萬(wan) 噸。“雖然相對每個(ge) 月400多萬(wan) 噸的需求來說,3個(ge) 多月累計投放27萬(wan) 噸數量並不多,但是對於(yu) 儲(chu) 備肉集中投放的地區,短期內(nei) 可以有效緩解市場供需矛盾,保障豬肉的供應,也對引導價(jia) 格合理回落,穩定價(jia) 格預期產(chan) 生了積極的作用。”趙萍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dong) 認為(wei) ,總體(ti) 上看,國家投放儲(chu) 備肉的目的在於(yu) 穩定消費者信心,同時給市場提供更多選擇。“由於(yu) 儲(chu) 備肉投放占市場消費量的比重很小,因此對市場供需的改變不會(hui) 太大,但確實能通過引導預期有效緩解恐慌情緒,同時起到打擊囤積居奇的作用。”
“和普通豬肉口感上基本沒差別”
——部分消費者對儲(chu) 備肉心存疑慮,偏好購買(mai) 普通鮮肉,實際上儲(chu) 備肉質量完全有保障
記者周末來到北京市未來鮮生和平街店,冷藏冰櫃裏陳列著一批批新鮮豬肉,暫時未見到儲(chu) 備肉。
賣肉的李師傅告訴記者,超市在過年前曾有過一批儲(chu) 備肉進貨,當時銷量還不錯,但相比之下普通豬肉賣得更好一些。“大部分消費者首選普通冷鮮肉,因為(wei) 儲(chu) 備肉多為(wei) 凍豬肉,很多顧客覺得口感上可能會(hui) 差些。”李師傅說,“但實際上,我自己品嚐過多次,二者在口感上真沒什麽(me) 區別,隻是大家對此還不夠了解。”
家住超市附近的劉大姐正在李師傅麵前的冰櫃挑選豬肉,當被問及儲(chu) 備肉時,劉大姐表示,“聽說過儲(chu) 備肉,不過目前超市裏新鮮豬肉一直正常供給,價(jia) 格也穩定,所以還是更願意買(mai) 鮮肉。”
劉向東(dong) 表示,許多消費者對國家儲(chu) 備肉製度尚不了解,對儲(chu) 備肉的來源和品質更不了解,因此會(hui) 對其質量有些擔憂。實際上,國家儲(chu) 備肉製度是兼顧活物儲(chu) 備和冷凍肉儲(chu) 備的,投放市場的儲(chu) 備肉不一定都是冷凍肉,還有一部分是冷鮮肉。“而且國家投放市場的儲(chu) 備肉都是經過檢疫質量認證的,是有國家信譽擔保的,因此消費者對儲(chu) 備肉質量不必擔心。”劉向東(dong) 說。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儲(chu) 備肉的活豬和凍肉不是一直養(yang) 著或凍著,而是不停地流動更換,以保證肉質新鮮,居民吃到的肉最長隻凍了約4個(ge) 月。活畜原則上每年儲(chu) 備3輪,每輪儲(chu) 存4個(ge) 月左右,根據育肥情況適時輪換。凍豬肉原則上每年儲(chu) 備3輪,每4個(ge) 月就會(hui) 完成一次輪換。凍牛肉、凍羊肉原則上不輪換,每輪儲(chu) 存8個(ge) 月左右。
此外,國家還對承儲(chu) 企業(ye) 實行資質審查認定和動態管理製度,建立儲(chu) 備生豬監測係統,對承儲(chu) 企業(ye) 的基本情況、儲(chu) 備生豬動態管理信息進行管理監控。承儲(chu) 企業(ye) 在欄生豬儲(chu) 備結構,須達到30公斤以上生豬占50%以上,60公斤以上生豬占40%以上,85公斤以上生豬占10%以上。
要消除消費者對儲(chu) 備肉的疑慮和誤解,趙萍認為(wei) ,首先要加大宣傳(chuan) 的力度,讓消費者對中央儲(chu) 備肉的采購、存儲(chu) 、銷售的流程有更多的了解,既要從(cong) 肉質品質上做出國家認證說明,還要通過溯源機製讓消費者了解到豬肉存放時間品號等信息,避免消費者有儲(chu) 備肉就是“僵屍肉”這種錯誤認知。其次,還可以請名人名廚名店做一些使用儲(chu) 備肉的菜肴,通過營養(yang) 實驗的對比改變人們(men) 對於(yu) 凍豬肉的錯誤認知。
市場供給充足,肉價(jia) 全麵回落
——儲(chu) 備肉製度仍需不斷完善,創新機製、信息透明,讓消費者更踏實
豬肉前尖29.9元/斤、後尖32.9元/斤、去皮通脊43.9元/斤……記者在北京未來鮮生超市看到,豬肉價(jia) 格相比年初已有明顯回落。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3月28日舉(ju) 辦的恢複商品流通和商業(ye) 秩序工作情況發布會(hui) 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介紹,當前中國市場供應總體(ti) 充足,價(jia) 格穩中回落,市場銷售觸底回升。3月份以來,糧油、肉禽蛋、蔬菜等必需品的價(jia) 格全麵回落,3月27日蔬菜的批發價(jia) 格比2月底回落了16.5%,豬肉價(jia) 格比2月中旬的高點回落了7.4%。
劉向東(dong) 表示,近期豬肉價(jia) 格出現一定幅度回落,要從(cong) 供需兩(liang) 方麵分析原因。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對全國400個(ge) 定點縣監測,2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1.7%,連續5個(ge) 月環比增長,比去年9月份增長10.0%。全國有27個(ge) 省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比1月份增加5個(ge) 省份。“從(cong) 供給端看,去年國家加大豬肉穩產(chan) 保供的措施發揮有效作用,生豬供給開始逐步攀升,有效緩解了供給緊張的難題。”劉向東(dong) 說,“從(cong) 需求端看,受疫情影響,餐飲等服務業(ye) 消費大幅銳減,豬肉消費需求也大幅減少,因此價(jia) 格自然會(hui) 出現回落。”
劉向東(dong) 認為(wei) ,從(cong) 短期來看,中央儲(chu) 備豬肉的連續12次投放有效緩解了豬肉市場的供求矛盾,從(cong) 而穩定了價(jia) 格的預期,但當前,中國儲(chu) 備肉製度仍麵臨(lin) 著規模有限、投放時機和儲(chu) 備更新等諸多問題。“儲(chu) 備肉製度重在短期調節市場供需抑製價(jia) 格波動,但不會(hui) 改變市場供需的長期趨勢,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做好市場預測的基礎上,確定儲(chu) 備肉的合理規模和輪換周期,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投放市場的調節精準度。”劉向東(dong) 說。
未來,該如何創新儲(chu) 備肉製度機製,使其不斷完善?
趙萍表示,首先要繼續嚴(yan) 格把控中央儲(chu) 備肉的質量。“收儲(chu) 的時候要對儲(chu) 備肉進行嚴(yan) 格的質量把關(guan) ,對每批儲(chu) 備豬肉進行定期檢查,避免不合格的產(chan) 品收儲(chu) 入庫,從(cong) 而確保中央儲(chu) 備肉的質量及數量能夠及時有力地保障市場需求。”趙萍說,“其次,還應根據中國居民喜歡冷鮮肉的消費特點進一步完善生豬的活體(ti) 儲(chu) 備體(ti) 係,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確保在任何時候豬肉供應不脫銷不斷檔。”
在儲(chu) 備肉製度創新方麵,劉向東(dong) 認為(wei) ,應完善儲(chu) 備肉溯源機製,包括生養(yang) 環境、屠宰時間、冷凍時長及投放渠道等,做到信息透明,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同時,儲(chu) 備肉投放市場還要保質保價(jia) ,要根據肉質品質製定合理的價(jia) 位;也要完善冷凍肉的輪換時間,及時更新儲(chu) 備調劑餘(yu) 缺。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