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大興打造北京電商生態圈

發布時間:2015-05-26 09:47:22 北京晨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福地 企業(ye) 完成向電商行業(ye) 轉型

百利威現代物流是這次記者走訪的其中一站。作為(wei) 中國最早為(wei) 電子商務企業(ye) 提供倉(cang) 儲(chu) 物流服務的企業(ye) ,當當、京東(dong) 等企業(ye) 當年在百利威物流園區內(nei) 完成了向電子商務行業(ye) 的轉型,一批新興(xing) 電子商務企業(ye) 也在這裏完成前期創業(ye) 。如今,這個(ge) 園區仍然聚集著大量電商企業(ye) ,其中不乏1號店、優(you) 購等著名電商。

“倉(cang) 儲(chu) 物流的事情交給我們(men) ,電商企業(ye) 可全心投入市場,這是我們(men) 的期望。”在百利威倉(cang) 儲(chu) 物流董事李嘉眼中,電商物流第三方服務的時代已經來臨(lin) 。他介紹說,百利威投資建設的電子商務產(chan) 業(ye) 園,核心是為(wei) 支持電子商務公司和傳(chuan) 統企業(ye) 提供專(zhuan) 業(ye) 、集成、高效的第三方現代倉(cang) 儲(chu) 物流服務,主要包括倉(cang) 儲(chu) 服務、包裝服務、配送服務、供應鏈優(you) 化、係統服務、客戶服務等,服務範圍從(cong) 消費者在網上下單之後的收貨、保管、分揀、作業(ye) 、包裝、分撥、配送、訂單履約,到包裝、包材、供應商和承運商管理。

記者了解到,像百利威這樣的物流服務類企業(ye) 在大興(xing) 新區就有包括北京亦莊保稅物流中心、中外運敦豪、中國郵政速遞等千餘(yu) 家。

政策 專(zhuan) 業(ye) 服務吸引電商企業(ye) 落戶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北京CED已經聚集了上千家電子商務服務企業(ye) ,中國B2C市場最大的3C網購專(zhuan) 業(ye) 平台“京東(dong) 商城”總部、惠買(mai) 在線、酒仙網以及本來生活網等企業(ye) 都雲(yun) 集在此。相關(guan) 負責人透露,最近,騰訊電子商務華北運營總部項目、阿裏巴巴集團菜鳥網絡智能物流骨幹網項目、中國雲(yun) 產(chan) 業(ye) 園項目也紛紛簽約新區,預計項目總投資超過180億(yi) 元。

新區還設立了北京首個(ge) 專(zhuan) 門服務電子商務發展的綜合協調管理部門——北京電子商務中心區建設辦公室,抽調精幹力量為(wei) 電商企業(ye) 提供“全產(chan) 業(ye) 鏈條、全生命周期”的專(zhuan) 業(ye) 服務。此外,還籌備組建北京CED專(zhuan) 家顧問委員會(hui) 、新區電子商務協會(hui) 和新區電子商務產(chan) 業(ye) 聯盟為(wei) 新區電商企業(ye) 做好全方位服務。

可以說,除了強大的實體(ti) 經濟,優(you) 越的政策環境和強大的專(zhuan) 業(ye) 服務體(ti) 係也著實成為(wei) 吸引電商企業(ye) 落戶的重要因素。此外,大興(xing) 國際機場和臨(lin) 空經濟區也為(wei) 新區的電子商務發展帶來不小的機遇。新區正在一步步向其“高端產(chan) 業(ye) 新區、國際航空樞紐、區域協同典範、京南綠色門戶”的發展定位逐漸邁進。

政府 將電商培育為(wei) 新區支柱產(chan) 業(ye)

據官方數據統計,新區目前聚集電子商務企業(ye) 200餘(yu) 家,電子商務相關(guan) 服務企業(ye) 上千家(物流、谘詢等)。去年,新區電子商務企業(ye) 營業(ye) 收入792.6億(yi) 元,同比增幅15.3%;電商網絡零售額584億(yi) 元,同比增長31%,占全市40.1%,連續三年位居各區縣之首。納稅貢獻也是逐年遞增,以京東(dong) 集團在新區的納稅為(wei) 例,僅(jin) 2013年就納稅近5億(yi) 元。

“北京市首個(ge) 促進電商發展的政府正處級派出機構電商辦在我們(men) 新區,中國大陸第一張電子發票誕生在北京電子商務中心區,唯一一家國家級電子商務繼續教育基地也坐落在北京電子商務中心區。”提到新區未來的發展,電商辦副主任常學智簡單概括為(wei) “1234工程”,“一個(ge) 目標:通過打造完善的、成長潛力大的電商生態圈,將電商產(chan) 業(ye) 培育成大興(xing) 新區支柱性產(chan) 業(ye) 。兩(liang) 翼驅動:一是加速傳(chuan) 統企業(ye) 應用電商,二是加速電商企業(ye) 聚集。三大基礎:電商公共服務平台、電商應用型人才培訓、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四項保障:政策引導、管理創新、平台支撐和落地載體(ti) 。”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