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區域集群產(chan) 業(ye) 共同體(ti)
探索樞紐經濟落地路徑
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李紅霞
在2024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進會(hui) 的演講(摘要)
(2024年3月28日 山東(dong) ·煙台)
尊敬的各位專(zhuan) 家,各位領導,行業(ye) 同仁:
下午好!
湖南一力物流從(cong) 事鋼鐵物流園區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20年,在長沙、湘潭、蘇州等地布局。一力長沙物流園於(yu) 去年作為(wei) 長沙生產(chan) 服務型的物流樞紐加入了國家物流樞紐的陣列。個(ge) 人理解國家物流樞紐的建設要體(ti) 現國家的意誌,既要加強國家供應鏈的韌性、又要推進產(chan) 業(ye) 發展、還要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國家物流樞紐自2019年開始大規模快速推進至今已建成125個(ge) 樞紐,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我們(men) 現在應將關(guan) 注點轉移到樞紐運營上,讓國家物流樞紐在構建高效順暢流通體(ti) 係,促進國內(nei) 國際大循環中發揮其關(guan) 鍵作用,因此我認為(wei) 依托樞紐,探索樞紐經濟落地路徑是非常有價(jia) 值的。
一、長沙生產(chan) 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簡介
簡單匯報長沙生產(chan) 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情況:按照樞紐建設存量為(wei) 主、增量為(wei) 輔的要求,長沙生產(chan) 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以位於(yu) 長沙南的一力物流園為(wei) 主要載體(ti) 展開。長沙一力物流園建成於(yu) 2003年,總占地麵積2600畝(mu) ,集聚各類企業(ye) 2000餘(yu) 家,鋼鐵物流量占區域市場80%左右份額,交易額過千億(yi) ,就業(ye) 人口6萬(wan) 餘(yu) 人,稅收7億(yi) +。園區物流數據被列為(wei) 區域經濟先行指標,是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也是全國百強市場第22名。長沙生產(chan) 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兼具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樞紐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尤其重視交易市場功能,交易是樞紐經濟發展的“驅動器”,若過於(yu) 強調物流功能而弱化交易功能,會(hui) 給樞紐後期運營帶來壓力;而在物流功能規劃上,強調一站式聚齊,有助於(yu) 幫助交易便捷實現。交易帶來物流,物流反過來促進交易的增長。這是依托物流樞紐發展樞紐經濟的基本邏輯。“交易+物流”的雙輪驅動,以大市場促進大交易,以大交易帶動大物流,是我們(men) 在樞紐經濟落地實踐中的總結。
二、產(chan) 業(ye) 集群的形成及其麵臨(lin) 的問題
目前,長沙生產(chan) 服務型物流樞紐在其“大市場帶動大交易,大交易帶動大物流”的布局下,形成了較為(wei) 完整的產(chan) 業(ye) 集群:即以原材料生產(chan) 製造商為(wei) 主體(ti) 的上遊,以貿易商為(wei) 主體(ti) 的中遊,以生產(chan) 製造型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下遊(不在園區,但由園區提供服務);形成製造、貿易、加工、運輸、金融等多元業(ye) 態融合;形成大、中、小企業(ye) 的匯聚。
產(chan) 業(ye) 集群的形成有利於(yu) 增強區域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有利於(yu) 區域內(nei) 重點產(chan) 業(ye) 的發展,但是隨著經濟由過去的增量經濟過渡為(wei) 存量經濟,產(chan) 業(ye) 集群內(nei) 企業(ye) 既競爭(zheng) 又合作的平衡關(guan) 係將被打破,企業(ye) 內(nei) 卷加劇,同質化的服務帶來惡性競爭(zheng) ,集群內(nei) 企業(ye) 生存狀態將持續惡化。如果不加改善,集群的優(you) 勢將被削弱。
在激烈競爭(zheng) 狀態下,單一企業(ye) 的成本都已被壓低到極限,優(you) 化空間有限;但如果把產(chan) 業(ye) 集群內(nei) 的企業(ye) 看成一家大企業(ye) ,我們(men) 就會(hui) 發現,同質化帶來的閑置所造成的浪費廣泛存在於(yu) 庫存、設備、材料、工人當中,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運行成本相當高。這就是典型的“單一環節極低,全鏈條運營成本極高”悖論的現實呈現。同質化還造成產(chan) 業(ye) 鏈環節結構性缺失,同時還趨向於(yu) 人為(wei) 設置信息壁壘,導致產(chan) 業(ye) 鏈協同不具備基礎。
三、建設區域集群產(chan) 業(ye) 共同體(ti) ,探索樞紐經濟落地路徑
針對目前的問題,探索其解決(jue) 路徑的關(guan) 鍵在於(yu) 換一個(ge) 角度看待問題,不是站在單個(ge) 企業(ye) 的角度而是站在整個(ge) 集群視角上考慮降本增效。如果將眾(zhong) 多的中小型工廠虛擬化成一個(ge) 協同工作的大型工廠,將各個(ge) 小型工廠的廠房、設備、倉(cang) 庫、人工閑置資源利用互聯網新技術鏈接、整合在一起,讓集群裏的企業(ye) 減少同質化競爭(zheng) 和浪費;集群將不是一群同類型的企業(ye) 在一個(ge) 區域內(nei) 的簡單疊加,而是很多具有供應鏈協同效應的單品冠軍(jun) 聚集。此時,產(chan) 業(ye) 集群將升級成為(wei) 一個(ge) 虛擬的產(chan) 業(ye) 共同體(ti) ,這個(ge) 共同體(ti) 裏麵企業(ye) 協同有序,進行有計劃的市場經濟。
我們(men) 探索這一解決(jue) 方案的路徑分為(wei) 如下部分:
(一)深入研究產(chan) 業(ye) 鏈
首先對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進行深入研究。以提升一個(ge) 行業(ye) 的整體(ti) 效率和消滅產(chan) 業(ye) 鏈的一切浪費為(wei) 目標,先對產(chan) 業(ye) 鏈進行解構,呈現產(chan) 業(ye) 鏈所有參與(yu) 角色,尋找核心機會(hui) 和方向——往往是存在於(yu) 目前產(chan) 業(ye) 鏈運行中最冗長環節。
(二)補齊產(chan) 業(ye) 鏈關(guan) 鍵環節
在產(chan) 業(ye) 鏈的研究過程中,我們(men) 發現有些環節是缺失的,這就需要補齊,也有兩(liang) 條路徑,一是自建,二是引入。具體(ti) 路徑的選擇可遵循一個(ge) 原則:涉及到公共服務,如果適應“規模經濟”的原則,樞紐可用自建的方式補全;涉及到個(ge) 性化服務,即“規模不經濟”,樞紐則需承擔擇優(you) 引入的責任。整體(ti) 來講,樞紐運營方做好即時補位的角色,不能全做,也不能不做。
(三)係統規劃業(ye) 務設計,適配降本增效方式
產(chan) 業(ye) 鏈環節補齊後,需要進行係統的優(you) 化業(ye) 務設計,在不同的環節適配不同的降本增效的方式。我們(men) 對各個(ge) 環節解構,評估每個(ge) 環節降本增效的可能性,評估產(chan) 出比,如果沒有產(chan) 生新的價(jia) 值,即不存在降本增效的機會(hui) ,不具備可持續性。整體(ti) 而言,降本增效的方式有集中化、中央化、共享化等方式。比如,采購是集中化的采購,能大幅度降低采購成本;倉(cang) 儲(chu) 中央化可以產(chan) 生規模效應,也是非常好的降本增效的方式;配送也是可以采用集中配送的方式降本增效的;還有一些不能產(chan) 生規模效應的,就要去協同,這個(ge) 環節是整個(ge) 方案中難度最大的部分,需要整個(ge) 集群裏麵的中小型工廠配合,讓工廠在這個(ge) 環節裏麵能夠盈利,產(chan) 生協同的動力。
(四)數字化作為(wei) 必要基礎設施
為(wei) 產(chan) 業(ye) 集群提供生產(chan) 性的服務要靠數據的驅動,作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數字化是在這個(ge) 過程當中避不開的話題。對於(yu) 中小企業(ye) 來說,數字化的價(jia) 值並不大,因為(wei) 投入產(chan) 出比對企業(ye) 而言不合適。但是數字化的本質就是為(wei) 連接足夠大量的設備、人員和物料,連接足夠產(chan) 業(ye) 鏈的環節,鏈接服務商,有足夠的規模才可以發揮成熟的效應,屬於(yu) 初期的投入高,後期回報大的業(ye) 務。樞紐的建設和運營方是最合適的主體(ti) 。舉(ju) 例來說,供應鏈金融平台通過數字化平台鏈接金融機構,樞紐的運營方可以作為(wei) 信用的代理人而不是直接的責任人提供信用管理者、場景打造者的角色,資金由銀行去放,集群的企業(ye) 在使用過程當中隻需要付費,對於(yu) 集群而言,既能解決(jue) 前期的投入問題,又能找到投入產(chan) 出方式。目前我們(men) 從(cong) WMS、MES係統開始搭建,建立全場景、全鏈條的即時數據連接,讓數據要素能夠落地,讓數據能驅動整個(ge) 產(chan) 業(ye) 組織方式發生變化。站在生態的視角,一力把自己的能力沉澱在數字化的產(chan) 品當中,為(wei) 產(chan) 業(ye) 生態賦能,打造了基於(yu) 雲(yun) 和中台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以及應用多種產(chan) 品,在這個(ge) 平台的賦能下,交易、物流和製造實際上形成深度的融合,形成一個(ge) 產(chan) 業(ye) 的共同體(ti) 。
(五)聯合產(chan) 業(ye) 各方力量推進
區域集群產(chan) 業(ye) 共同體(ti) 是第一代集群的升級,建設區域集群產(chan) 業(ye) 共同體(ti) 的解決(jue) 方案能夠解決(jue) 目前產(chan) 業(ye) 集群背景變化下的困境,踐行了“數據要素+工業(ye) 製造+商貿物流+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物流服務”的落地場景,服務內(nei) 容豐(feng) 富、價(jia) 值突出,是有效推進樞紐經濟落地的方案,因難度大、時間長、需整合協同資源多,需要由樞紐運營單位牽頭,產(chan) 業(ye) 各方共同參與(yu) 、分工合作、協同完成。
道阻且長,在正確的方向引領下堅持踐行,一定能取得成效。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