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加快建設貿易強國 ——訪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

發布時間:2024-01-18 16:30:57 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貿易強國”。當前貿易強國建設取得了哪些新進展新成效?怎麽(me) 看外貿發展麵臨(lin) 的形勢?下一步,將從(cong) 哪些方麵著手加快建設貿易強國?針對這些問題,商務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王文濤日前回答了記者提問。

外貿運行總體(ti) 穩定,實現促穩提質目標

記者:去年以來,貿易強國建設取得哪些新成效?

王文濤: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建設貿易強國作出一係列重要指示。在202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再次強調,要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升級貨物貿易,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數字貿易,以數字化綠色化為(wei) 方向,進一步提升國際分工地位,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邁進。為(wei) 建設貿易強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商務部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紮實貫徹落實,會(hui) 同各地方各部門推動貿易強國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2023年,商務部認真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打出“1+N”政策組合拳,推動出台外貿穩規模優(you) 結構的意見,實施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跨境電商海外倉(cang) 發展、提升加工貿易發展水平等一係列專(zhuan) 項政策,以及一係列促貿助企保障措施,推動外貿運行總體(ti) 穩定,實現促穩提質目標,呈現三大特征:

一是規模穩。2023年,我國貨物進出口金額以人民幣計達41.76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0.2%,頂住壓力實現了正增長。從(cong) 數量看,外貿進口、出口數量均保持增長,增速分別為(wei) 2.9%、3.1%。從(cong) 份額看,我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基本穩定,保持在14%左右。從(cong) 橫向比較看,我國外貿增速表現好於(yu) 多數主要出口導向型經濟體(ti) ,聯合國貿發會(hui) 議預測,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額下降7.5%。在複雜嚴(yan) 峻的國際形勢下,在2022年的高基數上,我國外貿穩住了規模、穩住了份額,充分彰顯了強大韌性。

二是結構優(you) 。規模穩的同時,外貿結構上呈現不少新亮點。新產(chan) 品出口快速增長,2023年全年,“新三樣”產(chan) 品(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合計出口1.06萬(wan) 億(yi) 元,增長了近30%。新業(ye) 態蓬勃發展,全年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15.6%,其中出口增長19.6%。目前我國企業(ye) 建設的海外倉(cang) 已超過2400個(ge) ,麵積超過2500萬(wan) 平方米。新主體(ti) 活力迸發,全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經營主體(ti) 首次突破60萬(wan) 家,其中民營企業(ye) 表現突出,進出口增長6.3%,占比升至53.5%。

三是夥(huo) 伴多。目前,我國有230多個(ge) 經貿夥(huo) 伴,是全球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huo) 伴。與(yu) 新興(xing) 市場貿易關(guan) 係更加緊密,2023年全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占比提升至46.6%,對拉美地區、非洲地區進出口分別增長6.8%和7.1%。高標準自貿區網絡持續擴大,去年《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對15個(ge) 成員國全麵生效,我國還和厄瓜多爾、尼加拉瓜、塞爾維亞(ya) 、新加坡等多國新簽或升級了自貿協定,自貿夥(huo) 伴已增至29個(ge) ,與(yu) 自貿夥(huo) 伴貿易額占外貿總額比重超過1/3。國際經貿規則話語權和影響力持續增強。深入參與(yu) 世貿組織改革,多次提出中國方案,引領完成《促進發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文本談判,推動實質性結束部分全球數字貿易規則談判。在G20、APEC、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機製下推動達成多項經貿成果。聯合多國共同發布《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國際經貿合作框架倡議》。積極推進加入《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DEPA)。

 辯證看待、準確把握外貿發展麵臨(lin) 的機遇和挑戰

記者:如何看待貿易強國建設麵臨(lin) 的形勢?

王文濤: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有利條件強於(yu) 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我們(men) 要深刻領悟黨(dang) 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辯證看待、準確把握外貿發展麵臨(lin) 的機遇和挑戰,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

一方麵,要充分看到有利條件。黨(dang) 的全麵領導的政治優(you) 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決(jue) 定了我們(men) 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men) 的最大優(you) 勢,是建設貿易強國的根本保證。同時,還有五方麵有利條件。一是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麵。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我國經濟2023年增速好於(yu) 絕大多數主要經濟體(ti) ,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有望超過30%,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展望未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對貿易強國建設形成有力支撐。二是強大的生產(chan) 能力。我國擁有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製造業(ye) 增加值約占全球的30%,規模和效率具有明顯優(you) 勢,大部分產(chan) 品在國內(nei) 就可以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配套。三是廣闊的創新空間。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為(wei) 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快速發展,數字、綠色等新賽道催生新業(ye) 態新模式,帶來貿易新機遇。四是超大規模的市場。我國有14億(yi) 多人口、4億(yi) 多中等收入群體(ti) ,是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同時,超大規模市場還有利於(yu) 攤薄成本、加快迭代、創造場景,讓新產(chan) 品快速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五是完善的基礎設施。我國高鐵、高速公路裏程及快遞發貨量、5G基站數量、港口吞吐量均為(wei) 世界第一。跨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過8萬(wan) 列,成為(wei) 亞(ya) 歐之間重要的貿易物流大通道。高質量的基礎設施為(wei) 外貿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了重要保障。

另一方麵,也要深入分析不利因素。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相互交織,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不斷增多,外貿發展麵臨(lin) 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yan) 峻。從(cong) 國際需求方麵看,世界經濟依然低迷,IMF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降至2.9%,低於(yu) 2023年的3%,也低於(yu) 疫情前20年3.8%的平均水平。聯合國貿發會(hui) 議認為(wei) ,2024年全球貿易仍“高度不確定且總體(ti) 悲觀”。從(cong) 貿易壁壘方麵看,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yi) 、單邊主義(yi) 抬頭。貿易壁壘明顯增多。反傾(qing) 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傳(chuan) 統壁壘有增無減,綠色等新型壁壘層出不窮。從(cong) 國際競爭(zheng) 方麵看,我國競爭(zheng) 優(you) 勢逐步從(cong) 要素成本優(you) 勢向營商環境、自主創新、產(chan) 業(ye) 配套等綜合優(you) 勢轉變。當前,周邊國家以各項優(you) 惠政策吸引企業(ye) 投資,發達經濟體(ti) 也積極吸引產(chan) 業(ye) 回流,跨國公司推進“中國+1”“中國+N”布局,這些都給外貿發展帶來了新挑戰。從(cong) 地緣衝(chong) 突方麵看,外溢風險顯著上升,影響全球貿易供應鏈穩定暢通。此外,氣候變化、自然災害頻發,也增大了外貿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

綜合起來看,我國外貿發展麵臨(lin) 的困難挑戰不容忽視,但有利條件強於(yu) 不利因素,預計2023年我國仍將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我們(men) 有能力、有底氣、有信心在更高水平上推動貿易強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加快建設貿易強國,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記者:下一步,商務部將從(cong) 哪些方麵著手推動貿易強國建設?

王文濤:我們(men) 將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夯實貨物、服務、數字貿易“三大支柱”,統籌貿易發展與(yu) 安全,加快建設貿易強國,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一是升級貨物貿易。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實施好已出台的穩外貿政策,根據形勢變化提前研究儲(chu) 備,適時推動出台新政策,發揮政策“組合拳”最大效用。積極培育外貿新動能,拓展中間品貿易,推動構建互利共贏的貿易夥(huo) 伴關(guan) 係。推動貿易綠色發展和全鏈條數字化轉型。促進跨境電商健康、持續、創新發展,提升海外倉(cang) 專(zhuan) 業(ye) 化、規模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加工貿易水平,促進加工貿易在國內(nei) 梯度轉移。積極主動擴大進口,拓展多元進口渠道,擴大優(you) 質消費品、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guan) 鍵零部件進口,增加能源資源產(chan) 品和國內(nei) 緊缺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讓中國大市場成為(wei) 世界共享的大市場。做好企業(ye) 服務保障,切實幫助外貿企業(ye) 解決(jue) 困難和問題。加大出口信用保險和出口信貸支持,繼續發布重點國別貿易指南和外貿促進信息,為(wei) 企業(ye) 赴境外參展辦展提供更多便利。加強貿易投資聯動,外資企業(ye) 進出口是外貿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men) 將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吸引更多外資投向“中國製造”“中國服務”,不僅(jin) “在中國、為(wei) 中國”,而且“在中國、為(wei) 世界”。

二是創新服務貿易。加快完善政策支持體(ti) 係,推動出台服務貿易開放創新發展的政策文件,從(cong) 推動製度型開放、促進資源要素跨境流動、拓展國際市場布局、完善保障支撐等多個(ge) 方麵,做好政策指引。建設創新發展平台,在前期圓滿完成全麵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遴選試點成效顯著的地區,升級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推動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擴圍提質,促進文化服務、中醫藥服務、專(zhuan) 業(ye) 服務等走出去。深化服務領域開放,推動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行業(ye) 市場準入,出台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麵清單。優(you) 化服務進出口結構,推動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擴大中醫藥等特色服務出口和研發設計、節能降碳、環境、醫療等服務進口。加快服務外包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檢測等生產(chan) 性服務外包,推動服務外包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

三是發展數字貿易。出台數字貿易改革創新發展政策,明確我國數字貿易發展的製度和政策框架,進一步加強係統謀劃、政策創新和跨部門跨領域統籌協調。做強做優(you) 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在數字服務市場準入、國際規則對接、跨境數據流動、數據規範化采集和分級分類監管等方麵先行先試,培育科技、製度雙創新的數字貿易集聚區。積極參與(yu) 全球數字貿易治理,立足自身製度框架,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探索建立以自由流動為(wei) 基本原則、統籌安全和個(ge) 人信息保護的數據跨境流動治理體(ti) 係。

四是深化國際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認真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布的八項行動,進一步完善與(yu) 共建國家的貿易暢通工作機製,支持中歐班列發展,拓展“絲(si) 路電商”布局,加快建設上海“絲(si) 路電商”合作先行區,依托“兩(liang) 國雙園”合作打造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持續拉緊與(yu) 共建國家的貿易紐帶。擴大高標準自貿區網絡,以高質量實施RCEP為(wei) 抓手,用好用足已簽署自貿協定的優(you) 惠政策,積極推進加入CPTPP和DEPA進程,推動與(yu) 更多國家和地區商簽自貿協定,進一步擴大“朋友圈”。深化多雙邊經貿合作,繼續深入參與(yu) 世貿組織改革,發出更多中國聲音,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在聯合國、G20、APEC、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框架下,推動達成更多經貿共識。高水平建設開放平台,辦好進博會(hui) 、廣交會(hui) 、服貿會(hui) 、數貿會(hui) 等重要展會(hui) ,發揮好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中阿博覽會(hui) 、中國—南亞(ya) 博覽會(hui) 、中非經貿博覽會(hui) 等區域性展會(hui) 作用。

五是維護貿易安全。加強對外溝通磋商,用好中美商務部溝通交流機製及中歐、中日出口管製對話機製等平台,爭(zheng) 取擴大合作麵、縮小分歧點。積極做好摩擦應對,完善多主體(ti) 協同應對工作機製,穩妥做好貿易摩擦應對工作。豐(feng) 富反製“工具箱”,通過在世貿組織提起訴訟等法律手段捍衛合法權益,用好不可靠實體(ti) 清單等。麵對無理的製裁和打壓,我們(men) 將堅決(jue) 采取有力措施,堅定維護國家利益。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