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工業(ye) 發展取得哪些成果?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有哪些具體(ti) 任務?下一步如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針對這些問題,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金壯龍日前回答了記者提問。
站在新的更高起點上,鞏固增強工業(ye) 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記者:近年來,我國工業(ye) 發展取得哪些成果?當前工業(ye) 經濟發展態勢如何?下一步將如何發力?
金壯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舉(ju) 旗定向、掌舵領航,就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一係列重要論述,極大地豐(feng) 富和發展了我們(men) 黨(dang) 對工業(ye) 化的規律性認識,為(wei) 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國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新型工業(ye) 化步伐顯著加快,產(chan) 業(ye) 整體(ti) 實力、質量效益以及創新力、競爭(zheng) 力、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工業(ye) 化發展站在新的更高起點上。
工業(ye) “全”“多”“大”獨特優(you) 勢更加明顯。一是體(ti) 係全。我國擁有41個(ge) 工業(ye) 大類、207個(ge) 工業(ye) 中類、666個(ge) 工業(ye) 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二是品種多。在500種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chan) 品產(chan) 量位居全球第一,個(ge) 人計算機、手機、空調、太陽能電池板等一批重要產(chan) 品產(chan) 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三是規模大。2022年我國全部工業(ye) 增加值達到40.16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達到33.2%;製造業(ye) 增加值達到33.5萬(wan) 億(yi) 元,幾乎比2012年翻了一番。我國是世界製造業(ye) 第一大國,製造業(ye) 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
製造業(ye) “強起來”的步伐持續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加快升級,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上工業(ye) 的比重從(cong) 2012年的9.4%提高到2023年前三季度的15.3%,裝備製造業(ye) 占比從(cong) 28%提高到32.9%。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賽道上,形成一批具有全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出口結構持續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chan) 品等“新三樣”合計出口同比增長41.7%。區域布局不斷優(you) 化,建設45個(ge) 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主導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超10萬(wan) 億(yi) 元、合計約占所屬行業(ye) 總產(chan) 值的三成左右。
信息通信業(ye) 實現跨越式發展。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信息通信網絡,算力規模全球排名第二,累計建設5G基站328.2萬(wan) 個(ge) ,實現“市市通千兆”“縣縣通5G”“村村通寬帶”。技術產(chan) 業(ye) 實現從(cong) “跟隨模仿”到“引領創新”,5G標準必要專(zhuan) 利聲明量全球占比達42%,6G、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研發處於(yu) 全球第一陣營。融合應用加速賦能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全過程,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最活躍的數字消費市場,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已融入49個(ge) 國民經濟大類。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網絡安全產(chan) 業(ye) 總體(ti) 規模突破2000億(yi) 元。
總體(ti) 來說,我國工業(ye) 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仍處在由大變強、爬坡過坎的重要關(guan) 口。當前,國內(nei) 持續發展的確定性因素和有利條件不斷增多,特別是去年9月22日至23日全國新型工業(ye) 化推進大會(hui) 的召開,為(wei) 我們(men) 工作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力量。此外,我國還麵臨(lin)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帶來的曆史性機遇,近年來通過搶下“先手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部分關(guan) 鍵領域已形成先發優(you) 勢。麵向未來,我們(men) 有信心、有能力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推動新型工業(ye) 化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構築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工業(ye) 在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中發揮“壓艙石”作用。當前,我國工業(ye) 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去年前11個(ge) 月,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4.3%,增速較2022年加快0.7個(ge) 百分點,特別是8月份以來增速逐月加快。今年我們(men) 將繼續全力促進工業(ye) 經濟平穩增長,打好政策“組合拳”。深入實施十大重點行業(ye) 穩增長工作方案,支持工業(ye) 大省、重點省市繼續“挑大梁”。鞏固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重點區域動力源和增長極作用,引導中心城市和重點城市群突出特色優(you) 勢、實現差異化發展。推動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協同發力,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chan) 品等大宗消費,發掘培育智能家居、國貨“潮品”等新消費增長點。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支持企業(ye) 開展技術改造升級,擴大製造業(ye) 有效投資。鞏固提升“新三樣”出口優(you) 勢,穩定和擴大工業(ye) 產(chan) 品出口,打造更多出口新增長點。
加快釋放發展新動能,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
記者:近年來,我國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具體(ti) 表現在哪些方麵?下一步將如何繼續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
金壯龍:工業(ye) 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是創新活動最活躍、創新成果最豐(feng) 富、創新應用最集中、創新溢出效應最強的領域。近年來,我國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2022年我國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570多家工業(ye) 企業(ye) 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占比近1/4。我國工業(ye) 企業(ye) 發明專(zhuan) 利申請數從(cong) 2012年的17.6萬(wan) 件提高到2022年的55.5萬(wan) 件。全國布局建設了27家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2家國家地方共建製造業(ye) 創新中心、260家省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網絡化製造業(ye) 創新生態基本形成。23個(ge) 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178家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成為(wei) 引領帶動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力量。5G、載人航天、大飛機、大型郵輪、高端醫療裝備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標誌性成果,關(guan) 鍵材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是新型工業(ye) 化的根本動力。我們(men) 將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圍繞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在技術、企業(ye) 、平台、服務、園區等方麵持續發力,加快建設完善需求導向、應用牽引、企業(ye) 主體(ti) 、政產(chan) 學研金有機結合的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體(ti) 係,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一是全麵實施製造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深入推進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工程,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持續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二是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進一步壯大科技型領軍(jun) 企業(ye) 、高新技術企業(ye) 、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等各類創新主體(ti) 。三是持續優(you) 化創新平台網絡,在重點領域再新建5—10家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在關(guan) 鍵材料、重大裝備等關(guan) 鍵領域建設一批試驗驗證平台和中試平台。四是加強科技創新服務支撐,實施製造業(ye) 卓越質量工程和新產(chan) 業(ye) 標準化領航工程,完善科技服務業(ye) 發展政策,打造“火炬”品牌升級版,培育專(zhuan) 業(ye) 化市場化國際化科技中介組織。五是更好發揮各類園區作用,推進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提質增效,發揮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作用,打造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和創新高地,啟動創建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示範區,培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產(chan) 業(ye) 體(ti) 係優(you) 化升級
記者: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骨幹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將如何抓好重點任務貫徹落實?
金壯龍:堅定不移做強做優(you) 做大製造業(ye) ,全麵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和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加快實現產(chan) 業(ye) 體(ti) 係升級發展,構建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骨幹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我們(men) 要突出抓好四方麵任務。
一是加快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我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體(ti) 量大,在製造業(ye) 中占比超過80%,是我國保持全球第一製造業(ye) 大國地位的基本盤。我們(men) 要把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老樹發新芽”。加大製造業(ye) 企業(ye) 技術改造資金支持力度,落實稅收優(you) 惠和專(zhuan) 項再貸款政策,完善企業(ye) 技改標準,加強法規製度建設,推動設備更新、工藝升級、管理創新、數字賦能。實施製造業(ye) 技術改造升級工程,聚焦鋼鐵、有色、輕工等重點行業(ye) ,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推動大規模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加快綠色、智慧、創新產(chan) 品開發。促進產(chan) 業(ye) 在國內(nei) 外有序轉移,繼續辦好產(chan) 業(ye) 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支持中西部地區提升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能力。
二是鞏固提升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領先地位。當前,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船舶與(yu) 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光伏、通信設備、動力電池、稀土等產(chan) 業(ye) 處於(yu) 並跑乃至領跑位置,這是我國製造業(ye) 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邁進的重要標誌,必須把這個(ge) 優(you) 勢鞏固好、發揮好。我們(men) 要加快強鏈延鏈補鏈,擴大規模優(you) 勢,增強技術優(you) 勢,促進上下遊供需對接、協同發展,提升全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要增強高端產(chan) 品供給能力,促進稀土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領域高端應用。要加強新技術新產(chan) 品創新迭代,高度關(guan) 注新技術突破引發的顛覆性變革,找準風險點位,及時優(you) 化調整發展策略。針對部分領域產(chan) 能過剩風險,要加強規範引導和質量監管,提高產(chan) 業(ye) 集中度,推進產(chan) 業(ye) 集群化發展。
三是積極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目前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占GDP比重約13%,我們(men) 要統籌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和應用場景建設,積極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努力搶占全球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製高點。要培育更多新支柱新賽道。用好國內(nei) 大市場和豐(feng) 富應用場景,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推進北鬥在通信領域、大眾(zhong) 消費領域規模應用,積極培育生物製造、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等新的增長點。要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製定實施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的政策文件,推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聯網、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開發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構築未來發展新優(you) 勢。
四是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ye) 化。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已在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等領域嶄露頭角,成為(wei) 新型工業(ye) 化的重要推動力。大力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夯實算力、算法、模型、數據等技術底座。堅持“建、用、研”統籌推進,完善5G、算力、工業(ye) 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和服務體(ti) 係,加快建設5G工廠。加快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深入實施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賦能專(zhuan) 項行動,切實解決(jue) 中小企業(ye) 不願轉、不敢轉、不會(hui) 轉等問題。大模型技術的一個(ge) 側(ce) 重點是在生產(chan) 領域的應用,要以人工智能和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為(wei) 主線、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場景應用為(wei) 牽引,統籌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領域專(zhuan) 用模型,從(cong) 供需兩(liang) 端發力,營造創新生態,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ye) 化。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大力發展智能產(chan) 品和裝備、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
全麵提升企業(ye) 綜合實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ye)
記者:在全麵提升企業(ye) 競爭(zheng) 力方麵,我們(men) 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將從(cong) 哪些方麵發力?
金壯龍:企業(ye) 是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主導力量,企業(ye) 強才能工業(ye) 強。近年來,我國企業(ye)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突出體(ti) 現在:一是企業(ye) 數量大幅增加。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數量由2012年的34.4萬(wan) 家增加至2023年11月底的48.3萬(wan) 家。我國中小微企業(ye) 數量超過5200萬(wan) 戶,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達46.5萬(wan) 家,成為(wei) 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的重要源泉。二是骨幹企業(ye) 加快壯大。2023年入圍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ye) 有142家,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製造業(ye) 企業(ye) 數量達到63家。中國製造業(ye) 企業(ye) 500強營業(ye) 收入增長至51.06萬(wan) 億(yi) 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三是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加速湧現。已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10.3萬(wan) 多家,“小巨人”企業(ye) 1.2萬(wan) 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1186家。
下一步,要破除各類市場障礙,激發優(you) 質企業(ye) 的活力和優(you) 秀企業(ye) 家的創造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ye) 。
一是發展壯大產(chan) 業(ye) 鏈骨幹企業(ye) 。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發揮中央企業(ye) 在重要產(chan) 業(ye) 鏈中的龍頭中樞作用,勇當現代產(chan) 業(ye) 鏈“鏈長”。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you) 做強,依法保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引導民營企業(ye) 堅守主業(ye) 、做強實業(ye) 、轉變動能,自覺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支持龍頭企業(ye) 優(you) 化整合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價(jia) 值鏈,加快成為(wei) 具有生態主導力和產(chan) 業(ye) 鏈控製力的一流企業(ye) 。
二是促進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發展。全麵落實中小企業(ye) 促進法,堅持管理和服務並重、發展和幫扶並舉(ju) ,完善中小企業(ye) 工作體(ti) 係、政策法規體(ti) 係、服務體(ti) 係和運行監測體(ti) 係。構建優(you) 質企業(ye) 梯度培育體(ti) 係,加大財稅、金融、人才、知識產(chan) 權、數據等方麵支持力度,激發湧現更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健全防範化解拖欠中小企業(ye) 賬款長效機製,切實保護中小企業(ye) 合法權益。
三是促進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實施促進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攜手行動”,引導大企業(ye) 向中小企業(ye) 開放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共享產(chan) 能資源,支持和帶動中小企業(ye) 創新。鼓勵大企業(ye) 先試、首用中小企業(ye) 創新產(chan) 品,促進中小企業(ye) 配套產(chan) 品推廣應用。
最新論文